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与时方

 品冠堂 2019-11-19

经方与时方

编辑/品冠堂

中医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最初的单方、验方逐渐积累发展演变,形成了系统而完备的理论体系。如今最具代表性且应用最广的有经方与时方两大理论体系。


何谓经方

我们现在讲的“经方”,狭义点儿说,可以认为:凡是《伤寒杂病论》的处方,皆认为经方,用经方治病的医生,称为经方医,一群经方医,称为经方派。

何谓时方

那么什么是时方呢?很简单,除经方以外的医家方就是时方。所以在日本,经方,又称古方学派,时方,又称后世方派。

时方是指以《黄帝内经》、《难经》等为理论体系的医学流派。时方的核心理论是以阴阳五行、脏象、经络、运气等学说为主要内容。这一流派的影响最为深远,成为历代中医的主体。从汉唐到明清,绝大部分的中医典籍,均属时方体系,如《华佗神医秘传》、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张元素《医学启源》、张景岳《景岳全书》等。这一流派的临证思维特点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判断其气血阴阳盛衰,脏腑虚实等,辨出其相应的病机,进而确定治法,拟定方药。时方在临床上强调对每一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晚近的中医更重视辨病治疗,甚至结合西医的病理药理来指导用药。

经方与时方有什么区别

经方的药物比较简单,但是法度精严,气势恢弘。

有人统计过《伤寒论》的所有处方(包括金匮部分)。1味药的有15方,2味药的有40方,3味药的有45味,4味药的有30方,5味药的 有28方,合起来有160余方,而两书去除重复,共有方281首药方。可以说,五味药以下的处方占了整本书的一大半。这是非常恐怖的一个数字。只能这样形容:经方药简效宏!

而时方就不一样了,绝大多数的时方,方药杂芜,或有效或不效,与经方不可同日而语。

经方重流动,这一个处方下来,他是有气息,有生命的。经方,经常会用到毒性药物,经方家也因为善用毒物,所以常常可以治时医之不能治。那么,经方与时方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大的区别呢?我们先从经方的起源来看。前面说过,经方与道家关系极为密切。道家的修行者,在那个时代,很多人是有返观内视的功夫的,也就是说,一味药,或一个处方,吃到身体里,他起什么作用,往哪个内脏走,能治什么病。道家的先人是能够观察到的,类似现代祝华英道医于六十年代开始修身炼性,参悟人生长寿之法,逐步将祖国医学与仙学相贯通,终于在“胎息”境界中证悟出“十二经脉”玄妙的运动规律,揭示了数千年来所失传的“十二经脉”真谛;并将古圣人所隐秘的部分详尽剖析阐明,以成全璧。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么一个情景:一位道家的先师,先吃药物,然后坐下,打坐,入定,返观内视,然后记录药物的作用。而《伤寒论》的祖本《伊尹汤液经》,应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就的。

所以,基于内观实验的中药处方,与现代人以思维力想象出来的处方是不可同日语的。这个就是区别。日本人曾做过实验。将伤寒论的处方,不按原方比例调配,加大某一味药,或减小某一味药的剂量。发现效果都没有原方的好,原方的比例,可以称为“黄金比例”。

所以,经方是实验的结果,不是胡乱来的东西。

经方思维理论特点

经方的核心理论是方证对应,其中《伤寒论》以六经为纲以方证为目,论述了所有疾病发生的基本脉证规律与治则方药,是中医辨证治疗学的总论,而《金匮要略》是以杂病为纲以方证为目,属于各论。

临证的着眼点是疾病所表现出的特异性的脉证组合,强调方与证的严格对应。譬如麻黄汤证与桂枝汤证在“无汗,脉浮紧”与“汗出,脉浮缓”上的证候区别。再譬如“太阳病,项背强,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与“太阳病,项背强,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金匮要略》中有“发热而呕者,小柴胡汤主之,”“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等等。

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处处展现的是这样严谨的方证对应关系,即有是证,用是方。方证辨证在临床中并不注重气虚血瘀、肝郁肾虚等,大论中极少有病机术语。虽“罕言病理”,但并非没有病理,经方方药之中蕴含独特的理法。

时方治病常面面俱到,方大药杂;而经方常单刀直入,击中要害,药简效宏。时方辨证相对主观笼统,经方辨证则更客观精确。

学医之初,一度迷恋经方,尤其在每当读至经方家们效如桴鼓、覆杯而愈之医案,总不免击节赞叹、心驰神往,更在亲自用经方非常完美的治愈了一些病例后,更是遵古贬今,觉得后世一些医家和名老中医不过徒有虚名。

随着临症的增多,遇到的病也就逐渐复杂,始有一种“世间无可用之方”之无奈,看一些后世医家之书,开始明白,各种学术流派的产生不是因为他们都没学好经方,不善用经方,而是经方并非万能,创制新方新法是一种对中医体系的完善,所以后世医家才创造了补中益气汤、逍遥散等的经世名方而成为一代大家,以致流芳百世,泽被苍生。

所以在日常临症中,一般参考外感热病用经方,其余用时方的习惯。

作为医生,考验的其实不仅仅是知识的累计,更重要的一种辨病论治与抉择能力,尤其是现在属于信息爆炸时代,各种治疗方法层出不穷,选择用那种方法治疗,治疗无效后是守方还是更方,理法方药如何贯穿始终,每一步都在考验医者的勇气与智慧,进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