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年预算结余与本年盈余差异情况调节表》 实务分析

 逍遥302 2019-11-19




《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单位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编制本年盈余与预算结余的差异情况说明,以反映单位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因核算基础和核算范围不同所产生的本年盈余数与本年预算结余数之间的差异。

单位应当按照重要性原则,对本年度发生的各类影响收入(预算收入)和费用(预算支出)的业务进行适度归并和分析,披露将年度预算收入支出表中“本年预算收支差额”调节为年度收入费用表中“本期盈余”的信息。即“本年预算结余与本年盈余差异情况调节表”,以下简称《差异情况调节表》。

理解和掌握《差异情况调节表》的结构和实质是编好该表的关键,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研究其编制原理和依据,为大家提供参考和学习。

一、编制《差异情况调节表》的原因

通过编制“本期预算结余与本期盈余差异调节表”并在附注中进行披露,反映单位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因核算基础和核算范围不同所产生的本年盈余数(即本期收入与费用之间的差额)与本年预算结余数(本年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的差额)之间的差异,从而揭示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内在联系。

注:上述表达是来源于“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就印发《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答记者问”

除了反映差异和揭示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内在联系,还有什么编制原因呢?编制的用途有哪些?

经过实践,我们知道,单位通过编制《差异情况调节表》,可以发现单位平行记账是否存在错误,是否存在应平行记账而未记账或不应平行记账而记账的问题,单位除了在年末编制以外,月末也可以进行编制,随时发现记账中的问题。

二、《差异情况调节表》产生的机理

《差异情况调节表》的核心在差异,分析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产生差异的原因有两种:

(一)核算基础的不同

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

因核算基础的不同,就产生了如收入与预算收入,费用与支出的差异,这种差异有些属于时间性差异,有些属于永久性差异。

比如财务会计应收账款对应的收入,而在确认应收账款的时点,预算会计不进行确认预算收入,只有在收到预算资金的时点,预算会计才确认为预算收入,存在时间先后额区别,这就属于时间性差异;

还比如单位接收捐赠固定资产资产,单位财务会计确认收入,而预算会计不会确认预算收入,这就属于永久性差异。

还比如质保金业务,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财务会计按全额确定费用;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预算会计按实际支付资金确认支出。二者的差异为质保金的金额。

(二)核算范围的不同

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单位应当按照部门综合预算管理的要求,对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全部现金收支业务进行预算会计核算。未纳入年初批复的预算但纳入决算报表编制范围的非财政拨款收支,应当进行预算会计核算。

财务会计的核算范围: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有相共同部分外,根据预算会计核算范围对比看,对于不纳入年初批复的预算,也不纳入决算报表编制范围的非财政拨款收支,财务会计同样需要进行核算。

正是因为二者核算范围的不同,也会导致本年预算结余和本年盈余的差异。

三、《差异情况调节表》的基本结构及差异构成

(一)基本结构

通过《差异情况调节表》我们可以看出,基本结构为:

本年预算结余±差异=本年盈余的基本结构,即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在某一会计期间内本期预算收支差额,通过差异调整,最后等于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本期盈余情况,分为本年预算结余与本年盈余差异情况调节表或本期预算结余与本期盈余差异情况调节表,单位可以选择月或年进行编制,随时了解差异情况,随时掌握平行记账的运行情况。

(二)差异构成

1、差异的组合

差异是核心,差异本身的产生,因核算基础的不同,存在一方确认,另一方不确认收入(预算收入)或费用(支出),即二者不一致的情况,有些属于时间性差异,有些属于永久性差异,无论是何种差异,我们都需要把差异找出来,进行加减调整。如果二者同时确认收入(预算收入)或费用(支出),则不存在差异,也就是本年预算结余=本年盈余,则不进行调整,所以我们调整的就是二者不一致的情况,具体差异形态如下表:

表1:差异产生图示表

财务会计

预算会计

收入

×

预算收入

×

费用

×

支出

×

本期盈余



本期预算结余

根据上表,我们看出,差异一共有四种组合。即:

1.当期确认为收入但没有确认为预算收入

2.当期确认为预算收入但没有确认为收入

3.当期确认为费用但没有确认为预算支出

4.当期确认为预算支出但没有确认为费用

除上述四项差异以外,还有其他差异事项,当然也是因核算基础和核算范围的不同产生的差异,比如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同时确认支出和费用,但金额不一致,比如质保金业务;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同时确认为预算收入与收入,但金额不一致,比如涉及增值税的经营收入业务,取得的增值税税金预算会计全部确认收入,而财务会计作为应缴税金—销项税进行核算。

2、差异的方向

在实践工作中,大家会遇到正向差异和反向差异的问题,差异找到了,如何确认正向和反向呢?

