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子

 闻理书屋 2019-11-14

○梅子(植物小品之五十三)

  梅花是中国人的花,它展示着的不仅仅是赏心悦目的煦烂,而萦系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感情。然而我们古代先民对梅的喜爱最初原因不是因为她的美丽花朵,而是为它青青的果实。一部诗经写了不少梅,却没有对梅花的描述,《屈原的《离骚》描绘了好多香草瑞花,却也遗漏了梅花,都可为佐证。
  梅树在中国种植至少有七千年以上的历史,据《1979年裴李岗遗址发掘报告》(见《考古学报》1984年第1期)称: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出土有梅核,当为七千五百年前左右之遗物。其它如安阳出土商代铜鼎,曾发现有盛满已炭化梅核,殷墟西区M284墓中随葬一铜鼎,内也发现尚存梅核等,都说明梅树早为古代先民所驯种。
  梅的实用价值是因其可调味,我国今存最早的史家记事文集《尚书》中,传为商王武丁作的《商书》云:“尔惟训于朕志,若作酒醴,尔惟麹糵;若作和羹,尔惟盐梅。(《说命·下》)”汉人郑玄注曰:“酒醴须麹糵以成,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左传·昭公二十年》也有“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的记载。先古时候还没有真正的醋,人们要吃酸,只好大量使用梅子,把梅子即青梅用盐汁渍后,经日晒遂成白梅,再研成末作为酸味调料。
  但随着制醋业的兴起,梅子做为酸味调料的地位渐渐被醋取代。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有“梅,杏类也,树及叶皆杏而黑耳。实赤于杏而酢,亦可生啖也。煮而曝干为酥,置羹臛齑中,又可含以香口;亦蜜藏而食。”记载,说明了梅子除了作调味品外,开始被制作蜜饯,成为消闲食品了。梅树在长期的驯化栽培过程中,出现了渐多的新奇枝姿和色泽艳丽的花朵,《西京杂记》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胭脂梅’。”杨雄所著的《蜀都赋》中也有“被以樱、梅,树以木兰”的记述,梅树已作为庭园的绿化树种了。宋诗人杨万里在他的《和梅诗序》中说:“南北诸子,如阴铿,何逊,诗人之风流,至此极矣。梅于是始以花闻天下。”梅花终于以它的艳丽高洁,不畏严寒,而被广为种植和歌颂了。
  青青梅子,联系到生活的滋味,而生活又不仅仅是饮食,其中当然还有爱情。据说自古至今年轻的女孩大都喜吃含酸的食品,是因为爱情并非只包含着甜蜜,于是漂亮的青梅便开始充满着少艾情怀。至于后来少数美媚嗜酸过了头,演绎成吃醋,则另当别论了。
  梅子青青,要采摘了,怀春的女孩要收获爱情了。
  缥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缥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缥有梅,顷筐乞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诗经·缥有梅》
  梅子落了,果实还剩七分。爱我的人,挑个好时辰提亲吧。
  梅子落了,果实还有三分。爱我的人,今天就是好的日子。
  梅子落了,要拿竹筐去装。爱我的人,只要开口我就嫁了。
  古代女孩借这些小小的梅子,把对爱情热烈的期盼表达得淋漓尽致,大胆地向世人表白自己的心事,不做作,不矫情,天真无邪,泼辣动人。古代女孩,风情万种,“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唐·韩偓·偶见)”古代女孩,婉丽可爱,“簇锦攒花斗胜游,万人行处最风流。无端自向春园里,笑摘青梅叫阿侯。(唐·施肩吾·游春词)”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十八的姑娘一朵花”这首流行歌曲:
  十八的姑娘一朵花,
  美丽青春好年华。
  姑娘长大不可留,
  留来留去成冤家。
  现代美媚追求爱情有太多的想法,太多的心结,以至对爱的呼唤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梅子和爱情真的有着太多的关联,白居易有首《井底引银瓶》就描述了从青梅竹马的爱情开始,到两小无猜爱情的毁灭。“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令人扼腕的是诗作最后的感叹:“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不是古人给唯美爱情设计的唯一的爱情基础,它的浪漫温馨是基于年幼时的纯真和可爱。爱情到底向左还是向右,更多的是要理性客观的面对现实,去承受属于自己的思想和视野。
  梅子青了,要收获了,“夏早日初长,南风草木香。......紫蕨行看采,青梅旋摘尝。(唐·白居易·早夏游平原回)”这是大自然的恩赐。当被轻柔的南风抚摸着,敞开心扉涌出一份超然一份恬静,收获青梅的同时也收获到一份美好而又充实的心情。
  人生本来就是五味杂陈,青青的梅子,酸味里含着甘甜,我们从梅子里品味到的是原汁原味的生活情调。找个日子,倘佯在初挂梅子的梅林里,去倾听古人的吟咏,一定能跨越心灵时空,体会到尘世的安详与美丽。“偶与樵人熟,春残日日来。依冈寻紫蕨,挽树得青梅。燕静衔泥起,蜂喧抱蕊回。嫩茶重搅绿,新酒略炊醅。(唐·李郢·春日题山家)”从心底将会流露出更多的自在、智慧和恬适,沉浸在亲切、感动的氛围里而变得情思绵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