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城洞经古乐

 超凡子 2016-11-15

青城洞经古乐

所属类别 : 其他

青城洞经古乐是流传在都江堰市城镇和农村的一种汉族民间宗教音乐,其历史可上溯到古代巫文化时期的行巫音乐。宋、元以后,因民间信仰据传能保佑读书人功名富贵的"文昌帝君"(即"文曲星"),由此而逐步形成吟唱《文昌大洞仙经》的汉族民间音乐流派--青城洞经古乐。它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使人能欣赏到古代的音乐及表现方式,反映出当时的历史文化、社会特征、艺术风格,是流传千年以上的汉族传统艺术结晶。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青城洞经古乐

  • 意    义

    是流传千年以上的汉族传统艺术

  • 类    型

    民间宗教音乐

  • 历史价值

    是今天我们研究文化的宝贵资料

 简介

青城山山门前的洞经音乐表演青城山山门前的洞经音乐表演青城洞经古乐是流传在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以青城山为中心的汉族民间音乐,流传范围遍及都江堰市城镇和农村,其中尤以岷江以西乡镇较为普遍,如玉堂镇、中兴镇、石羊镇、青城山镇、翠月湖镇、安隆乡等。

青城洞经古乐起源于青城山古代的巫觋音乐,唐代和宋代随着青城山道教音乐的兴盛,特别是唐代青城山著名道士杜光庭整理和完善天师道正一派科仪音乐,即俗称"南韵"或"广成韵"以后,促进了青城洞经音乐的发展。青城洞经古乐主要以音乐伴奏唱诵《大洞仙经》内容和乐曲演奏的形态,以集体演奏形式正式演出,或为道观及农村住户作祈愿类演奏。前者不具有任何宗教性质,后者则需穿戴特别服饰,作古老的传统礼仪演奏。

青城洞经古乐现保留古乐曲80余支,风格细腻、悠美、祥和,有音乐活化石之称,是目前全国洞经音乐流派中保留最完整、丰富的汉族民间音乐。青城洞经古乐传承不断。20世纪50年代,都江堰市尚有"宣化堂"、"普济慈善会"等7个乐坛组织,均有传承百年以上历史,如"青城洞经礼乐部",从清道光年间成立坛会,现已传承到第十三代,掌门人是罗著良先生。

历史价值

在今天看来,青城洞经古乐保留着许多古蜀音乐的原生形态,同时也保留下了著名道士杜光庭在青城创制的道教科仪音乐"广成韵"(又称"南韵"),以及佛教的、宫廷的、儒家的、民间的许多曲牌和曲谱。虽然它是以诵唱《大洞仙经》的文昌信仰的形式呈现于世,但其庞杂而丰富的内容却远远超过一般文化尊神的信仰,而是曲折、深刻地反映了以青城山为中心的汉族民间信仰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内容。是今天我们研究宗教、戏剧、音乐、民俗以及科举考试、善行文化等等宝贵的历史资料。

文化价值

青城洞经古乐庞杂的内容已远远超过一般文化尊神的信仰,深刻而曲折地反映了以青城山为中心的汉族民间宗教信仰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内容,是我们研究宗教、戏剧、民俗、音乐以及科举考试、善行文化的重要历史资料。而且,它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使人能欣赏到古代的音乐及表现方式,反映出当时的历史文化、社会特征、艺术风格,是流传千年以上的艺术结晶。

