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罗说:“我每天祈祷,愿上帝让我早晨起来像婴儿一般地看这个世界。” 毕加索说:“我花了四年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却用了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 Pablo Picasso,1881-1973 两位画家不约而同地认为,需要寻觅回来的,是那颗远离日久的赤子之心。 有人会思考,我们缺少什么?那值得我们终生寻觅的又是什么? Mother and Son,1922 有这样一个故事。 毕加索的父亲在一所美术学校任教,一次偶然机会,他发现毕加索在对他未完成的鸽子素描涂色,仔细观察了毕加索的笔法后,深深觉得13岁的儿子已经超越了自己,并发誓从此不再绘画。 相似的故事在300年前也发生在了达·芬奇和他的老师韦罗基奥身上。 23岁的达·芬奇和老师韦罗基奥共同创作《基督受洗》,韦罗基奥亲自主笔画了整体的构图和居于主要地位的耶稣、施洗者约翰,而左下角的两个小天使则交给了达·芬奇,据说达·芬奇画完后,韦罗基奥从此封笔不再画画。 Baptism of Christ,1475-1476 11岁时,小毕加索完成了多幅素描作品,从写实的角度看,那时的他,已经画得不错了。 如果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大概已经可以在老师的工坊做帮手了,就像达·芬奇。 Study for a Torso,1892 Profile of Human Rights,1892 First Communion,1896 《母亲肖像》,1896 《父亲肖像》,1896 然而,事实如果真是这样,毕加索就无法和杜尚、马蒂斯一起,开启20世纪造型艺术的革命,也就不会成为世界级的绘画大师了。 与小时候不同,很快,毕加索就越画越不像了...... ![]() Portrait of Ramon Pixot,1897 ![]() Mother and Child,1902 ![]() The Young Ladies of Avignon,1907 他的画变成了很多人“看不懂”的样子。甚至有点像孩子们的涂鸦。 可是,为什么毕加索会欣赏孩子的画? 其实,不止毕加索,马蒂斯、康定斯基、米罗都赞赏儿童画。不是盲目崇拜,在儿童美术教育里,3到8岁的孩子被称为“大师期”。 ![]() Head,1942 3岁开始,孩子会极度渴望认识周围的世界,这里的“认识”,不仅是成年人知识层面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学着感受周围的世界,并且不受经验、知识及他人的影响。 儿童画不是现实世界的复制品,就像很多艺术大师的理论那样:精确的描绘不等于艺术。 孩子以一种天真之眼去观察每一件事物,而没有任何功利因素。 ![]() Black Lines I ,1913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画家。尽管他们还不懂得如何组织丰富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但通过绘画,他可以把见到的人、小动物和有趣的事,甚至自己的喜怒哀乐都跃然纸上。 所以,当孩子拿起笔恣意涂画时,不仅是在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更重要的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 米罗曾系统地收集过儿童绘画作品,他对女儿的画作非常欣赏。 1935 年,米罗把这些画邮寄给康定斯基,也给一位著名的美国收藏家邮寄过,这些作品至今仍保存在费城博物馆。 ![]() 米罗作品 ![]() 米罗女儿作品 马蒂斯说:“人类应当始终如孩童这样观察世界,一旦丢失了这样感知本能,也就失去了任何创造性的表达方式 。” 他对自己儿子的画作非常感兴趣,《高脚凳上的女人》和静物画《柠檬》的背景里都挂有他儿子的画——黑色的花瓶。 ![]() 《柠檬》 通过孩子们的画作,家长可以知晓他们的所思所想,体会孩子想要表达的情感。 再看毕加索年少时给父母朋友画的肖像,那种洗练老成、要言不烦,乍看是天纵其才,再看倒像是大匠晚年才得以修炼到的境界。 比如,在“自画像”这一领域...... ![]() 毕加索自画像 ![]() 梵高自画像 ![]() 徐悲鸿自画像 ![]() 马心悦:“我画的5岁的我” ![]() 张梓初:“太阳真大,我的脸都晒红了” ![]() 何诗画:“7岁,我” ![]() 陈星竹:“女星陈星竹” ![]() 石曾太:“想要这样一对大耳朵,帅不帅?” 每个孩子都是一位隐性的大师。 如果你拿到一位孩子的作业,看到凌乱不堪的线条和飞扬跋涉的色块,你一定指鼻询问:“这是什么谬论?这哪里是画?难道是毕加索这位大师欺骗了我们? 然而,毕加索并没有说谎,他还“窃取”了画得巨作的真谛:用孩子般的眼睛去“观看世界”。 ![]() Pablo Picasso,1881-1973 孩子们不会用精明的绘画经验和判断效果去控制画面,他们的作品都浑然天成。 当然,这位世界级大师一生也从未真正像孩子般率真地画成那“浑然天成”之作。因为他总是走在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路上。 ![]() Lover,1932 当你看到身边趴在桌上胡乱涂鸦的孩子,你会想到什么? 我们营营役役,辛苦劳累,花一生的精力,寻觅着生命中没有的或缺少的东西。 不断地在物质上扩展自己的地盘,不停地在权位上计较争逐。可怜的人啊,人生短暂,也不知自己错失了多少宝贵的东西。 当我们年纪越大,逐日遗忘曾经拥有过的、美好的孩童的心。一旦醒觉,惊悚。 或许,只有孩子的眼睛总是清澈的。那么,让他们看到一个美好的世界,便是我们的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