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痛」前、中斜角肌、臂丛神经的功能、解剖、触诊检查与治疗

 西安国康马YH 2019-11-16

1、前斜角肌:

起端:C3-C6的横突前结节

止端:第一肋骨的前斜角肌结节

支配神经:颈神经(C5-C7)

2、中斜角肌:

起端:C2-C7的横突前结节

止端:第一肋骨的锁骨下动脉沟后方

支配神经:颈神经(C2-C8)

3、从C5~C8的前枝和T1的前枝形成强大的神经从,称之为臂神经从。

4、臂神经从由神经根、神经干、神经束这三部分所构成。

5、神经根、神经干、神经束分别位于斜角肌位置的高度、锁骨上窝位置的

高度,以及锁骨的远端。

1、在固定住头部且两侧肌肉同时作用的情况下,会有提高肋骨,扩展胸廓的作用。

2、在固定住胸廓且两侧肌肉同时作用的情况下,会有屈曲颈部的作用。

3、在只有单侧肌肉作用时,会有颈部朝同一边侧屈曲的作用。

1、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的持续紧缩,会造成斜角肌沟狭窄,以及在臂神经从根部的范围内,所发生的压迫神经性病变,称之为斜角肌症候群。

2、锁骨上窝的压痛或是朝上肢的辐射痛称作莫理氏迹象。在臂神经从神经干的范围进行压痛点检査,对与胸廓出口症候群是相当重要的临床观察。

3、所谓的臂丛牵拉试验,就是把上肢朝下方牵拉时,将其上肢辐射痛或是发麻再次呈现出的一种测试方法,可以再现的话,就表示罹患了胸廓出口症候群牵引型。

斜角肌症候群、上颈神经根综合征、臂丛上部麻痹、低位神经根综合征、臂丛下部综合征、内侧索或臂丛神经炎、第一肋骨疲劳性骨折……等

1、前斜角肌的起向和功能

前斜角肌起始于C3c6的横突的结节,并止于第一肋骨的前斜角肌结节。在头部固定住的情况下,胸廓会向上提,并参与吸气。而在固定住胸廓的情形下,颈部会屈曲。

2、中斜角肌的起向和功能

中斜角肌起始于C2C7的横突后结节,并止于第一肋骨的锁骨下动脉沟的后方。中斜角肌的作用和前斜角肌相同,在头部因定住的情况下,胸廓会向上提,并参与吸气。而在固定住胸廓的情形下,颈部会屈曲。

3、斜角肌与臂神经从的关系

臂神经从通过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之间(斜角肌沟),其走向为从上内侧走至下外侧。斜角肌沟是斜角肌症候群的绞扼部位,大多呈现强烈的压痛。在通过锁骨前面的部位(锁骨上窝时,位居浅层的臂神经从位便成为观察莫理氏迹象时的重点。通过之后,便由胸小肌的下方朝上肢而去。位于胸小肌的绞扼部位称为胸小肌症候群,是临床研究上相当重要的部位。
4、臂神经从和定位点的关系
从头部而来的臂神经从在斜角肌间隙范围形成神经干,并接着移动到锁骨上窝,而这个部位的臂神经从比较容易触摸到。穿过锁骨便形成神经束,而在通过胸小肌之后,则形成各神经枝。

1、前斜角肌的触诊

先仰卧位,脸部朝左。手指有如要将右胸锁乳突肌包囊起来般的从前方触摸,触摸的手指指尖要朝后方。此时请进行强制吸气,如此便能触诊到前斜角肌收缩的情形。

2、中斜角肌的触诊

确认好前斜角肌中较圆的部位后,将手指置于该部位的后方。请进行强制吸气,以此状态触诊收缩的中斜角肌,并一并确认前斜角肌与中斜肌角间的肌间隙。在同样的位置有强烈压痛的是斜角肌症候群的症状,有时也能确认传向上肢的辐射痛

3、臂神经从的触诊

采坐姿,将手指摆在大约1/2处的锁骨上窝,移动手指在内外侧搜寻,便能触诊到圆条状的臂神经从。此部位是徒手检查胸廓出口症候群的其中一部位,也是触诊莫理氏迹象的重点。
触碰位在锁骨上窝的臂丛神经丛,讲上肢朝下方拉,便能触诊到臂丛神经的紧绷增强。要是时而施力,时而放松地牵拉上肢,如此便能一定触诊从斜角肌间隙往下延续的臂神经从之走向。

1、引起颈前部、胸部、上背部、肩膀、前臂部至手部的麻木、打电感、灼痛感等感觉异常。

2、在临床中患者描述肩胛骨内侧与脊柱棘突间的区域(相当于T1-3)的发热、发胀、酸痛等症状是很常见的一个症状描述,(常被误诊为菱形肌劳损)。

3、肩部感觉承受不了衣服的重量或者惑觉肩部压着千斤之重(因为患者难以描述准确,常被误诊为胛提肌劳损)。

4、上臂的抬举困难、费力,脱衣服费力等(会被误诊为肩周炎等)。

5、上肢的怕冷,胀痛等等,更有甚者一侧的半边躯体感觉不适乏力,畏寒怕冷等等(常被误诊为雷诺氏症)。

6、上胸部的胸闷(会误诊为心绞痛)。

7、该病常被误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胸氏呼吸、趴着睡眠;长时间久坐打电脑、写作业使斜角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易造成劳损。