差异情况调节表的基本公式为:

本年预算结余±差异=本年盈余,根据上述差异,分解公式如下表:

表2:差异公式图示表

本年预算结余

备注

数据来源

1.当期确认为收入但没有确认为预算收入

将不属于预算收入的收入加上

财务会计,权责发生制产生的差异

2.当期确认为预算支出但没有确认为费用

不属于费用的预算支出加上

预算会计,收付实现制产生的差异

1.当期确认为预算收入但没有确认为收入

不属于收入的预算收入减去

预算会计,收付实现制产生的差异

2.当期确认为费用但没有确认为预算支出

不属于预算支出的费用减去

财务会计,权责发生制产生的差异

从上述的表格中可以看到,以本年预算结余为基础,即结余与盈余的差异,差异的方向,加即为正向,减即为负向。如果是盈余与结余的差异,则差异方向正好相反。

所以也可以这样直接理解为:

本年预算结余 未记预算收入的差异(少记预算收入加上) 未记费用的差异(多计预算支出加回来)-未计收入的差异(多记预算收入减去)-未计预算支出的差异(少记预算支出减去)=本年盈余

五、差异的具体内容

(一)当期确认为收入但没有确认为预算收入

应收款项、预收账款确认的收入;接受非货币性资产捐赠确认的收入。财务会计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确认为收入,因未发生现金的收支,预算会计不记账,所以产生了差异,调整时需要把没确认预算收入的这个权责发生制差异加上,才能和本期盈余相等。

(二)当期确认为预算支出但没有确认为费用

支付应付款项、预付账款的支出;为取得存货、政府储备物资等计入物资成本的支出;为购建固定资产等的资本性支出;偿还借款本息支出。

预算会计按照收付实现制的原则,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的支付业务需要确认为预算支出,但上述经济事项,财务会计并没有确认为费用,有的减少了往来款项,或增加资产等,因而产生了差异,调整时需要把已经确认为预算支出的收付实现制差异加上,才能和本期盈余相等。

(三)当期确认为预算收入但没有确认为收入

收到应收款项、预收账款确认的预算收入;取得借款确认的预算收入。

预算会计按照收付实现制的原则,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的收入业务需要确认为预算收入,但上述经济事项,财务会计并没有确认为收入,有的减少了往来款项,或增加借款等,因而产生了差异,调整时需要把已经确认为预算收入的收付实现制差异减去,才能和本期盈余相等。

(四)当期确认为费用但没有确认为预算支出

发出存货、政府储备物资等确认的费用;计提的折旧费用和摊销费用;确认的资产处置费用(处置资产价值);应付款项、预付账款确认的费用。

财务会计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确认为费用,因未发生现金的支付,预算会计不记账,所以产生了差异,调整时需要把没确认费用的这个权责发生制差异减去,才能和本期盈余相等。

综上,形成本年结余与本年盈余的差异情况调节表:

表3:本年结余与本年盈余的差异情况调节表

六、差异的录入及差异表的生成

根据目前的财务软件,差异情况调节表到期末可以自动生成,那么就涉及到差异表的数据来源问题,因此在科目设置时,凡是财务会计收入、费用,预算会计预算收入、预算支出等科目都需要设置差异项,在凭证录入时,凡是涉及到收入(预算收入)、费用(预算支出)等科目时,系统会自动提示是否存在差异,按照上述的原理,选择确认相关差异,为年末能自动生成差异情况调节表提供数据来源。

目前差异的录入有自动分析和手工调整两种模式。

(一)自动分析模式

如单位能够保证会计凭证分录合理无明显错误,可以使用本年盈余与预算结余差异分析功能进行差异项的合理性分析判断,直接使用自动分析功能,进行分析,可根据分析结果选择是否进行分析后的调整。自动修正差异项的前提条件,核算准确,分录无差错,针对用户录入的分录相关科目平台做分析,如果单位凭证分录科目使用不准确,不建议使用自动分析,因为分析结果也会不准确,目前不建议采用。

(二)手工调整模式

财务平台录入业务凭证时,相同一笔凭证同时核算收入和预算收入或费用和预算支出并且金额一致,系统会默认差异项为无差异,不需要手工调整。

非上述情况,需要单位自行判断差异情况,手工录入差异项,在保存凭证时,系统会针对差异项录入情况进行提示,如果存在差异,但录入为无差异时,会接收提醒,如下图:

 

(如图所示,此时,单位需要针对凭证录入情况进行2次复核,手工调整差异项。)

也可以使用本年盈余与预算结余差异分析功能进行快捷调整,如下图所示:

 

(在本年盈余与预算结余差异分析功能查看凭证的分录情况,进行差异类型的手工调整)

具体录入程序如下,因软件不同,录入程序和界面会有些差异。以手工调整模式为例

(一)在凭证录入时,在录入辅助项时,选择即可。如下图所示:

 

(录入会计科目后,选择差异项的界面)

 

(差异项的选择界面,财务会计的收入或费用)

 

(差异项的选择界面,预算会计的预算收入或预算支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