 渊源发展及现状

古乐表演现场古乐表演现场脱胎于远古巫觋音乐的青城洞经古乐,是一支深藏在青城山的汉族民间音乐艺术奇葩。

它的历史与古蜀文明发展有十分密切的系。道教在青城山发祥以前,汉族民间就有十分庞杂的神仙信仰、方士信仰、星相信仰。而其中尤以文昌星座信仰流行最广。在唐、宋、元三朝皇帝的推崇下,"文昌大帝"应运而生,成为参加科举考试士子们心中最崇拜的执掌功名的神灵,早期青城洞经古乐的功能之一,是读书人求取功名富贵和祈求平安幸福的音乐。青城洞经古乐在发展过程中,广采博收,无论民间音乐、道教音乐,还是佛教音乐、宫廷音乐的元素都纳入洞经古乐之中,形成旋律悠美、曲调祥和、抒情细腻的艺术奇葩。以吟唱《文昌大洞仙经》为主而构成的经腔、曲牌和乐曲,流行在都江堰市城镇和农村,是一种汉族民间(祭祀)音乐,它的表现形态为外道内儒,一般使用场合既可为道观举办正规的宗教法会,又可在民间举办各种祭祀、庆典等法事活动。在洞经活动中根据不同的法事和内容,选奏大量的青城洞经古乐曲牌来作为科仪活动的伴奏音乐并贯穿始终。以其美妙的音乐来表现坛场庄严肃穆的氛围,表现坛场祭祀和庆典的内容。

青城洞经古乐在青城山周围的城镇和农村已经传承了1300多年。从坛场到堂会,有系统的民间演唱组织,可以清晰地追寻传承谱系,其中一支可以追溯到清道光年间,距今已近200年,其传人已历13代。乐曲曲谱都是用传统的工尺谱代代相传。

青城洞经古乐保留着许多古蜀音乐的原生形态,同时也保存下了早期道教音乐"广成韵"及其它古乐的曲牌和乐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无论诵唱的唱腔,演奏的曲牌、乐曲、唱腔的内容、法会的衣饰穿戴、供奉的牌位、供品,仪式的走步绕场都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川剧的许多音乐就直接使用洞经古乐的曲牌艺术,使人能欣赏到古代的音乐及表现方式,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特征,以及艺术风格,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都江堰市能演奏洞经古乐的人,已不足20人,而能像老艺人那样用工尺谱诵唱的人,仅仅只有5人,而且都已80岁以上高龄。青城洞经古乐是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但这些宝贵的汉族民间艺术瑰宝却濒临消失湮灭。这些老艺人大多数都没有文化,他们的传承,基本上是师徒口耳相传,手把手传授琴艺,经常演奏还有80余支乐曲,因此,抢救青城洞经古乐,已迫在眉睫。青城洞经古乐中的诵唱经腔和仪轨程式,同样重要,但民间艺人中也只有10余人掌握,他们最年轻的也40多岁了,前景照样堪忧,同样面临失传危险。

为此,都江堰市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小组,对青城洞音乐制定了详细的保护计划。除了确定文化馆专业干部对青城洞经古乐进行深入挖掘、录音、记谱、摄制资料保存外。成立了以老艺人为主要成员的青城洞经古乐团,定期进行以传习为主的排练演出。筹资50万元拍摄三部九集《自然·生命·和谐--中国青城洞经古乐》音乐电视片。并筹集20万元专款购置乐器、音响和服装。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把青城洞经古乐打造成都江堰市又一张文化品牌。

 古乐传人

青城洞经古乐的传承已历经十三代,其父宋瑞尧为第十一代掌门人(2002年仙逝)。从有史可查的清朝道光年间第一代坛主(掌门)梁洪恩开始到民国年间的刘子冤坛主止,历经了八代,到父宋瑞尧任掌门又历经了三代。前任掌门为十二代罗着良(年时已高)宋克文现为第十三代掌门。前几任谱系为:刘子冤(八代坛主)→李培之→王合林→宋瑞尧→罗着良→宋克文。

 宋克文

宋克文,男,汉族,1961年8月6日出生,现担任青城洞经音乐执行队长。自幼耳濡目染从父辈那里受到了青城洞经古乐的熏陶,19岁开始在父亲宋瑞尧掌门的指导下进行了青城洞经古乐演唱和竹笛吹奏的系统学习,1983年参加由父任掌门的"青城洞经礼乐部",后又拜父亲同门同辈师兄弟梁直君为师,到其父2002年仙逝时,已学习了二十年。已掌握了七十余首古乐的吹奏和演唱,前任掌门为十二代罗着良(年时已高)先生,因身体多病,故接任十三代掌门之职。

