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平永胜 很多新手,开始学写古体诗词,完全是凭着一股兴趣,有的背诵了很多古诗,就开始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经。 有人错误地把吟诗当成了写诗,当成了创作,自认为——能背古诗词,就一定能写出古诗词来。实际上,这是大错特错了! 因为吟诗不是写诗,会吟诗并不等于会写诗。你背来背去,那诗不是你写的,你背的再熟也意义不大,对于你写诗水平的提高,不能说一点帮助没有,但收效甚微,如同保健品的存在是一个道理。 那么作为新手,如何能够更快地上手,实现从背诗者到写诗者的角色转换呢? 我们先来看看,古代人是如何做的吧。 从私塾开始,先学对对子,然后是仿写,注意:仿写是必修课,主要是学习更前人的诗词笔法,意境营造,这个阶段为“山寨”阶段。 再往后是“掺沙子”阶段。所谓“掺沙子”,就是把自己的词汇、手法、加入到仿写的诗词当中,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个阶段,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因为如果把握不好火候,就会出现诗词的硬伤,让人读起来面目可憎、晦涩难懂、不知所云,沦为诗之下品。 再往后就是自己真正上手开始操练,原生态的作品开始出炉了。 这个阶段,根据个人天赋、阅历、悟性、师承、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能写出像模像样的诗词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三五天,有的三五年。 上面说的是古人从诗词小白到诗词油条的过程,个人认为今天同样适用于初学诗者。 因为相比较而言,古人的学诗方法虽然木讷,但很实用,对于真正想学诗的现代人来说,可能具更有指导意义,因为当下,论诗写诗的人不少,但真正出类拔萃的人不多,同时也包括我! 2019年18:24分写于北京起舞斋 ![]() |
|
来自: 昵称3290180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