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江企业点燃科技创新新引擎

 吴越尽说 2019-11-13
 作者: 邱纳




企业与大院大所共建创新联合体揭牌仪式现场。


我区“勇当先遣队、勇做领头羊,快上新台阶”动员大会刚刚闭幕,大会动员全区上下思想再解放、开放再出发、目标再攀高,再掀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热潮,全力抢抓发展机遇,勇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遣队”、勇做民营经济“领头羊”,乘势推动吴江高质量发展开启新征程、快上新台阶。

大会还提出了大力实施六大提升行动,其中科技创新提升行动备受广大企业瞩目:力争到2021年,全区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3.5%,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到2022年,累计创建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50家以上、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25家以上。

让科技创新的活力竞相迸发,跑出高质量发展新速度。早在2018年7月,区委、区政府就印发了《苏州市吴江区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的若干实施意见(修订)》的通知,加强和鼓励科技创新,对“新地标”企业、“瞪羚”企业及创新领军企业与“大院大所”长期稳定合作共建高质量企业研发机构,每家企业最高奖励200万元。

2018年9月,在两轮摸底调研的基础上,区科技局、区财政局联合发文,出台《吴江区关于鼓励企业与大院大所共建研发机构奖励实施细则(暂行)》,促进企业与大院大所深入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整合科研院所力量,共建研发机构,建立各类创新联合体,大力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大产学研用一体化力度,全面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今年5月,在区科技局的积极推进下,吴江企业与大院大所共建研发机构备案申报工作全面启动,具备申报条件的企业更是热情高涨。最终,经政府部门认定,目前全区共有10家企业与10家大院大所共建的研发机构通过备案。

何为大院大所?又何为“企业与大院大所共建研发机构”?区科技局科技成果与技术市场科科长王润生向记者解释:“大院大所”指拥有相关国内领先学科优势、研究优势的重点高校或部委所属科研院所及其一级直属单位;而“企业与大院大所共建研发机构”则是指以企业为建设主体、大院大所为依托并提供科技资源支撑,长期合作建设的高质量、有明确名称和合作方向的技术研究开发机构。

企业与大院大所共建研发机构拉开了吴江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序幕。

从吴江出发,放眼全国,大院大所已经成为广大企业竞相合作发展的目标。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凭借自身资源禀赋一路领跑的思路已经落后,一个聚力合作的时代已经来临,而聚力合作的关键在于聚力创新。事实上,一座城市所结交的大院大所数量,并不仅仅是一个单纯体现科技创新水平的指标,它更是一种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这些创新要素,可以变成一座城市的高端“智囊团”、广泛“朋友圈”,甚至是得力“同盟军”。

而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出发,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地方政府、企业与大院大所之间的合作,已经进入了“产学研融合”阶段,科学力量在产业发展中不再只是“追随者”或者“并跑者”的角色,它更多地承担了“引领者”甚至是“颠覆者”的重任。抓住大院大所,也就抓住了新一轮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节点:由大院大所主导开发的共性技术,正是企业能够实现跨越式创新,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全力奔跑的底气所在。

快上新台阶,向大院大所要发展新动能、科创新跑道、竞争新优势。

江苏亨通光纤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介绍,为充分发挥东南大学在高科技研究开发和亨通集团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方面的优势,亨通光纤与东南大学共建“光/量子通信与传感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加强校企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持续、稳定、全面的合作。

大院大所创新资源富集、创新成果丰富,一直是吴江十分倚重的合作力量。吴江积极鼓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等重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推动一批优势企业和同领域顶尖高校院所共建研发创新联合体。联合大院大所,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的“大手笔”正在让吴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心脏”跳动得更加澎湃有力。

今年7月,2019年吴江国际精英创新创业洽谈会召开之际,借助全国优质企业、研发资源齐聚吴江的契机,吴江积极牵线搭桥,组织开展企业与大院大所合作共建高质量研发机构建设推进会,帮助企业点燃“创新引擎”。

