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效果比西药好一万倍!

  平凡的人 2019-11-16

与现代医学比较,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已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本病属中医学的“骨痿”范畴,如《素问·痿论》记载:“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 

骨质疏松即骨质疏松症,是老年常见疾病,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治疗看似很容易,病情较轻的患者经过进行适当休息,病情可以得到缓解。但是,如若没有及时诊断,并选择适当的方法,不仅不能治愈疾病,反而会加重患者的负担,危害极大。

骨质疏松本质是阴阳气血俱虚,主要为肾虚,还与肝虚、脾虚、血瘀等有关。治疗以补肾填精为主,辅以健脾养血、活血化瘀、祛风除湿、强筋壮骨等。肾主骨生髓,精充则髓足,髓足则骨强。

肝在体合筋,为筋之宗,肝血充则筋脉肌肉强健;脾主身之肌肉,脾健则肌肉轻劲有力。在此理论基础上,以淫羊藿为君,具有补肾壮骨强筋的作用;以黄精、熟地、菟丝子补肾益精填髓为辅,佐以杜仲、桑寄生补肝肾调筋骨,枸杞子滋养肝肾,从而“骨健筋强”;赤芍、丹参、鸡血藤、当归活血通经络;茯苓、炒白术、黄芪益气健脾和胃,从而“强肌健脉”;甘草调和诸药。上药合用,共具壮骨强筋,补益肝肾之效,以达其效。

据统计,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用药以补益药、活血祛瘀药为主。在补益药中,以淫羊藿、杜仲、黄芪、补骨脂等的使用频率最高。在活血祛瘀药中,以熟地、当归、丹参等的使用频率较高。药性以温为主,辅以平性,药味以甘、辛为主,辅以苦、咸,归经以肝为主,辅以心、脾、肺。淫羊藿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常用中药之一,白洁研究发现,淫羊藿中的淫羊藿苷能显著提高去势大鼠的骨密度、骨强度、OPG mRNA基因的表达,降低尿DPD的排出浓度,增加骨小梁的密度,认为淫羊藿苷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可有效抑制骨量丢失。

临床研究显示,黄芪能提高机体雌激素水平,从而提高成骨细胞活性,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促进骨生长,提高骨密度。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补肾中药大多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少量含有植物雌激素、氨基酸、骨胶原等,这些物质能够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同时,补肾中药还可以调节下丘脑-垂体-多个靶腺轴,促进肠钙吸收,平衡体内微量元素,改善骨的内部结构,进而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

随着骨质疏松症越来越严重地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以及西药不可避免造成的副作用,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不仅能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健康状况,而且也是拓展中医现代化应用的必然要求。中医治疗强调整体观念,通过调整人体的整个功能状态,促进人体“正气”的培补,调动人体抗病能力,标本兼治,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骨质疏松症病变复杂,涉及多系统、多环节,正好利于发挥中医整体观念的优势,运用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将大有可为。

中药复方治疗骨质疏松症

由于单味中药的治疗效果还是比较有限,临床多采取中药复方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整体调理。这些中药复方大多根据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加减化裁员而来,其大多治方以补肝肾、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等为主。

补肝肾。中医通过调补肝肾的方法,使肝血充盈和肾精充足,四肢筋脉得到润养、骨骼变得强壮有力,减轻患者疼痛,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采取补肝肾的治疗方法可以益精血、强筋骨,从而修复骨组织。目前,已有一些补肝肾中成药在临床中得到应用,其疗效显著,如强骨胶囊、复方制剂的骨疏康、仙灵骨堡等,这说明中医通过补肝肾治疗骨质疏松症,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值得学习借鉴。

健脾益气。中医认为,脾主肌肉,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若强健,则运化能力强,四肢有力,气血充足而化精润养骨骼肌肤等,反之,则四肢无力,骨质脆弱、疲倦等。临床有些骨质疏松症患者属于脾胃虚弱型,通过益气健脾后取得很好的效果,其体质也得到很大改善,生活质量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活血化瘀。由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临床上有时经过补肝肾、健脾益气的治疗,其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时,要考虑骨质疏松症患者是否有淤血造成,适当加入活血化瘀的中药。唐容川《血证论》中指出“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则周身作痛,以其堵塞气之往来,故滞障而痛,所谓痛则不通也”。临床上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疼痛有些是不荣则通,但有些血瘀造成的,要注意区分。临床研究发现,单纯钙剂是很难抑制骨质流失,而通过结合活血化瘀的方法,能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流加速,改善微循环,增加局部血流量,促进药物吸收。

由于本症属于多发病、常见病,目前西药还没有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所以近年来国内大量运用中医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方法各异,取得了很大进展。疗法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属于内治法,即内服汤药、丸药、散剂、酒剂等;另一类属于外治法,即膏贴、酒类外搽剂、熏洗、外敷等法。不论内治、外治都有一定疗效,但见效较慢,需要一定时间。以上一些方法,不妨可以试一试。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几个有效的中医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

