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世家》修书删诗

 柠檬树下的思考 2019-11-15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

这时候,周王室已经十分衰弱,而且礼乐基本荒废,诗书缺失厉害。所以孔子搜集整理了夏商周三代的礼法,序写《书传》,上从唐尧虞舜开始,一直到了秦国兴起,把相关的事纪整理出来,并且说:“夏礼我大体能够说出来,但是杞国已经留存很少,不足以为证了,而商朝的礼法,我也能说出来,可是宋国也已经无法为证了,如果资料齐全的话,我能够考证齐全”(这是孔子在整理传统文化时候,看到传统文化衰败发出的感叹),同时,针对于夏商周三代礼法发展的研究,孔子说“后虽百世可知也,核心的矛盾点在于一文一质两个方面,文可以理解为人道、文化,质可以理解为天道、自然,周朝是在夏商两代发展期来的,人文文化发展更为繁荣,所以孔子说,我推崇周朝的文化”。

所以尚书、礼记都是孔子所整理的。

孔子语鲁大师:“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纵之纯如,皦如,绎如也,以成。”“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孔子曾经跟鲁国的大乐师一起讨论音乐,谈了关于乐理的问题:“音乐的一开始是所有的乐器协调一致,然后慢慢地放开,清澈,最后形成连绵不绝的感觉,其实就跟一年四季的发展一样,刚开始的时候万物破土发芽,给人以清新的感觉,继而万物生长,生命奔放,接着开始成熟、沉淀,最终留下生命的韵味”。

为了配合文化发展,孔子从卫国回到鲁国之后,开始整理音乐,并且把《雅、颂》都规范起来了。

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在春秋时期,流传的诗篇有三千多(这应该是孔子搜集到的),到了孔子的时候,他删除了其中重复的,摘取其中可以施教于礼、义的,上自契、后稷时期,中期有叙述商周时期的盛会繁荣,以至于周幽王、周厉王时候的昏暗,从家庭教育开始,所以有总结说“关雎之乱以风为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总共三百零五篇,孔子都谱写了曲子用于弹唱,以求能够符合韶武雅颂的音律。礼乐教育从此开始,用以辅助王道教化,形成六艺教学。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tuàn)、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到了晚年的时候,孔子喜欢研究已经,序写了彖、系、象、说卦、文言。在研读易的时候,连书卷的编绳都翻烂了多次,并且强调:如果再给我几年的时间,我对于易经的了解就会更加丰富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