投洽会上,来自我区的10家企业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东华大学、江南大学、苏州大学、江苏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大院大所签署共建协议,形成了“手拉手、一起走”的壮观景象。

以改革开放为起点,回望吴江产学研实践,40多年间,踩着“产学研联合”到“产学研结合”这个节奏前进,目前正在迈入“产学研融合”的阶段。40多年来,企业与大院大所之间的关系,也从联合进行科技攻关,到联合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和共建研究开发中心,再到以企业为主、市场为导向、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未来可期,未来已来。越来越多的吴江企业正在投身“企业与大院大所共建研发机构”行列,奋力奔跑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



企业与大院大所合作共建创新联合体一览


   
东大-亨通光/量子通信与传感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承担单位:江苏亨通光纤科技有限公司

合作单位:东南大学

研究中心以面向国家需求大科学工程系统构建为牵引,以光/量子通信与传感技术的自主创新与发展为杠杆,探索突破目前已形成的光通信/传感网络系统格局的新技术与新体制,推动双方科技进步,优化亨通集团的产业结构,保证基于光/量子通信与传感技术的大科学工程系统的稳步运行。

研究中心的宗旨是充分发挥东南大学在高科技研究开发和亨通集团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方面的优势,加强校企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持续、稳定、全面的合作,实现东南大学科研成果的转化,形成标志性成果;提升亨通集团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产学研合作,使科技成果能迅速产业化并产生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大规模光子集成实验室

承担单位: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合作单位:南京大学

通鼎互联与南京大学共建“大规模光子集成实验室”,基于REC(重构等效啁啾)及PWB(光子引线键合)的大规模光子集成技术,解决光子集成中不同元件之间不同材质的异质集成和不同尺度的模板匹配等问题,实现高精度、高密度、低损耗光耦合,为光模块中的光器件带来低成本、高可靠、高集成的特性,规模化量产25G/50G/100G/400G/800G bps等速率的可调/固定波长光模块,为5G及数据中心光接口提供低成本、高可靠、高速率的光器件及模块,从真正意义上打破国内高端核心器件不自主可控的局面,也进一步巩固通鼎集团“带芯带软”高附加值产业生态圈,推动企业向信息通信领域纵深发展。


电子束及环境技术应用联合研究中心

承担单位:中广核达胜加速器技术有限公司

合作单位:清华大学

中广核达胜是我国电子加速器行业的龙头企业,具备强大的设备制造加工和安装调试能力;而清华大学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具有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拥有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达胜公司将充分合理利用政府奖励资金,与清华大学共同推动中国电子束技术在污染防治领域的应用研究及产业化推广,加快成果转化,助推建设“美丽中国”。

双方计划以推动电子束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推动其他环保技术在污染防治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共同创新、共同开拓市场,利用双方的互补优势、建立人才培养基地等几方面为重点开展合作。


先进复合材料制造技术联合研发中心

承担单位:江苏澳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合作单位: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澳盛科技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强强联合,成立先进复合材料制造技术联合研发中心,致力于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解决科学技术与产业化的问题。双方目前在碳纤维复合材料批量化生产技术、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应用以及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等热点领域合作,建立以新材料研究为核心、向上游规模产业化装备技术和下游新材料应用技术延伸的创新链条。

下一步,双方将建设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发实验室,新增研发实验室、中试车间700平方米,新购研发装置30台/套;新建中试生产线两条,年产20平方米碳纤维复合材料和5万个碳纤维复合材料部件,在开展科学研究、承担重大科技任务、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携手前行。


精密轴承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承担单位:苏州铁近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合作单位:苏州大学

双方以“凝聚力量、加强管理、促进技术、提高质量、推动发展”为目标,发挥各自组织的整合作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精密轴承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散热系统、汽车、无人机、医疗器械、小家电等行业也在大量使用,而这些行业的质量要求普遍较高,对产品的质量稳定性要求非常严格。因此,双方开发自动化的检验设备,对轴承的外观形状、外形尺寸、内部游隙进行严格批量检查。该设备始终基于模块化的设计理念,便于不同规格型号之间的切换,能对轴承的外径、内径尺寸和内部游隙进行检测,并投入机器替换由原先人工肉眼对轴承外观检测以及人工利用表具的手工测量工序,不断提升测量精度。


