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说明的是,有些人对诗的“拗救”走入了一个误区。一谈到“拗救”,就学着一副大家的口气,以重意而不重律来搪塞,从而挽回自己的面子。试问,你重意重出几句好诗来没有呢?这些人啦,不知怎么说才好。
其实,“拗救”就是为重意而产生的。如果说“律”是“盾”,那么“拗救”就是“矛”了。它和“律”是一对既矛盾而又统一的兄弟。因为“律”的束缚,诗人往往想用某一字来表情达意,而恰恰又出律了,此时,就要用到“拗救”这个“矛”来解决问题了,只要在合适的位置救一下,这个字就完全可以不换,而且,既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又合律了。这就是“拗救”这个“矛”得以生存的实际意义。掌握了拗救,无论功底深浅,都会让你上几级台阶,你就如同插上了翅膀,可以在律诗的领域中自由飞翔!既然是这样,你凭什么要以“重意而不重律”来买面子呢?面子就那么重要么? 格律诗中(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称为“拗句”,不合格律的字称为“拗字”。出现了此类现象就必须要补救,怎么补救?譬如,诗句中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就要在该句或对句的合适位置上补上一个平声来救,反之,诗句中该用仄声的地方用了平声,就要在该句或对句的合适位置上补上一个仄声来救,(注意:补救的字不能在句末。)凡经过拗救的句子,就算合律! 下面就按格律诗不同的几种句式来讲讲怎样补救。 首先我们要认识的是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 七言 五言 A式: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双平尾句) B式: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单平尾句) C式: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双仄尾句) D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单仄尾句) (五言即在七言基础上去掉开头两个) 拗救方法速记:(七言) 双平尾句无拗救, 单平尾句三五救, (搜韵检测认可) 双仄尾句五六救, (搜韵检测认可) 单仄尾句对五救。(目前搜韵检测不认可) 简略解说: A式:平平仄仄仄平平(双平尾无拗救,禁忌5字平,如平则必三平尾)。 B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单平尾句35救,句中救孤平。5拗可不救,3救也可行) C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双仄尾句换位救,3平56调个头) 5字忌仄,如仄必三仄尾。 D式:平平仄仄平平仄(单仄尾句6拗对5救,5拗可救可不救) 归纳:能拗救的就是这几处:B式救的就是第3字,C式救的是第6字或第5字,D式救的就是第6字,第5字拗了,如果要救,就3改平声。其他的地方,就是:135不论,24必分明(A式的6字必分明)但B式3、A式5、C式5是必论的。 五言的去掉前两个平仄再去推理,就这么简单!5分钟记住没有? 没记住的话,就请看下面的详细解说: 一、七言诗A式:“平平仄仄仄平平“, (又称平平脚,双平尾)此式暂判不存在拗救!因为证据不足。 此句式在七言中必须注意的口诀: 双平尾式五必论,(五言的是三必论) 若是不论三连平。(是说,第五字如果不论,就会出现三平尾的现象;一三可不论,二四六必分明;五言的是,一可不论,二四字必分明) 此式的5、6换位救例确实罕见!至今七言的还只找到一例! 1、《即事》[唐] 杜甫 正格:平平仄仄仄平平 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行云浮日光。(浮字可平可仄) 自救:平平仄仄平仄平(5、6换位救)
五言的已找到6例: 1、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正格:仄仄仄平平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自救:仄仄平仄 平
2、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 晚春》 正格:仄仄仄平平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春字可平可仄) 自救:仄仄平仄平
3、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正格:仄仄仄平平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归字可平可仄) 自救:仄仄平仄平
4、 李白《别宋之悌》 正格:仄仄仄平平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自救:仄仄平仄平
5、 储光羲 (唐)《仲夏饯魏四河北觐叔》 正格:仄仄仄平平 落日临御沟,送君还北州。(出句孤平自救,还救送) 自救:仄仄平仄平
