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家分晋02:选人不慎,智氏与赵氏的腥风血雨就此开始

 金色年华554 2019-11-15

挑选继承人一直都是帝王们的偏头痛,选得好帝国国祚得以延绵不绝,选的不好,说不定下一任就是亡国之君,而自己也会被扣上“无亡国之名,有亡国之实”的大帽子。

所以选择继承人简直就是一个千古难题,历史上选错继承人而亡国亡族的比比皆是。

智氏家主智申就是因识人不明,导致智氏亡族的那个罪人。

六卿混战之后,时间线到了公元前403年。

当年参与灭中行、范二氏的智、赵氏家族的宗主早已老去。

瞅着时日无多,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流血事件发生,谁来当接班人的议题被提上日程。

对待继承人的态度改变了他们家族的命运

春秋末年,赵氏卿族发动了一场针对自己小老弟的兼并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六大卿族先后卷入其中,最后中行、范氏被踢出了晋国牌局。

雄霸中原的晋国从六卿变成了四卿,其中的智氏家族依旧一骑绝尘,按照强者恒强的规律,那么以后一统晋国的非智氏莫属。

但我们熟知的历史是韩魏赵挺了过来,而智氏中道崩殂。

这一切成败都源于他们对选择继承人的态度上。

我们先说智氏。

在智氏家族的人才梯队中,有两个表现亮眼的青年干部储备,一个叫智瑶,一个叫智宵,这两个都是智氏家族的政治之星。

三家分晋02:选人不慎,智氏与赵氏的腥风血雨就此开始

不过家主智宣子十分中意智瑶,想让他当接班人。

此举遭到了族人们的一致反对。

其中有一位叫智果的还对智瑶做了人才分析报告,这份报告条理清晰,逻辑缜密。

结论就是智瑶能唱、能跳、能rap、还会打篮球(身材高大、长相俊美、孔武有力、能打架、颇有艺术修养、文章写得好、说好又好听有条理)。

但是他有着一个缺点,就是不仁。

尽管分析做的好,但是毕竟不是老板,拍板的权力还是在智宣子的手中。

于是智瑶的缺点被选择性无视掉。

毕竟以智瑶的条件中的任何几个放到现实中来,都是可以搅动学校的风云学长,更别说全部优点集合于一体的智瑶了。

而仁义道德,在乱世中简直就是扯淡,在波云诡谲的权力斗争中,仁义道德能干些啥?

人品差,说明智瑶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放飞自己。

没道德,说明智瑶领悟了厚黑学的精髓,这才是能够领导智氏家族走向繁盛的人才。

于是智瑶的家族之位就算是定下来了,并且顺利的完成了权力交接,成为了“三家分晋”的重要人物。

要了解敌人,更要知晓自己

作为掌门人,智宣子的眼光的确不行。

在那种血腥的年代,光有着这些局限于个体的优点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权谋之术,御人之术。

这些个体优点没有也无所谓,有那也只是一个添头,在历史书上多几句“长相俊美”之类的溢美之词。

作为政权或者领导岗位的接班人,必须要清楚的三个基本点是:

一、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能成干什么事

认识自己有多大能耐,实属困难,在历史上有不少小人物总想扬名立万,最后被挫骨扬灰。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空降到某些岗位的领导,自己明明不懂技术却总喜欢瞎指挥。

所以清楚自己在什么段位,才是最重要的生存之术。

二、知道别人是什么东西,御人之术用得恰当

知道别人是什么东西,就是认清楚这个人的底线是什么,长处、短处是什么,喜欢钱权的用钱权让他卖命。

喜欢女人的,送他女人,看重“义”的需要以同样的“义”去真心结交。

要明白下属既要防范,也要尊重,该出手时就不要抠门。

别人喊你一声大哥,那就要对得起大哥这两个字。

三、知道自己家族有多大能耐

知道自己家有多大能耐,就能看出敌人是强是弱,强的要打好关系,逢年过节送点礼,意思意思。

弱的要么扶持当作自己的跟班,那么直接吞并。

棋逢对手时因地制宜,面对不同的敌人或者盟友,该合纵就合纵,该连横就连横,分清楚轻急缓重,永远保持神秘,不要打完所有的底牌。

生逢乱世就应该把这三点牢记于心。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赵简子才是把这三个基本点牢记于心的人物。

在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赵简子也是同样伤脑经。

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该选谁?

三家分晋02:选人不慎,智氏与赵氏的腥风血雨就此开始

赵囊子饮酒图

赵简子于是做了一个局,去测试他们。

有天他将自己的训诫之词写到了竹简上,并把他俩都叫来,说这是我这一辈子经验总结出来的《赵鞅语录》,你们好好背哈。

但是就这样只是简单地交代一下就没了下文。

三年之后,赵简子把两个儿子叫来,要求他们背语录给他听,伯鲁当场吓蒙了,问他竹简呢,他说丢了。

问到赵无恤的时候,无恤不仅流利的背了出来,而且还当场把竹简潇洒地拿了出来。

结果是赵无恤完胜,继任族长。

碰到这种以竹简选继承人的方式,你可能会觉得草率,有可能觉得赵无恤只是碰巧遇上了这个机会,其实事实上远没有这么简单。

赵简子其实更中意赵无恤这个庶子,只不过既然让庶子上位,那么一定找个理由淘汰掉嫡长子,不然很难保证庶子上位时的权力交接稳定。

所以就伯鲁而言,所谓“背书选储”不过是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什么说赵简子心中早有人选了呢?