益生菌联合实验室

承担单位:江苏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合作单位:江南大学

联合实验室就功能性益生菌菌株资源的挖掘及在食品中的应用和推广等展开研究。为了更好地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发挥各自在产业和技术领域的强大优势,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高校科研成果迅速转化的目的,双方已签订多项技术转让和开发合同,围绕益生菌菌株功能开发及产业化应用领域加强合作,使微康生物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未来,微康生物与江南大学将依托“十三五”国家发展战略,深入合作,增加研发场地建设和研发设备投入,大力引进紧缺研发人才,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开发功能性益生菌菌株、完成本土化益生菌终端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制备,增加知识产权的申请与保护,推动益生菌相关产品在我国的发展。


差别化多组份复合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承担单位: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

合作单位:东华大学

作为纺织化纤领域的领军企业与重点高校,国望高科和东华大学合作共建“差别化多组份复合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中心目前新增研发场所250平方米,再生环保纤维研究室组织机构搭建完成;新增研发设备15台/套,其中加弹小样机1台;已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养具有助理以上职称研发人员8人、技术职称及学历提升5人;正在开展《再生环保聚酯纤维新材料开发》研究课题;参与完成行业标准制定1项,该项标准已发布实施。

共建双方将依托技术研究中心,围绕国望高科现有或规划产品——再生纤维、生物基纤维、可降解纤维及生产技术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和工程化实验,为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行业进步提供技术支撑并发挥创新引领作用。


高性能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承担单位:苏州太湖电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合作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太湖股份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研究中心,将充分利用南航技术优势,通过产学研合作和人才联合培养的方式,积极开展绝缘材料生产工艺的优化和新型高性能绝缘材料产品的研发,及时将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转化,定期组织大学教授进行专题技术讲座,提高公司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水平,培养和培训企业所需的技术人才,为企业引进、集成、创新提供保障,同时利用南航的人才优势,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团队。

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科研创新,能够大幅提升企业创新研发能力,加快企业高性能绝缘材料的研发与工程化应用步伐,全面提升高性能绝缘材料的整体水平,确保公司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高级氧化处理工业废水资源化技术研发中心

承担单位:苏州新能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合作单位: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新能环境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就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工业废水领域全面合作。新能环境主要负责工程总承包、工程总体工艺研发设计,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要负责催化剂研发及提供高级氧化所需相关的技术支持。

接下来,新能环境从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引进并培养2名博士、2名硕士研究生,双方共同针对高级氧化处理工业废水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包括高级氧化技术及催化剂研发,新能环境新增研发场地建设1000平方米。合作期间,新能环境围绕高级氧化技术及催化剂研发,力争获得申请发明专利5个,实用新型8个,PCT国际专利2个,并实现知识产权成果化,实现高级氧化技术在工业三高废水、废液等难降解、有毒有害废水领域,实现废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应用场景的产业化。


智能农机创新研发中心

承担单位:苏州久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合作单位:江苏大学

智能农机创新研发中心建立后,将针对传统稻麦联合收获机普遍存在的作业效率低、行走适应性差、辅助作业时间长及智能化水平低等问题,开发能够适应新型经营主体的高效能收获需求的新型稻麦联合收获机;针对常规的插秧机作业中等行距栽培,不能实现宽窄行插秧方法的问题,研发一种宽窄行插秧机,实现稻株宽窄行间隔,插秧、施肥同时进行,即侧身施肥的插秧机等,对提高水稻产量、为广大农民实现增产增收助力;针对市面上主流的拖拉机马力较小,主要旱田作业,水田作业可靠性差的共性问题,研发一款高马力的拖拉机,专门针对水田作业。

文字整理:阿昌

2019-11-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