第一、熟地黄与蛇床子:

蛇床子归肾经,性温热,可温肾壮阳,用于肾虚腰痛,阳痿宫冷,作用颇佳。《药性论》:“治男子、女人虚,湿痹,毒风,顽痛,去男子腰疼。”熟地黄性微温,质润入肾,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同蛇床子共用,阴阳并补,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肾虚密切相关,二者相伍,滋补肝肾,治其本虚。证实由蛇床子、熟地黄等组成的中药复方,有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同时抑制去势后骨高转换率的作用,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从而阻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第二、杜仲与牛膝:

杜仲以其补肝肾,强筋骨,肾虚腰腿痛尤宜,有扶正固本之效;牛膝亦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活血利水,具有走而能补,性善下行之特点。二者联用,既可加强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之功,牛膝又可引杜仲下行入肾,经常相互配伍出现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剂中。研究认为两者联用可明显加强镇痛、抗炎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抑制IL-1,TNF-α等炎症因子对破骨细胞促进作用,从而抑制骨吸收,迅速缓解临床症状。

第三、当归与川芎

川芎药性辛温,归肝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为“血中之气药”,善治各种气滞血瘀所致痛证,《本草汇言》:“……味辛性阳,气善走窜而无阴凝黏滞之态,虽入血分,又能去一切风,调一切气。”当归养血活血,补中有动,动中有补,二者常常相伍而用,气血同治,既可行气活血止痛,祛瘀生新,又可兼顾扶正,为该病常用配伍。通过对骨康方拆方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合用可以明显加强补肾方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可提高全身骨密度、骨矿含量、血清雌二醇含量,有效防止骨折等并发症发生。

第四、黄芪和白芍

白芍味酸,归肝脾经,养血敛阴和营,柔肝止痛,黄芪善入脾胃,为补中益气要药,大补脾肺之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二者联用,补气生血,阳生阴长,补养后天以资先天之精,充养骨髓。研究证实,黄芪和白芍联用可促进维生素D及肠钙吸收,维持机体钙、磷代谢平衡,增强免疫功能,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发生。

第五、桃仁和红花

桃仁入心肝血分,善泄血滞,祛瘀力强,亦称破血药。《本草经疏》:“桃仁,性善破血,散而不收,泻而无补。”常与红花相须为用,治疗多种瘀血阻滞病证。骨质疏松症常因正气亏虚,外邪侵骨,瘀滞脉络,不通则通,故二者常常相伍为用治疗骨质疏松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中药可通过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调节体内激素水平及其受体表达来防治骨质疏松症,桃仁、红花等协同作用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直接抑制破骨细胞增殖,抑制骨吸收,增加骨密度,保护骨强度,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展。

以上这五种中医中药是治疗骨质疏松最常用的处方,都是各位医学家遵循补益肝肾、健脾益气的,活血化瘀治疗大法组成的。对治疗骨质疏松是有一定的作用的,您可以根据医生的指导适当的使用。

孙文山骨痿汤治疗骨质疏松医案

【组成】熟地黄25g,山药20g,淫羊藿、枸杞各15g,骨碎补、自然铜、菟丝子、党参、白术各12g,当归、川芎、茯苓各10g,地龙、甘草各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适用于骨质疏松脾肾相虚证,其症腿膝酸软,关节疼痛,食少乏力,气短倦怠,不耐久劳,劳则加重,脊柱侧弯,舌质淡胖有齿痕,脉虚细。

【方解】本方中,熟地、淫羊藿补肾中真阴真阳;菟丝子、枸杞子入肾益精填髓;山药合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君益气健脾;自然铜、骨碎补入骨补骨;当归、川芎、地龙活血通络。诸药合用,使肾气充盈而骨得滋养坚实,脾气健旺则气血生化有源,充养先天之精,濡养筋脉及滑利关节,血脉和畅则通则不痛。

【加减】肾阳虚畏寒者,加肉桂8g,杜仲12g;肾阳虚盗汗者,加龟板12g,黄柏8g;气血两虚者,加黄芪20g,首乌20g;有外伤史,疼痛剧烈者,加鸡血藤12g,赤芍10g。

【医案】徐某,女,63岁。1993年11月28日初诊。腿痛酸软10年,伴神疲畏寒,头晕目眩,食少乏力。2天前不慎扭伤脚踝,疼痛增加。查体:行走困难,夜间疼痛尤甚,有压痛,面色苍白,舌质淡胖有齿痕,边有少许瘀点,脉虚细。X线摄片显示骨质疏松。证属脾肾阳虚,瘀阻脉络。治宜补肾健脾,活血止痛。方用骨痿汤加肉桂8g,杜仲、赤芍各12g。4剂后疼痛减轻。

续治1个月生活可自理,3个月后诸症悉除,随访至今未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