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破“读书无用论”,浅析如何读完一本书后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wenxuefeng360 2019-11-18

文|甘丫头

前段时间,看到轻社群的一篇文章,讲的是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对抗拖延症,从一个普通的全职妈妈成为开付费课、出书、运营社群,走上自由职业之路,实现财务自由的历程。看到评论区很多小伙伴评论说“好棒啊!”“太实用了”,我在想,这些方法并不陌生,我在书里看到过,我也知道啊。

然后,特别感概,为什么都知道一样的方法,而别人通过实践学到的方法,不断的更新迭代,越来越优秀,而自己却原地踏步,日复一日?

应该有很多人有和我类似的经历,所以会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感概:

为什么懂得这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知道”和“得到”之间还差一条鸿沟叫“做到”,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行动力拉开了彼此之间的差距。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出现“明明看过不少书”,可是生活却并没有发生什么改变。然后以“你读过的书,就如同你从小到大吃过的饭,看不见但是早已经融化到你的骨肉里”来聊以自慰,或者干脆对阅读没了兴趣,感慨读书无用。

古人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习,讲究“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只有把学到的知识用起来,知识才有价值。

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中说过:学习不是目的,用起来才是,因为价值只能通过创造实现。

那到底,如何通过阅读来获取行动力,让自己不断更新迭代,实现跃迁呢?

最近,看了一本书,书名是《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对于知行合一,我在其中得到很大的启迪。

作者是日本作家大岩俊之,他受到“成功人士皆是读书家”的启发,每年读300本书,然而发现明明很勤奋的阅读,却没有任何成效。他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于是参加了很多读书会,花钱去读书训练班,从而领悟到:阅读可以获得知识,但付诸行动才会有效果。继而,他总结出一套高效阅读的方法,通过这套方法他不仅获得了更多的知识,也增强了个人能力。后来,他成功创业,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讲师。

打破“读书无用论”,浅析如何读完一本书后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这本书从如何读?如何记?如何做?这三个方向介绍了他关于阅读的实践经验。其中尤为突出而又戳中很多人痛点的当属如何将学到的知识转为为行动,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大岩俊之说:读书,特别是阅读商务类书籍,只有在读完后有所行动才能发挥阅读效果。

那么,读完一本书后到底如何将书中的内容有效的转化为行动呢?

01、制定行动计划

世界第一投资家沃伦·巴菲特,也是一个“阅读家”的代表,每天过着“学究般”的生活,小时候生活在大恐慌时代的时候,巴菲特与其他的孩子都有着相同的梦想—变富。

但是读书的人很多,巴菲特却只有一个。巴菲特和其它大部分读书人的区别到底又在哪里呢?关键在于,他会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去制定行动计划。孩提时他就为了自己的梦想会去阅读大量的书籍,搜集整理各种成为富翁的信息,再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出自己的行动计划并付诸实践。

打破“读书无用论”,浅析如何读完一本书后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巴菲特

同样的,我们阅读完一本书后,也要将书中获得的收获结合自己的情况制订行动目标。行动目标即“读完书后具体要做些什么?”,在制订行动目标的时候要避免一个误区:目标制订的太大太笼统。比如你看完一本关于写作的书,然后设定行动目标:

  • 我要写作;
  • 一年内,要写50篇书评,输出10万字以上。

对比以上两个行动目标,你觉得哪个更容易付诸行动呢?

显然,第二个更具可行性。目标制定的太大,反而不知道怎么开始,很难付诸行动。因此,制定行动目标时应遵循SMART原则。即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预见的)、Achievable(可达到的)、Realistic(实际的)、Time-bound(有期限的)。

打破“读书无用论”,浅析如何读完一本书后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SMART原则

制定的目标不仅要具体可操作,而且要设定好完成期限,这样可以激发动力,克服拖延。另一方面,制定的目标必须是“跳一跳,够得着“的,如果制定的目标是:一年后,要通过写作年收入达到100万。显然,对于绝大部分刚开始写作的人来说不切实际。

制定的目标和现实差距太大,没办法顺利达成,反而会消耗人的心力和自信心,从而变成一件折磨自己的事情。

行动计划还可以是具体而微小的小行动,比如我在阅读的时候,看到书中提到“通过深呼吸,可以帮助集中注意力”,结合我早起时看书总是处于迷瞪瞪的状态,无法专注。看到这个信息时,我就给自己写下了行动计划:每天醒来看书前先专注在自己的呼吸上,进行深呼吸一分钟之后再开始看书。这样我的这个困惑就得到了解决。