这件事还是从他的家臣故不子卿说起。

出身卑微的无恤在幼年时受尽白眼,但幸运的是他从小敏而好学,胆识过人,气度非凡,不像他的诸位兄长一样纨绔。

人们口口相传,无恤的名声也传到了素以面相而取信于赵简子的赵氏家臣故布子卿的耳中。

故布子卿也得觉得这是个人才,于是决定推他一把。

有天赵简子把他的儿子们都召集起来,让子卿相面,但是子卿并没有看上其中任何一个。

之后赵简子大叹 :“赵家就这样衰败了吗”,子卿乘机推荐了无恤,说此子将来必成大器。

听到最信赖的家臣这么说,赵简子也开始注意到无恤,并不断历练着他。

不然以赵简子这样一个政治素养过硬、阳谋阴谋玩了一辈子的家主,绝对不可能凭借着谁能背出三年前所给的竹简的训诫内容,就决定谁就来当接班人。

于是这些史书上仅有的线索都指向一种可能,那就是赵简子通过多年的观察之后,觉得无恤的更有能力更能胜任这个家主之位。

而在古代,嫡长子继承制已深入人心,那么想要庶出的无恤得到家主之位,那么必须得给他正名。

即要让无恤表现得和他兄长完全不同,并且对外界放出信号:伯鲁我已经完全不考虑了,下任家主只能是无恤,你们这些人站队的时候自己好好掂量下。

而对于伯鲁来说,在他父亲给他们竹简之前就已经在思索谁来当家主了,无恤表现出的聪明才智,让赵简子更倾向于这个庶子。

但是出于对长子的爱还是给伯鲁三年的机会去让他展示自己的才能的机会,只要他稍微突出一点,那么这个家主之位还是极有可能到伯鲁手中。

但伯鲁却让赵简子很失望,再加上年纪越来越大,下任家族不及时确认的话,那么家族就很可能引发动乱。

于是在失望中,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甩到了伯鲁身上。

三家分晋02:选人不慎,智氏与赵氏的腥风血雨就此开始

“背书选储”虽然看似荒谬实则有一定的合理性。

一、所谓政权最重要的就是核心政策稳定。

一个政策的厉害关系要平稳的实行几年十几年才能初见成效,这就是商鞅变法初期,老百姓们都指责变法的原因。

这些群人只在乎明天有没有饭吃,而不是去思考几年十几年后的事。

当商鞅新政有了效果之后,老百姓都纷纷叫好支持新政。

试想一下,如果变法初期商鞅就因为受到阻力而停摆,那么秦国也就失去了一统六国的物质基础。

所谓“背书选储”他的表面看上去荒谬不堪,但是这也是赵简子为继承人设的局,目的为了测试继承人谁愿意记住自己的话,谁愿意把我定下的政策延续下去,也叫服从性测试。

恰巧就是这种服从的性格在晋阳之战中救了赵氏家族的命,这我们也会在下面的文章中说到。

二、通往最高权力的路上,只能小心、小心再小心

权力巅峰之路,永远荆棘密布,最高统治者就那么一个,要是想成为他那就必须淘汰所有的参赛者。

时刻谨慎,如履薄冰的性格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继承人,才能面对波云诡谲的政治环境。

三、 比做局思维更重要的是破局思维

了解老爹是个什么样的人,老爹是一个工于心计的人,那么就要明白他吩咐给你的任何一件事都不会多余。

被老爹设了局,那么就要想办法去破,要是连自己老爹设的局都破不了,哪有怎么能驾驭那些跟人精一样的家臣?

所以这就是赵简子如此用心良苦的原因。

历史如果不深究的话,那么就所遇到的历史事件都是故事,但是如果深究的话,就能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我们来扒一扒细节。

前面说过了无恤的上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故布子卿的极力推荐,但是子卿为什么会去推荐无恤而不是其他人呢。

其一是他欣赏无恤,其二是如果伯鲁按照程序正常即位,那么他捞不到好处,但是他支持无恤的话就能捞个拥立之功。

无恤正是知道了这一点,于是这两个互有需求的人一拍即合。

不然你想想,古代竹简大而笨重,平时拿着都不太方便,更不可能有人天天把竹简带到身上,而赵无恤在他父亲考校时刚好拿出,玩了一波极限反杀的操作。

他天天带着的可能性不大,那么就可以推测一定会是有人和无恤串通好,在约定好的那天好带上竹简。

那能串通的又会是谁?

不言而喻。

其实光这份对家族的渗透之力,无恤的家主之位,实至名归。

两大家族的继承人已经确定,他们家族的命运现在就握这两个年轻人的手里。

他们又会选择什么样的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