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昌文化丨文昌洞经古乐

 仕仕霖霖 2019-11-17

似天宫乐音,似心灵旋律,似素雅水墨,“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未登大庙,已闻乐声,白居易这句诗大概是对“文昌洞经音乐”的最好形容吧!

(七曲山大庙文昌洞经乐团)

文昌洞经古乐南宋乾道年间起源于文昌祖庭——梓潼七曲山大庙,因谈演《文昌大洞仙经》而得名,又称“檀炽钧音”。

文昌洞经古乐是一种道家法事音乐

【文昌】代指地名也就是今天的文昌圣地四川绵阳七曲山。

【洞经古乐】并非是指洞里面演奏道家音乐,这里的“洞”意思都是“通”。在道教思想中,山崇高而有灵,山中有神,名山是神仙所居之“洞天”、“福地”,是可藉以通达天神的地方,所谓“洞天”,实即“通天”。也有洞同天地,浑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的说法。古代人视这种洞经音乐有沟通天地之能。

文昌洞经古乐音韵高雅、风格朴素、品种繁多,具有一种高雅、淳厚的格调,伴奏的乐器为法事中道士所用的法器,主要有笙、箫、琴、弦、锣、鼓、钹、铃、声钟、木鱼、牛角法号等。表现形式有弦乐、鼓乐、吹打、合奏、独唱、齐唱等,经过变换组合,调节法事中的气氛,可以用吹打、鼓乐、合奏、齐唱造出热烈磅薄的气势,又可用弦乐、独唱等配上伴奏,以引导参与者的情绪进入祈福,以求取文运昌顺、启迪智慧的意境。

(洞经古乐演奏)

在数千年的中国音乐发展史上,文昌洞经古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被称为“音乐活化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全人类宝贵文化遗产”。2008年5月,文昌洞经古乐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存最早的《文昌大洞仙经》以西蜀梓潼七曲山文昌庙事活动为背景,文中多处言及的七曲(山)”、“凤山(即凤凰山)”、“剑泉”、“五妇岭”均在梓潼城北。随着时间的推移,文昌会、善堂、斋堂等组织将洞经古乐向巴蜀乃至海内外传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