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浑圆桩

 syjyth 2019-11-20
基本介绍

站桩需遵守的四容五要原则,四容即: 头直、目正、神庄、气(声)静;五要即: 恭、慎、意、切、和。恭者神不散,慎如深渊临,假借无穷意,精满浑元身,虚无求实切,忽失中和均。

初习浑圆桩,首先应将整体间架安排正确,在虚灵挺拔的原则下进行由局部到整体的放松训练,尤其是双肩和胸部的放松更需时时注意。其要求是:头直目正,气静息平,身端体正,松肩横肘,腋下全虚,屈肘环抱,,胸腹放松,腰背正直,膈肌放松,胸虚背圆,双膝顶出,臀部如坐高椅,足趾抓地,足心涵空。整体要求是:松静自然,虚灵挺拔,曲折玲珑,浑圆一体。

浑圆桩动作简单易炼,诚如王芗斋老先生所言:“养生桩,极容易,深追究,头万绪。”仅站好姿势不动,一不调息,二不意守,三不周天循环。即不调整呼吸,不留意丹田,不搞大小周天。为保健养生治疗某些慢性疾病,增长体质,使工作肌产生被动性的站桩练功,简单易行,人人都可学会,效果良好,无副作用。站桩时间不做硬性规定,可随身体状况灵活的安排。站桩疲乏难奈时,功感大失,说明体内消耗大于补充,应改为坐、卧式,疲劳消失后再站。总之,要灵活、渐进地延长练功时间,不要超出身体的负担。

站桩不要追求功感,要意念淡守,既不要忘记,也不要强想,“勿忘勿助”。体内起变化时自然会出现功感。

姿势要领

1. 头领正直,两眼微闭或者全闭,下颚内收。颈不离衣领。

2. 自然呼吸。

3. 两手胸前环抱,五指稍张开,五指尖内扣如握篮球,两手之间相距约20--30厘米,两手距胸前约20--30厘米,掌心向内朝胸前。

4. 两臂抬起肘部高不过肩,低时腋下要能有容纳一个拳头的空间。手掌高不过眉毛,低不过肚脐。

5. 胸背直而不挺;自然站立。

6. 小腹放松,不挺肚子,腰部微微后靠, 臀部有微下坐之意。

7. 两腿自然分开而立,两膝微向前弯曲,膝关节向前不应超过前脚尖(膝关节应与脚尖方向一致,并有外展之意)。

8. 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脚尖既不内扣又不外摆,重心在双脚掌中心稍微偏前一点点。

9. 全身放松,独立守神,抱圆守一。

起式

身体正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向前。双手自然下垂,双眼目视前方。

起式的目的,一是凝神,做好练功的思想准备;二是体会气血运行,从而进入站桩状态。

站桩

双手缓缓上提到胸前,双手外拉而抱圆,两腿自然平衡站立,既不外开,也不内扣,基本接近自然。姿势要点如下:

脊柱正直,这是气机发动的关键,必须做到。头正,颏微内收。这是躯干的要点。

两手指尖相距一拳之远,指尖相对,掌心向内,十指自然分开,手掌与胸距约30公分。双手放在肚脐以上肩部以下的部位,具体可视个人的情况而定。手略高于肘,肩部要松,这是内力导于稍节的通道。内抱外撑,站到一定程度,自可体会深切。还要做到肘横腕挺。这是上肢的要点。

站桩时呼吸自然,练功中要注意全身肌肉放松,心态平和,只有这样站得才会轻松,站得长久。

注:土行孙桩式中双手位置比较高,这是功夫到一定程度后所为,难度比较大,初学者可以将双手位置放低点,只保持在肚脐以上即可。

收式

两手合抱于丹田,男左手在下,女右手在下,静默二分钟,默想全身气机如百川归海一样流入丹田,丹田如同无底深渊,收藏无尽气机。然后提肛收腹,二手往下一按,气机收入丹田,就完成了收功。

注:丹田位置在肚脐与命门对应的小腹部内。

练功意念

刚开始练功不必要求意念,功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有体会。初学桩功全身酸痛、疲劳,容易造成肌肉紧张,姿势变形,所以在练功中时刻注意姿势,要常留意放松全身肌肉。刚开始练功时可以考虑听听音乐,看看电视,以缓解练功带来的枯燥和烦躁。随着以后练功的深入,应该慢慢放弃听音乐看电视,专心练功。

注意事项

1、不可以在电风扇下和空调房里练功,易感风寒。

2、功后最少半小时内不可以接触水(比如喝水、洗澡等等),也不可以大小便。所以最好是在功前喝水,大小便!

