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个伪命题

 三驾马车1966 2019-11-14

什么是任务驱动型作文?

一线语文教师恐怕没几个人能对此下个自己也比较清楚的定义。

据说,2015年高考新课标作文题就是所谓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那就再回头看看这道作文呗。

2015年高考新课标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这不就是一道普普通通的高考材料作文题嘛!当年的考生谁在高考场上知道它就是任务驱动型作文么?有谁因为它是所谓新出来的写作品种就无法应对么?

但专家们有新鲜的词语,什么增加任务型指令啦,什么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啦,什么增强写作的针对性啦,等等。于是,任务驱动型这个概念横空出世,一时间全国的高中语文教师们闻风而动,人人紧张,埋头钻研,心之所想,口之所讲,笔之所练,无非所谓的“任务驱动型而已。而一大帮专家或准专家或非专家们,更是四处宣讲指导,不断发文包装,“任务驱动型作文由定义、特色、优点、理据,到训练策略、训练技法、模拟试题遂迅忽自成博大精深、玄而又玄之态。如果有谁个高中语文教师竟未曾听说过任务驱动型这个髦得可以之语,必自惭形秽甚矣!

如果如某些论者所言,上述的2015年高考作文题即所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如果所谓增加任务型指令真实的情境多维度的比较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三大核心特点的话,我却要说,这所谓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之说实在是好事者多此一举、故弄玄虚的伪命题!

又有论者说,2016年高考新课标卷依旧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我们且再拿来看看。

2016年高考新课标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与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比较上述两道高考作文题,二者的共性无非是要求考生以“我”之笔写“我”之所历、“我”之所想、“我”之欲言而已,对考生(命题中的自己)有所尊重、有所凸现罢了。对于多年来多数考生习惯于在高考场上呈现“假大空”式的病态文风,对于多年来多数考生(其实主要是教师!)在写作中习惯于表达自己也并无感悟、并无理解的无我式宏大而苍白的家国情怀而言,这当然是一个积极的反动。但是,这就是什么神秘的新玩意儿吗?当然不是!与其说这是命题上的一个进步,毋宁说是一个退步,是返璞归真,是对立足于语言训练、表达有我的真情实感的写作本真的回归,这就是其积极意义。而这种写作训练与写作应试在过去的写作中从来就有,只不过数量太少且常被集体无意识的“假大空式无病呻吟的写作实践所淹没。

至于说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要点是命题者下达了什么明确的写作指令,这近乎无稽之谈,好像过去数十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没有下达过写作任务似的,好像过去数十年来高考场上考生不曾动笔写作似的。命题者出题下达写作任务,考生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任何一年的高考作文不都是这样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吗?!高考场上的应试作文,谁敢不按命题者的要求来写呢?无非是要求窄的话就窄写,要求宽的话就宽写,如此而已。考生必须认真审题,按当下的写作要求来写,而不能按惯常的训练套路来写,这是最基本的写作应试常识。提醒平时的写作训练不要模式化,不要陷入写作思维定势,这恐怕是上述两道高考真题的另一重意义所在吧。

我们并不简单地排斥写作应试中出现的新概念,如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半命题作文之类,我们更不排斥基本的写作技法训练,但所谓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及其一套说辞断然不在此列。备战高考的一线师生们大可不必纠缠于所谓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定义、样式、写法,而应该老老实实地训练语言表达的技能,训练面对特定的作文命题语境灵活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的能力。

2017.1.1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