2002年参加由都江堰市委宣传部支持成立的"大道演出团",并在团中传承青城洞经古乐。2006年"大道演艺团"解散后,参 加了由都江堰市文化馆重新组建的"青城洞经古乐团"。参与完成了三部 九集《中国青城洞经古乐》音乐电视片的摄制;参与完成了成都市和四川省的非遗名录的申报工作;参加了首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艺术节的宣传演出活动等,并始终坚持青城洞经古乐的传承工作。传承的主要曲目有:"送神后诗章"、"串枝莲"、"洞宫"、"五福图"等七十余首,根据韵词创作了新的青城洞经古乐"虔诚曲"等,现已由都江堰市文化馆收集、整理、存档。

 梁志贤

梁志贤,男,汉族,1944年2月19日出生,现任青城洞经古乐主持(高功)。自幼耳濡目染,从祖父辈那里受到了青城洞经古乐的启蒙教育,成人后逐步系统地从父亲和宋瑞尧掌门处学习并掌握了青城洞经古乐科仪活动的程序、内容和幸存下来的大部份青城洞经古乐曲谱。2002年参加由都江堰市委宣传部支持成立的"大道演艺团",并在团中传承青城洞经古乐。2006年"大道演艺团"解散后,参加了由都江堰市文化馆重新组建的"青城洞经古乐团"。参与完成了三部九集《中国青城洞经古乐》音乐电视片的摄制;参与完成了成都市和四川省的非遗名录的申报工作;参加了首届中国成都(国 际)非物质文化艺术节的宣传演出活动等,并始终坚持青城洞经古乐的传承工作。传承的主要曲目有:"迎神前章"、"步虚"、"后青城"(七曲)、"士子腔"等五十余首,现已由都江堰市文化馆收集、整理、存档。

古乐法事内容

法事活动是洞经音乐的功能之一。但各地法事活动的内容有很大差异。比如梓潼县在文昌文化的各类活动中,都要演奏洞经音乐,功能性十分专业和明确。青城山洞经古乐的法事活动内容比较复杂,既可为道观举办正规的宗教法会,又可在民间举办法事活动,但基本程序差别不大。

开坛

开坛迎神聚会、庆典、祈福、超度等。

所用曲目有:《迎神前诗章》、《开坛符》、《前后青城曲(七曲)》、《步虚》、《解秽赞》等。

 供天

供奉上天诸仙、诸圣、诸神、诸君等,朝拜赞颂。所用曲目有: 《祝香文》、《新赞》、《士子腔》、《老大洞》、《五福图》、《太极腔》、《解秽赞》、《香花赞》、《老赞》、《发烛赞》等。

 拜斗

上拜二十八宿,祈祷上天保佑、除魔、除病、除灾、利济生民。(拜南极和北斗各宿神)所用曲目有:《行病腔》、《阎王腔》、《月厄赞》、《解厄赞》等。

 祭拜城隍

告之地方各级官员、神灵、土地、里域都官。所用曲目有:《仰启腔》、《始自腔》、《香花赞》、《土地咒》等。

 过场音乐

烘托气氛,连接赞韵,为上香、祭拜、行礼等过场伴奏。

所用曲目有:《五菱花》、《串枝莲》等器乐曲牌。法事中,一般要申三元,三元即天、地、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做法事走到哪里,就要申拜那里的真神(主神)、真武、天师等。按现时说法就是要摆子各种关系。

 法事顺序

先开坛,然后申奏地方各神和官员,并逐步升级至玉皇、如来(其中即为拜斗--拜北斗和南极各宿神;供天--上圣各仙各神,包括圣、真等)。如果法事是超度类的,就要申奏地府各主、各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