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考研倒计时34天­­||考前必记【中诊】高频考点

 康泰wjr图书馆 2019-11-17

考点四十九:中诊 八纲辨证  表里
【中医综合全国统一考试试卷出题次数:15次】
 
一.表里辨证

意义:

①病情的轻重浅深。

②病机的变化趋势。

③把握疾病演变规律。

④辨别病位的浅深。
 
(一)表证

病机:外邪→六淫(皮毛)、疫病(口鼻)→表证。
 
1.阻遏卫气

①卫气被遏,肌表失煦→初起恶寒。

②腠理闭塞,卫阳被郁→发热。
 
2.肺失宣降

①肺窍不利→鼻塞。

②肺气失宣→流涕。

③肺气上逆→咳嗽。
 
3.邪气郁滞经脉

①不通则痛→头身疼痛。

②经气不利→咽喉痒痛。
 
4.正气抗邪,脉气外鼓→脉浮。

5.胃气未伤,內部症状不显→淡红舌,苔薄白。
 
(二)里证(病情复杂,难以概括)

1.外邪袭表,内传入里。

2.外邪直中,侵犯脏腑。

3.情志饮食,直损于里。
 
(三)表里证鉴别要点
 


二.常见证候:

1.表里同病,寒热虚实性质并无矛盾→表里寒实证、表里实热证。

2.表里同病,寒热性质相同,虚实性质相反→表实寒里虚寒证、表实热里虚热证。

3.表里同病,虚实性质相同,寒热性质相反→表实寒里实热证(“寒包火”)。

4.表里同病,寒热虚实性质均相反→表实寒里虚热证。
 
三.表里出入

1.由表入里

【表证】恶寒发热、鼻塞喷嚏、脉浮→【表证消失,里证出现】→【里证】脏腑证候表现突出、寒热单见、脉不浮。

2.由里出表

发热咳喘、腹胀腹痛、心烦口渴→汗出,或麻疹透现,或斑疹,或黄疸→里证减轻(发热等)。
 
考点五十:中诊 八纲辨证  阴阳
【中医综合全国统一考试试卷出题次数:15次】
 
一.阴阳辨证(总纲)
 
(一)阴证

阴寒之邪→阴偏盛:

1.阻遏阳气—畏寒喜暖,四肢不温。

2.寒邪凝滞,经脉不通—疼痛拒按。

3.阳气不运,血络收缩—面色苍白。

4.脾阳受损,运化失健—大便溏薄。

5.寒邪客肺—咳喘痰鸣。
 
(二)阳证

阳热之邪→阳偏盛:

1.热邪内盛→壮热。

2.火热上炎→面红目赤。

3.热扰心神→烦躁,神昏谵语。

4.热结肠胃→腹胀满痛拒按,大便干结。

5.热邪伤阴→小便短赤,口渴,舌干。

6.舌红苔黄,脉洪滑数而实。
 
(三)阴证和阳证的鉴别


二.阳虚、阴虚、亡阴、亡阳证
 
(一)阳虚证:冷、白、润、迟、胖

病因:久病伤阳、年老肾亏、寒邪伤阳、过服苦寒。

病机表现:

①阳虚温煦不足,虚寒内盛:经常畏寒,肢冷,口渴喜热饮或不渴,尿清长,舌淡胖。

②鼓动无力,功能减退: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蜷卧嗜睡。
 
(二)阴虚证:热、红、干、数、瘦

病因:热病后期杂病伤阴、情志过激、房劳过度、过服温燥。

病机表现:

①养不足,机体失润: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小便短黄、大便干结。

②阴不制阳,虚热内生: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颧红舌红、脉细数。
 
(三)亡阳证

病因:阳气亏虚进一步发展、阳随阴脱(大汗、失精、大失血)、阳气暴脱(剧毒刺激、严重外伤、瘀痰阻窍)。

病机表现:

①推动无力—面白、息微、脉微欲绝。

②卫表失固—大汗淋漓。

③机体失温—汗凉质稀、肌肤不温、手足厥冷、舌淡而润。
 
(四)亡阴证

病因:久病阴液亏虚进一步发展、阴液暴脱(壮热不退、大吐大泻、大汗不止、严重烧伤)。

病机表现:

①阴液欲绝—口渴欲饮,皮肤皱瘪,小便极少,唇舌干燥。

②仍有邪热—头汗如油,身灼肢温,虚烦躁扰,恶热,脉细数而疾。
 
(五)亡阴、亡阳证的鉴别

考点五十一:中诊 八纲辨证  寒热
【中医综合全国统一考试试卷出题次数:23次】
 
一.寒热辨证
 
(一)寒证:冷、白、稀、润、静

病因病机:

1.实寒:外感寒邪,或饮食生冷。

2.虚寒:素体阳虚,或久病伤阳。

症状表现:

1.冷—肢冷、喜暖、畏寒、恶寒。

2.白—面白、舌淡白、苔白。

3.稀—痰稀、大便稀、小便清长、女人带下清稀。

4.润—口淡不渴、苔润。

5.静—蜷缩、脉迟或紧。
 
(二)热证:热、赤、稠、燥、动

病因病机:

1.实热:

①外感火热阳邪,或表寒化热入里。

②过服辛辣温热,或饮食郁积化热。

③素体阳热偏盛,或五志过极化火。

2.阴虚:内伤久病,阴液耗损,或房劳伤阴。

症状表现:

1.【热】—发热、喜凉、恶热。

2.【赤】—面赤、舌红、苔黄、小便短赤。

3.【稠】—痰涕色黄黏稠、女人带下黄稠。

4.【燥】—大便干结、口咽干燥、喜冷饮、苔黄燥。

5.【动】—烦躁不安、脉数。
 
(三)寒热证鉴别要点

二.证候真假
 
(一)寒热真假

1.真寒假热(阴盛格阳、“戴阳证”)

寒极似热—阴寒內盛,格阳于外,或虚阳浮越于上。

①真热:胸腹灼热,渴饮,鼻息热,甚则神昏谵语,尿黄便干,下痢后重,舌红苔黄而干,脉数有力。

②假寒:四肢厥冷,脉沉。

2真热假寒(阳盛格阴、“热深厥亦深”)

热极似寒—邪热内盛,阳气郁闭于内,不能外达。

①真寒: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

②假热:面赤、身热、口渴、脉大。

3寒热真假的鉴别

【红研密语】真假象:假肢肤面,真胸便舌脉(里)。
 
三.寒热转化
 
1.寒证化热

【寒证】外感寒邪、寒湿郁结、过服温燥→【阳气旺盛】→阳热内郁、郁久化热、助阳化热→【热证】。

2.热证转寒

【热证】→邪热之毒严重,失治误治→正气耗伤→阳气衰微→【寒证(甚至亡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