分享

骨折病人的制动与运动

 揽盛 2019-11-12
     医学科普,任重道远,健康科普,我们在行动! 
  
  在我们以往的认知中骨折是一件大事,骨折了就需要卧床休息,等待骨折的愈合,然后才能下地活动。而现代医学强调快速康复治疗,需要早期骨折复位、固定、康复训练。骨折治疗期间需要制动与运动相结合。


卧床期间,制动可以加速骨量丢失,平均每周骨量下降约1%,卧床25周可以使髂骨骨量丢失约33%,急剧加速了骨质疏松,影响骨折愈合,增加再骨折风险。正常情况下,随着年龄增长,每年的骨量丢失大约只有1%,由此可见卧床制动对于骨量丢失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所谓制动,指的是局部制动,不是全身制动,除骨折部位局部制动之外,其他部位都可以运动。活动,指的是积极创造条件,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相结合,加强运动锻炼。早期活动不一定是下床活动,卧位、坐位都可以活动,即使骨折病人除了骨折部位之外,其他部位仍然要加强运动。

早期运动的作用:

1.消肿、止痛:减轻创伤及制动引起的持续肿胀、疼痛。

2.减少并发症:预防关节痉挛、僵硬,预防骨质疏松、褥疮、肺炎、血栓、泌尿系感染等。

3.改善机体功能:改善心、肺功能,肌肉数量、力量,关节活动度、灵活度。

4.缩短住院时间。

运动的核心:肌肉数量和力量的训练,关节活动度和灵活度的训练。比如膝关节或髋关节骨折术后可以加强肱四头肌静力性收缩训练,加强踝泵训练,其他部位进行主动有氧运动及抗阻运动。比如手保持功能位,踝保持90度位,加强关节松动训练、热疗,上肢进行精细功能训练,下肢进行平衡功能训练、负重训练、行走训练等。邻近关节被动牵拉肌腱、主动关节活动训练等。

骨折不会要命,骨折期间卧床导致的并发症才是致命的!骨折也不是拒绝活动的理由,积极主动创造条件,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相结合,局部制动与整体运动相结合,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相结合,有效防治骨质疏松,加速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降低再次骨折意外风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