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和本姓马,叫马三宝,因在靖难之役立功,被朱棣赐姓“郑”为何朱棣不赐他姓“朱”?

 修悟搏 2019-11-15

这难道不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的事儿”嘛?马三宝再怎么靖难有功,大明朝廷也不会把一个六根不全的人赐为国姓,拿岂不是再给皇家脸上抹黑嘛?

马和事迹

马和(马三宝,又作“马三保”),回族,原本是元梁王手下,在大明王朝平定云南之后,马和跟随明朝大军来到南京,充入宫中侍驾。后来的马和跟随傅友德、蓝玉镇守北平府,马和也便随军来到北平,在朱棣燕王府侍奉。

朱允文即位之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削藩政策。燕王朱棣作为藩王中实力最强的,在其它藩王相继落难之后,朱棣感受到了来自自己侄子的威胁,最终决定以“清君侧”的名义“奉天靖难”。此时的马和充当了朱棣的马前卒。

马和军事才能卓著,在郑村坝之战中建立不小军功,由于其身材魁梧且能征善战,深的朱棣的信任。厚赐名“郑”。关于赐姓,一来是由于在郑坝村战役中建有奇功,二来有说法称,赐姓“郑”是由于回族历官郑阿黑在取汉名时使用了“郑”字,鉴于郑和回族的身份,便赐姓“郑”。

郑和为宦官,膝下无儿无女,只能过继。郑和又称“三宝太监”,被朱棣赏识之后,选为正使太监,主持下西洋事宜,主要原因是朱棣的绝对信任与郑和的宗教背景,有利于对外交往。(亦有说法称朱棣第一次组织下西洋是为了寻找朱允文,需要绝对忠诚之人)

郑和七次下西洋,最后一次是顶着重病,冒死远航。通过郑和的远洋,加强了中原王朝与国外的联系,建立了不少外交关系,而且一度宣扬了大明国威。但是,远洋实际付出的承重代价却并没有从与其他各国的经商之中获得。不仅如此,大明还在后期实行了全面海禁,除了某些开放港口外,其他地段“片船不得下海”。

郑和由于其远洋经历,成为了中国名垂青史的航海家,其在外的发现、翻译与拓印的经文经卷,也都悉数带回中国,为国家文化繁荣贡献了一份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