看到有启发的小点,马上利用起来转化为自己的行动会让自己受益匪浅。

02、想象自己目标达成后的样子

日本作家渡边康弘在《高效阅读》提到:通过绘制“未来蓝图”,帮助我们描绘出未来的愿景,从而能进行反推,跳脱出自己的思维框架,明白现在应该做什么。

大岩俊之也提到:先在脑子例描绘一些自己“达成目标时的样子”,将自己代入那份激动人心的心境中去,让自己兴奋起来,能让之后的行动更为顺畅。

也就是说,通过这样的一种关于未来的想象,可以激发人的内在动机,进一步刺激人的行动。

在高效成长训练营开营时,有一个作业就是给一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写这封信的时候,就是在想象那个心里希望成为的自己,边写边让人激动又憧憬。同时,也给自己这一年的行动明确了方向,就好像把未来拉到了现在,迫不及待地想要让行动落地,让梦想照进现实。

03 明确现在的位置与行动目标之间的差距

行动目标清晰了之后,要对自己进行一个分析,把握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要知道“行动目标”和“现在”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作者在书中建议大家运用“数字表示现在所处的位置”。因为用数字,能客观看到自己目前所处的状态。

向自己提问:“如果说最好的状态是100%。现在是百分之多少?”

在分析完了自己现状的基础上,每次以加10%的梯度,问自己要缩小“加上10%后所处的位置”与“现在所处位置”之间的差距,该做些什么?思考自己的具体行动计划。在思考的时候可以结合5W1H的方式对自己提问:怎么做?和谁做?在哪里做?何时做完?

打破“读书无用论”,浅析如何读完一本书后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将行动列出来,写完之后,再从中选出一条最想做的,同时问自己:如果这么做了,会有什么结果吗?

通过事先想象,预测行动之后可能产生的结果,有助于让过程进行得更顺利。

04 将目标细分成立刻能开始行动的小步骤

目前制定的行动目标虽然具体,但还是比较笼统,只是有了个比较明确的努力方向。但要真正落实到立即可着手的行动中还需要将目标进行分解。

比如开始的那个例子:一年内,要写50篇书评,输出10万字以上。

这是一个以年为单位的目标,要将其落实,还需要细化到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进而细化到可以立即着手去做的事情。

比如,要落实一年内写50篇书评,输出10万字以上。那么将目标进行分解,也就是每周要看完一本书并写一篇书评,平均每篇书评的字数要2000字以上。根据这个周计划还可以进一步根据自己的情况分解,比如每周要完成这个目标,如果计划3天内看完一本书,那还可以进一步分解每天应该看多少章。如果计划2天写完书评初稿的话,那还可以分解为一天构思书评的立意、逻辑主线,每天要完成1000字左右的输出。

这样,通过层层分解,你会发现这些目标其实触手可及,并不遥远。

05 付诸行动

有句话说:要吃掉一只大象,最好的方法是一口一口地吃。但如果你想吃掉这只大象却光在那里想在那里看,那你是完不成这个心愿了。所以,付诸行动才能让“梦想照进现实”。

“书到用时方恨少,学而不用何苦读?”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答疑解惑指导实践,只有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我们的行动,将学到的知识用起来,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通过采取与作者相同的行动,或者说按照书上所写的方法加以尝试,总能得到一些收获。

一个我很敬佩的女神曾说过:我的模仿能力非常强,我看我的偶像在做什么我也去做,听话照做准没错。所以她现在活得越来越精彩,得到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路越走越宽。在她身上我看到了“马太效应”。

“与行动力相比,才华不值得一提”。

但有种悲哀,不是“别人知道你却不知道”,而是你明明也“知道”,但你却止步于“知道”,而别人却将“知道的”做到了,所以你还在原地踏步,别人却实现了跃迁,活成了你羡慕的模样。

大岩俊之也在书中说道:“没给自己带来改变的读书,对自己、对生命都是一种奢侈的浪费,也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犯罪”。

所以,看完书之后“听话照做”吧,拒绝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需要我们用踏实而坚定的脚步去迈进。

行动是治愈一切焦虑的良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