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骨散

 后进博学 2019-11-19

【组成】  银柴胡一钱五分(5g)  胡黄连  秦艽  鳖甲醋炙  地骨皮  青蒿  知母各一钱(各3g)  甘草五分(2g)

【用法】  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清虚热,退骨蒸。

【药理作用】  具有解热、抗菌、抗炎、抗结核、抗自由基、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内分泌等作用。

【中医证】  肝肾阴虚,虚火内扰证。骨蒸潮热,或低热日久不退,形体消瘦,颧赤唇红,盗汗,五心烦热,肢体困倦,舌红少苔,脉细数。

【西医病】  慢性虚弱性疾病、消耗性疾病、结核类疾病、内分泌失调性疾病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肝肾阴虚,虚火内扰证者。

【方证分析】  本方所治之证乃阴虚生热,热扰内外所致。阴虚生热,热蒸内外,则骨蒸潮热,或低热日久不退;虚热内生,热灼阴津,则形体消瘦;虚热上扰,则颧赤唇红;虚热迫津外泄,则盗汗;虚热充斥四肢,则手足烦热;虚热伤气,则肢体困倦;舌红少苔,脉细数,皆为阴虚生热之征。治当清退虚热,凉血养阴。

【方解】:骨蒸劳热未阴虚而虚火外蒸所致。午后至夜间是由阳转阴时,阳得阴助,与邪相争而发潮热,五心烦热。阴虚而虚火妄动,外蒸肌肤,故见骨蒸盗汗,唇红颜赤。阴虚加之虚火消耗,故嗌干,消瘦困倦,舌红少苔,脉细数皆阴虚而有虚火之症。 方中以银柴胡善治骨蒸劳热而为主药。胡黄莲、地骨皮皆以退虚热为功,与银柴胡能相须用。青蒿、秦艽善透伏热,配知母滋阴清热,鳖甲育阴潜阳,后二者兼有顾本之义。少用甘草调药和中。诸药相合,力能清透虚热,养阴次之,故适用于骨蒸劳热甚,而阴伤不重者。 【加减】:血虚甚,加芍药、当归、生地;嗽多,加阿胶、麦门冬、五味子。

      方中银柴胡、胡黄连清热凉血,善退虚热,共为君药。热伤阴血,以鳖甲、地骨皮清热养阴凉血,与银柴胡、胡黄连相配,以清退虚热,共为臣药。虚火内扰,秦艽、青蒿辛散透热于外;郁热内盛,知母既泻热又养阴,为佐药。甘草益气退热,兼防苦寒药伤胃伤阴,并调和药性,为佐使药。诸药配伍,以奏清退虚热,养阴凉血之效。

配伍特点:清透伏热以治标,滋养阴液以治本,标本兼顾。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是治疗阴虚火扰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骨蒸潮热,或低热日久不退,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治要点。

2.加减用药:若血虚明显者,加当归、熟地黄,以滋补阴血;若阴虚明显者,加麦冬、玉竹,以滋养阴津;若内热甚者,加生地黄、赤芍,以凉血清热;若大便干结者,加阿胶、大黄,以补血通下等。

3.注意事项:湿热内蕴者慎用本方。

【附方】

秦艽鳖甲散(《卫生宝鉴》)  秦艽半两(15g) 鳖甲去裙,酥炙,用九肋者 地骨皮,柴胡各一两(各30g) 当归、知母各半两(各15g) 上药为粗末,每服五钱(15g),水一盏,青蒿五叶,乌梅一个,煎至七分,去滓温服,空心临卧各一服。功用:滋阴养血,清热除蒸。主治:阴虚内热证。骨蒸盗汗,肌肉消瘦,唇红颧赤,潮热,咳嗽,脉细数。

清骨散与秦艽鳖甲散皆用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均能清退虚热。清骨散又用银柴胡、胡黄连、甘草,功用是清透虚热且以热为主;而秦艽鳖甲汤又用柴胡、当归、乌梅,功用是滋养阴血且以虚为主。

【方论选录】

张秉成:“故以银柴、青蒿、秦艽之苦寒,直入阴分者,宣热邪而出于表;胡黄连、鳖甲、地骨、知母苦寒、甘寒之性,从阴分以清伏热于里;用炙甘草者,缓其中而和其内外,使邪去正安之意耳。”(《成方便读》)

【方歌】  

清骨散中二胡艽,鳖甲甘骨青知母,

骨蒸潮热与盗汗,凉血养阴治虚热。

,用九肋者 地骨皮,柴胡各一两(各30g) 当归、知母各半两(各15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