6、 包何 (唐)《赋得秤,送孟孺卿》 正格:仄仄仄平平 愿以金秤锤,因君赠别离。 自救:仄仄平仄平 所以证据不足,不能证*明5、6换位救这一法的可行性,换位救一说暂不成立;如果能找到七言的多个例子,才能证*明换位救这一说法。二、七言诗B式:仄仄平平仄仄平, (称平脚句,又称独平尾)(孤平自救常在此句式中) 此句在七言中拗救口诀: 独平尾句三必论,(一五不论) 不论变仄成孤平。 拗此五平施自救, 三字可仄救五平。(第五字可平可仄,故亦可不救。) 此式二四六分明。 七言B式句救拗图示: (七言例) B式:“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果拗成:“ 仄仄仄平仄仄平“(孤平) 句中自救:“ 仄仄仄平平仄平“ (这样之后,除韵外,前6个字还是 有两个平声,就不孤平了。) (这叫“ 孤平自救“,这种救法一般只发生在B式中,这就是“ 3拗第5字救“,反过来就是“ 5拗第3字救“,第5字也可不救!) 七言B式句孤平拗救的典型例子: 1、南宋诗人陆游的《夜泊水村》:本句自救 (孤平自救)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身报国有万死 仄仄平平仄仄平 双鬓向人无再青 这一例中出句5、6字皆出律,便将对句中本应用仄声的第5字 ,改用平声“ 无“来救,同时又救了本句中的第3字“向“这个仄声字,这就形成了既是对救,又是本句自救,(即孤平自救),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 2、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孤平自救)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一例中对句第3字“ 欲“应该用平声,而用成了仄声,用本句中的第5字“风“这个平声字来救。出句中的第5字是小拗,可救可不救。 3、新城道中(第一首) [宋]苏轼 (孤平自救)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这一例中第3字“ 自“应该用平声,而用成了仄声,用本句中的第5字“沙“这个平声字来救。出句中的第5字是小拗,可救可不救。 4、唐代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 》本句自救 (孤平自救)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一例中第3字“ 客“应该用平声,而用成了仄声,用本句中的第5字“何“这个平声字来救。 5、本句自救 (孤平自救)例: 梅曹宿命苍天意,公道自来终可知。 这一例中第3字“ 自“应该用平声,而用成了仄声,用本句中的第5字“终“这个平声字来救。 五言诗B式:平平仄仄平 (称平脚句,又称单平尾)(孤平自救常在此句式中) 五言此句拗救口诀: 独平尾句一必论,(三不论) 不论变仄成孤平。 拗此三平可自救, 一字可仄救三平。(第三字可平可仄,故亦可不救。) 此式二四很分明。 由此可见:人们常说,诗的平仄一三五不论,这是不准确的,在独平尾句式中,七言的第三字、五言的第一字,是必须要论的!!不论就会出现孤平!! 五言B式句救拗图示: B式:平平仄仄平 如果拗成:仄平仄仄平(孤平) 句中自救:仄平平仄平 (这样之后,除韵外,前4个字还是 有两个平声,就不孤平了。) (这叫“ 孤平自救“,这种救法一般只在发生在B式中,这就是“ 1拗第3字救“,反过来就是“ 3拗第1字救“,第3字也可不救!) 五言诗孤平拗救的典型例子:(完善中) 七言诗B式仄仄平平仄仄平这种句式中,第五字不救的例子: 1、《蜀相》[唐]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何字应仄) 2、《秋兴八首》一[唐]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枫字应仄) 3、《秋兴八首》二[唐] 杜甫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芦字应仄) 4、《秋兴八首》三[唐] 杜甫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心字应仄) 5、《秋兴八首》五[唐] 杜甫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霄字应仄) 6、《登楼》[唐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伤字应仄)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梁字应仄) 三、七言诗C式:仄仄平平平仄仄 (又称特殊句式或仄仄脚,双仄尾)
七言此句拗救口诀: 双仄尾式五必论, 若是不论三仄声。(一不论) 五六果真成拗字,(二四分明) 相互换位便可行。(但第三字必平) 五言诗C式:平平平仄仄 (又称特殊句式或仄仄脚,双仄尾) 五言此句拗救口诀: 双仄尾式三必论, 若是不论三仄声。(一不论) 三四果真成拗字,(二字分明) 相互换位便可行。(但第一字必平) 如图所示:(七言例) C式正格:仄仄平平平仄仄 如果拗成:仄仄平平平平仄 句中自救:仄仄平平仄平仄(五六换位,在这种情况下,第三字必平,必论!) 七言拗救例子: 1、唐代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 千载琵琶作胡语,( 5、6字互换平仄位置,第3字必平,红色为平) 分明怨恨曲中论。
2、[唐]杜甫《恨别》: 闻道河阳近乘胜,( 5、6字互换平仄位置,第3字必平,红色为平) 司徒急为破幽燕。 3、南宋诗人陆游的《夜泊水村》: 记取江湖泊船处,( 5、6字互换平仄位置,第3字必平,红色为平) 卧闻新燕落寒汀。 4、白居易 《天津桥 》: 报道前驱少呼喝,( 5、6字互换平仄位置,第3字必平,红色为平) 恐惊黄鸟不成啼。 5、杜甫 《曲江》 传语风光共流转,( 5、6字互换平仄位置,第3字必平,红色为平) 暂时相赏莫相违。 6、《秋兴八首》五[唐] 杜甫 西望瑶池降王母,( 5、6字互换平仄位置,第3字必平,红色为平) 东来紫气满函关。 7、《寄黄几复 》宋 黄庭坚 桃李春风一杯酒,( 5、6字互换平仄位置,第3字必平,红色为平) 江湖夜雨十年灯。 如图所示:(五言例) C式正格:平平平仄仄 如果拗成:平平平平仄 句中自救:平平仄平仄(三四字换位,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字必平,必论!)