①、以左侧斜角肌损伤为例,坐位,左手肘部支撑 在大腿上面。上耸左肩关节,充分暴露颈前三 角,右手食指向下抠按到锁骨后面第一肋骨的 前斜角结节(前斜角肌止点),持续揉按1分钟。

②、坐位,左手肘部支撑在腿上面。上耸左肩关节,充分暴露颈前三角。右手食指向后抠按到锁骨上窝中外侧第一肋骨的上缘外面(中斜角肌止点),持续揉按1分钟。

③、坐位,左手肘部支撑在大腿上面。上耸左肩关节,充分暴露颈前三角,右手拇指向后外方抠按到第二肋骨的外侧面,中部的肋粗隆(后斜角肌止点)持续揉按1分钟,30分钟1次,每天2次。

1、病因病理

①、神经根受压迫或剌激:前斜角肌受C5-C7颈神经前支支配,故临床上,下位颈椎病变影响了C5-C7神经根时,可造成前斜角肌受累而牵及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脉。

②、神经肌支受累,可以引起前斜角肌痊孪,使第1肋骨抬高,造成锁骨上神经血管间隙缩小,临床上可出现神经血管受压表现。而膈神经又是来自C3-5神经的肌支,所以颈椎上位病变也可影响前斜角肌的功能。

③、过度使用前斜角肌,如突然吸气使前斜角肌损伤,或人到中年,因体重增加,胸廓向下牵引,导致前斜角肌紧张受累。

④、第7颈椎横突过长或有颈肋的刺激压迫,引起前斜角肌痊孪或炎症,影响臂丛神经、血管而出现症状。

2、临床表现

多单侧发病,下颈部前侧面疼痛或麻木,多放射至上肢尺侧,前臂和手的内侧以及第4、5指的疼痛和感觉异常,高举患肢可减轻疼痛,手指发凉、发紫或苍白。向健侧转头或深吸气、打喷嚏,可使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并可使疼痛加剧,手逐渐显得无力,不能做精细工作。

3、诊断

①、无明显外伤史,多发于30-40岁。

②、臂丛神经受压症状。

③、锁骨上窝较为饱满,可触及隆起的包块,压之疼痛,并向患肢放射。前斜角肌局封可使症状缓解或消失。

④、阿迪森试验阳性:患者坐位,两手置膝上。首先记录桡动脉搏动力量进行对比,再让病人深吸气后屏气,若患侧脉搏减弱或消失即为阳性。

⑤、肱三头肌腱反射减弱。

⑥、X线示:第7颈椎横突过长,或横突外有游离的肋骨,也可无异常变化。

4、鉴别诊断

①、神经根型颈椎病:其疼痛性质属根性神经痛,为闪电样放射,并与神经根分布一致,压痛点多在患侧颈关节突,X线示颈椎骨质增生,椎体关节错位,阿迪森试验阴性。

②、胸小肌综合征:令患者做胸肌收缩,或上肢过度外展,做患肢抗阻力内收检查,可出现症状,脉搏减弱或消失。改变肩臂位置后,症状减轻,压痛点在喙突部位。

5、治疗

因C3–C8神经根受累引起的斜角肌痉挛,应先治颈椎病,肌肉本身病变所致的斜角肌收缩,可行隔神经阻滞。顽固性斜角肌紧张,肥厚所致者,针刀松解治疗。

①、患者仰卧位,头转向健侧,术者立于患者头侧床头,左手从颈侧点按颈椎横突末端,在触压酸胀明显处定点。左手拇指加压分剥横突前的血管、神经直达骨面。针刀从颈侧进针,刀口线与颈椎纵轴平行垂直皮肤刺达骨面,针刀刃勿离骨面,向前部探至前结节,手下感前结节肌肉坚硬或痉挛,可将刀口线调转45°,即垂直前斜角肌纤维方向切2-3刀。

②、患者仰卧,术者坐于患侧,左手拇、食、中指将病变之前斜角肌捏住,针刀刀口线与前斜角肌纤维方向一致,针体垂直皮肤刺入,左手中指垫于前斜角肌侧后,引导针刀达病变处,纵切数刀外围的筋膜,然后纵行疏通剥离,若有痉孪之肌纤维,将刀口横过来切几刀。

③、若患侧第1肋骨上缘有压痛点,针刀可从胸部垂直第1肋骨刺人至骨面,摸索至肋骨上缘,患者无剧痛、麻木感,在酸胀明显处,垂直前斜肌纤维方向切几刀。

2)、手法治疗

松解后,令患者微向患侧转头,后伸颈部,术者依此姿势顺势上提旋转头颈,令前斜角肌拉长,使粘连更进一步得到松解。 

3)、注意事项

①、进针点宜选在锁骨上2cm左右,针刀不可离开骨面,或以左手引导,防止刺破胸膜顶,伤及臂丛及锁骨下静脉等重要组织。无经验者勿做此项操作。

②、若前斜角肌压痛明显,臂丛神经刺激症较重,可先行1%利多卡因、亚甲兰、强的松龙混和液局封。

③、在颈椎横突进针对无过硬技术者,不要做此项操作,以免发生意外。

松解后,令患者微向患侧转头,后伸颈部,术者依此姿势顺势上提旋转头颈,令前斜角肌拉长,使粘连更进一步得到松解。

①、腹式呼吸

②、使用枕头

③、注意避免背包、胸部负重情况。

④、使用围巾保暖。保持温暖、不用力拉拽与抬举动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