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英年早逝,出殡时有16个人为其抬棺,名气一个比一个大!

 老黄说史 2019-11-19

鲁迅英年早逝,出殡时有16个人为其抬棺,名气一个比一个大!鲁迅的遗嘱只有七句话,前六句浅显易懂,最后一句却令人费解。

鲁迅成为全国民众的偶像,并不像某些想象的那样,是在他去世后多年才被“追捧”的,真实的情况是,鲁迅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成为时代与民族的良心。老黄这样说并非无稽之谈,我只举出一例就足以证明。鲁迅出殡时的扶棺阵容,后人都无法突破。

鲁迅的一生都在战斗,表面上用的是笔,其实呕的是心,让他的身体饱受难以承受之重。由于作息不规律,以至染上胃病。在鲁迅先生生命的最后一年,他也没停止写作。1936年1月,他的肩及肋骨皆出现剧痛,但他仍然抱痛将最后的创新之作《故事新编》出版。2月,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

1936年5月中旬,鲁迅先生的胃疾加重,到6月他的身体才略有好转。当时,鲁迅及身边的人都认为“鲁迅先生好了”。但是,没想到到10月17日旧病又复发,18日黎明前疾病发作,气喘不止。10月19日上午5时25分,鲁迅病逝于上海山阴路(原名施高塔路)大陆新村九号,年仅55岁。

得知鲁迅先生去世的消息后,宋庆林先生立即赶到鲁迅家中,与许广平商议后,治丧委员会成员13人名单,他们分别是:宋庆林、蔡元培、内山完造、沈钧儒、曹靖华、胡风、萧叁、茅盾、史沫特莱、胡愈之、许寿裳、周建人、周作人,后来又增加了马相伯润之先生,共计15人。这样的人员组成,在当时的规格是非常高的。

鲁迅去世后,前来吊唁的各界人士更是络绎不绝,除了广大上海民众外,许多社会名流,比如巴金、夏丏尊、萧军、欧阳予倩等等,也纷纷前来吊唁。

鲁迅在病重期间(去世的前两个月),曾从容给许广平留下自己的遗嘱,就是那篇有名的《死》。他向家人交代了七点事项。遗嘱的前三条,是关于他本人的后事安排: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二,赶快收敛、埋葬拉到。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鲁迅之所以有这样的交代,是不想人死后还麻烦活着的人。

遗嘱的后四条,是对家人的安排与交代。第四条是说过许广平的:“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是糊涂虫。”第五条是留给儿子的:“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第六条与第七条,说的是家人应该遵循的处世之道,这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也是有益教诲:第六条:“别人应许给你的事务,不可当真。”第七条:“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遗嘱的前六条都好理解,只是第七条却颇让人有些费解,不知鲁迅先生所指为何?因而,也引发了后来者的考证下索隐,结果仍是莫衷一是。

鲁迅的家人及治丧委员会正是遵从了他的遗愿,葬礼在他病逝三天就匆匆举行了。10月22日下午1时,鲁迅的灵柩从万国殡仪馆出发,送往万国公墓,给鲁迅抬棺的人共有16人,他们的名气一个比一个大。这16个人分别是:胡风、巴金、黄源、鹿地亘、黎烈文、孟十还、靳以、张天翼、吴朗西、陈白尘、肖乾、聂绀弩、欧阳山、周文、曹白、萧军。这16人,在当时可都是执文坛牛耳之辈。

胡风是当时左翼作家联盟的主要领导,鲁迅挚友。巴金的名字人们更不陌生,1982年4月,曾获得但丁国际奖。黄源,原名黄河清,是鲁迅先生晚年亲密的弟子和战友,著名的翻译家。

鹿地亘,本名濑口贡,日本进步作家,1935年与鲁迅等组织译文社。后为台大外文系教授。孟十还,原名孟显直,作家、编辑、俄国文学研究者,与鲁迅合作翻译《果戈理选集》等书。

靳以,本名章方叙,著名作家,曾任《收获》主编,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张天翼,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小时候我们都读过他的作品。吴朗西,著名编辑家,上世纪三、四十年,曾创办大型《美术生活》月刊及《漫画·生活》月刊,与鲁迅、茅盾、巴金等作家有交往密切。

陈白尘,原名陈增鸿,剧作家、戏剧活动家、小说家,对于讽刺喜剧有着独到的贡献,代表作有《乱世男女》、《结婚进行曲》、《岁寒图》,《升官图》等。解放后参加创作了电影剧本《宋景诗》和《鲁迅传》等。被誉为“中国的果戈理”。

肖乾,曾用名肖炳乾,《大公报》记者、编辑,1986年被挪威王国授予政府勋章。聂绀弩,著名诗人、散文家,以杂文名世,且其旧体诗别具一格,甚获推崇。欧阳山,原名杨凤岐,现代作家。

周文,原名何稻玉,他将苏联著名小说《毁灭》、《铁流》改编成通俗本,得到鲁迅的赞许。萧军,原名刘鸿霖,著名作家,代表作为《八月的乡村》。曹白,原名刘平若,木刻家,他创作的《鲁迅像》现在还常常被人引用。

在鲁迅先生的灵柩去往万国公墓的路上,上海各界人士自发前来为先生送行,队伍绵延十几公里。叶圣陶曾在《相濡以沫》中记载了当时的场景,“一个个自动组合的队伍,擎起写着标语的旗子或者横幅,唱着当时流行的抗敌歌曲或者临时急就的歌曲,从上海的四面八方汇集到墓地,大家动手铲土,把盖上‘民族魂’的旗的鲁迅先生的棺材埋妥。这样的事,上海从未有过,全中国从未有过了。”

鲁迅先生虽然离开我们八十多年了,但是,他的精神永远不死。因为,凡是敢为民众发声的正义之士,广大民众是不会遗忘他的。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