拗救五言例子: 1、杜甫的《绝句》 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红字为平,3、4换位救) 2、《登岳阳楼》[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红字为平,3、4换位救)
3、《即事》[唐] 杜甫 人怜汉公主,生得渡河归。(红字为平,3、4换位救)
4、《天末怀李白》[唐]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红字为平,3、4换位救)
5、《春宿左省》[唐] 杜甫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红字为平,3、4换位救)
6、《雨》[唐] 杜甫 清凉破炎毒,衰意欲登台。(红字为平,3、4换位救)
综上所述: 在仄仄脚这一特殊句式中,如果七言诗中应该用仄声的第6字用成了平声,(五言第四字)那就将本句中本应该是平声的第5字用成仄声,(五言第三字)这就形成了5、6字(五言的3、4字)的平仄位置互相换位,即“.....平仄仄“变成了“.....仄平仄“,在《搜韵》中检测是把此种情况当作允许的变格,不算错;而在52网的检测系统中是错格;注意的是, 这样自救后,这一句中七言的第3字、五言的第1字,必须是平声。 四、七言诗中D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又叫仄脚句,单仄脚,单仄尾)
七言此句拗救口诀: 单仄尾句要记清,一三五字自由行。 若是六字拗上了,对句五字是救星。(二四分明)
如图所示:(七言例) D式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 如果拗成:平平仄仄平仄仄 (6拗) 对句中救:仄仄平平平仄平 (对5救,即把对句中的第5字变为平声) 七言诗中D式拗救举例: 1、杜牧 江南春绝句 (又是五仄特殊句例)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五言诗中D式:仄仄平平仄 (又叫仄脚句,单仄脚,单仄尾) 五言此句拗救口诀: 单仄尾句要记清,一三位上自由行。 若是四字拗上了,对句三字是救星。(二字分明) 如图所示:(五言例) D式正格:仄仄平平仄 如果拗成:仄仄平仄仄 (4拗) 对句中救:平平平仄平 (对3救,即把对句中的第3字变为平声) 五言诗中D式拗救举例:(完善中) 1、 仄仄平仄仄 野火烧不尽,(出句4字拗,平用为仄了) 春风吹又生。(对句3字救,仄变为平救) 平平平仄平
2、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唐] 杜甫 远送从此别,(出句4字拗,平用为仄了) 青山空复情。(对句3字救,仄变为平救) 3、《蒹葭》[唐] 杜甫 摧折不自守,(出句4字拗,平用为仄了) 秋风吹若何。(对句3字救,仄变为平救) D式“平平仄仄平平仄“第5字拗怎么处理? 如果拗成:“平平仄仄仄平仄“(半拗或叫小拗, 可救可不救) 如果救,就在第3字上救,平仄变为:平平平仄仄平仄 下面举救的例子: 1、新城道中(第一首) [宋]苏轼 救例 D式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 拗成:平平仄仄仄平仄 救则是:平平平仄仄平仄(即5拗3变平来救) 例:野桃含笑竹篱短, 溪柳自摇沙水清。(此句为孤平自救例) 这一例中的出句的第5字“竹“犯拗,用本句的第3字“含“来救,对句属于孤平自救例,“沙“字自救本句中的“自“字。 2、[唐]许浑 《咸阳城东楼》 救例 D式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 拗成:平平仄仄仄平仄 救则是:平平平仄仄平仄(即5拗3变平来救) 例: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此句为孤平自救例) 这一例中的出句的第5字“日“犯拗,用本句的第3字“初“来救;对句属于孤平自救,“风“字自救本句中的“欲“字。 平平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式中第5字未救的例子: 《蜀相》[唐] 杜甫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自字应平)未救。 五、律诗中另外几种特殊拗句: 1、五仄特殊拗句救例: 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 A、持家但有四立壁,(黄庭坚 《寄黄几复 》) 拗成:平平仄仄仄仄仄 对句救:仄仄仄平平仄平 (对句改仄为平救,第三字变仄声) 治病不蕲三折肱 B、 南朝四百八十寺, (杜牧 《江南春绝句》) 拗成:平平仄仄仄仄仄 对句救:平仄平平平仄平(对句改仄为平救) 多少楼台风雨中(对句5字改仄为平后,本句中第三字楼依然是平声。) 2、三仄尾:(下三仄) 在五言诗中拗成的形式:平平仄仄仄 在七言诗中拗成的形式:仄仄平平仄仄仄 三仄脚的典型例子: A、杜甫 《送韩十四江东省觐》 此别应须各努力,(三仄尾) 故乡犹恐未同归。(对句未救) B、李商隐《 流莺 》 曾苦伤春不忍听,(三仄尾) 凤城何处有花枝。(对句未救) C、杜甫咏怀古迹 怅望千秋一洒泪,(三仄尾) 萧条异代不同时。(对句未救) 说明:列出这此特殊拗句,并不是提倡我们也去这样拗,这毕竟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只是让大家知道,古人中也有这样大拗的。我们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才是诗歌得以发展的正确途径。 说明:此文综合各家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