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Rood技术

 医路守候 2019-11-15

基本概念

Rood疗法是由美国治疗师Margaret Rood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又称为多种感觉刺激疗法,临床多用于成人偏瘫、小儿脑瘫及其他有运动障碍腭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

基本理论:

利用多种感觉刺激引起正常运动产生。有目的地完成动作,并利用个体运动发育顺序促进运动控制能力。感觉刺激要适当,逐渐由低级感觉性运动控制向高级感觉性运动控制发展,有控制的感觉输入可以反射性地诱发肌肉活动,使肌张力趋于控制,产生所需要的运动。利用患者要完成动作的目的性,诱发神经肌肉系统的运动模式,使主动肌、拮抗肌和协同肌之间的作用更加协调。训练中需要集中注意力,不断完善由感觉到运动的过程。

利用个体运动发育顺序促进运动控制能力

Rood将个体运动的发育水平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八个运动模式

01

第一阶段

关节的重复运动,新生儿的四肢活动,是由主动肌的收缩和拮抗肌的抑制而完的。。

02

第二阶段

是指大关节周围肌肉的协同收缩,是主动肌与其他拮抗肌同时收缩的张力运动模式,固定近端关节,发展远端关节技能。

03

第三阶段

远端关节固定,近端关节活动。

04

第四阶段

技巧运动,也是运动控制的最高水平,如爬行、行走、手的使用等。运动控制能力的顺序是先屈曲后伸展;最后旋转等。

05

八个运动模式

1、仰卧位屈曲:仰卧位时躯体屈曲,双侧对称,交叉支配。

2、转体或滚动:同侧上下肢屈曲转动或转动身体。

3、俯卧伸展:俯卧位时,颈、躯干、肩、髋、膝伸展,身体重心在腹部。

4、颈肌协同收缩:俯卧位时能抗重力抬头,这是促进头部控制的模式。

5、俯卧屈肘:俯卧位,肩前屈,屈肘负重,未伸展脊柱的模式。

6、手膝位支撑:先双侧手膝着地,然后一手一膝着地,最后发展爬行

7、站立:先扶站,到双腿站立再单腿站立。

8、行走:包括支撑、抬腿、摆动、足跟着地等。

责编:和煦

来源:齐素萍,康复治疗技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