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前的曲阜:彩色老照片还原古城面貌

 茶余饭后544 2019-11-14

清末民初之际,法国银行家阿尔伯特·卡恩出资实施“地球档案”摄影计划,多次委派摄影师到中国拍摄。在中国的拍摄计划中,历史文化名城曲阜是必不可少的地点。曲阜这一批照片拍摄于1913年,当时摄影师用的是刚刚推广没几年的彩色摄影技术。

曲阜街道景观。

曲阜的一位青年,虽然已经进入民国,他的大辫子还保留着。

曲阜的街道。

曲阜是孔子的故乡,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汉朝独尊儒术以来,先后有12位皇帝亲诣曲阜祭祀孔子,特别是清朝的乾隆皇帝,到曲阜达8次之多。其他没有亲临曲阜的皇帝,也派出官员前来祭孔。

曲阜古城的北门——仰圣门。

中国历史上朝代多次更迭,战乱不断,曲阜也曾遭遇劫难。好在历代朝廷都有尊孔之心,维持着曲阜圣地的位置。这些照片拍摄时,清朝刚刚灭亡,曲阜古城保持着明清时代的面貌。

曲阜火神阁。

从汉朝起,朝廷开始对孔子后裔进行册封,封号屡经变化。1055年,宋朝皇帝封孔子裔系长孙为衍圣公,后世从此一直沿袭这个封号,1935年才取消。“衍”寓意圣裔世代繁衍无止境,衍圣公主持祭孔之事。1913年的衍圣公是孔令贻。

孔庙内的金声玉振坊。

曲阜古城内的孔庙、孔府是辉煌至极的建筑群。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点,孔府是衍圣公及其家人居住生活的府第。城北的孔林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

孔庙大成殿。

曲阜孔庙以孔子故居为庙,历代不断增修,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孔庙。庙内有殿堂、坛阁和门坊等464间,前后九进院落。在古代,每年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这一天,都举行隆重的祭孔大典。明清时期,对孔子的祭祀已达到帝王规格。

孔林大门。

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延续2400多年,占地3000多亩,比曲阜古城还要大。现在的规模是清朝雍正年间奠定的。孔林内有坟冢10万余座,有古树3万余株,垣墙周长7公里,墙高3.4米,厚约5米。

孔林内孔子墓的入口处。

2000多年来,孔子的地位有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举几个例子:汉朝时被尊为“褒成宣尼公”,隋朝时被尊为“先师尼父”,北宋时被尊为“玄圣文宣王”,明朝时被尊为“至圣先师”,清朝时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孔林神道上的万古长春坊。

万古长春坊始建于明朝、清朝加固,是一座六楹精雕的石坊,六柱五间五楼,每根石柱两面蹲踞着神态不同的石狮子。整个牌坊气势宏伟,再加上神道两边的古松柏,共同构成了庄严肃穆的画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