3、不可以酒后站桩,不可以房事后站桩。练功的人最好减少或者避免房事,功后想要有房事,间隔的时间越长越好,最好是4小时以后,否则容易短寿。

4、初习者应避免刮风、下雨、雷鸣时站桩。

5、有心脏病的人不可过度练习站桩,可尝试减少每次站桩的时间而增加站桩的次数来过渡,积少成多。

6、感觉到胸闷、头晕、身体疼痛者,应适度减少站桩时间或停止站桩,并寻找原因。

原理作用

1、拉伸脊椎,练就龙骨。 ­

从生理解剖图来看,人的脊椎呈“S”型弯曲,这是人类长期直立行走而形成的生理弯曲,若想回归祖先的力量、灵敏和速度,就要将之拉伸。站浑元桩时,两髋内收,臀部下坐,下颔微收,同时头顶似一线悬空,就可将脊柱拉伸。此时摸一下腰部脊椎,就会发现生理弯曲不见了。再摸一下颈椎,会有一根大筋挑起,此时的脊椎已成一条直线,我们称之为“龙骨”。 ­

练就“龙骨”,可以增强脊椎的柔韧性,使得上身与下身不会因腰椎的生理缺陷而产生断层,从而使全身之力连为一体,局部发力即可引发全身之力,在武学中称之为“浑身无处不弹簧”。用劲时可连绵不绝,武学中称之为“浑元力”。

2、浑然一体,练就“六面浑元力”。 ­

站浑元桩,并非是一站到底地站死桩,而应练就一身“六面浑元力”。当两臂呈椭圆抱球状时,肘部要有外扩之意,使得双臂之间如同有一气球向外撑的充实感,称之为左右横撑力;背有后靠之意,手臂有前伸之意,形成前后抵力,称之为前后抵靠力,颔微收,头略顶,两髋回收,臀部下坐,形成上下拉伸之势拉直脊椎,称之为上下拉伸力。身体处于这六面之力的作用下,血气运行的速度就会加快,自感浑身上下充实一体,收功后应神清气爽,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

需注意的是,六面浑元之力并非肌肉收缩之力使然,它是全身筋骨拉伸与血气运行结合自然产生之力,练习时全身应保持放松,不可有肌肉紧张感,用意不用力是诀窍。不过这松与不松,初学者最难把握,要勤加练习体悟之。

3、培元气,通经络,练就意气合一。 ­

气的涵义颇广,概括言之,一谓物质,一谓功能。以自然而论,宇宙间的万物生长、发展与变化,都赖于气的运动。以人体而言,气既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脏腑生理活动的功能表现。人体之气可分为“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先天之气”即元气,它生于先天精,藏于人体命门,是生长发育和各脏腑活动的启动因素。“后天之气”有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宗气是由自然界的大气和经脾胃消化水谷所得精气结合而成,具有推动心脏行血、肺脏敷布的作用;营气来源于水谷精微,行于脉中,具有营养周身,化生血液的作用;卫气来源于肾脏,布于体表,具有固阳于内,抵御卫外的作用;脏腑之气,禀赋于先天之气,又赖于后天水谷精微的营养而发挥各脏腑的自身功能。元气充沛,则后天之气得以资助,从而脏腑协调,身心健康。在练习浑元桩时,肾中之精即先天之精受到后天之精的荣养,元精益固,元气自充,从而起到培补元气的作用,这个过程也被称之为“炼精化气”。 ­

经络是人体内经脉和络脉的统称,它遍布人体全身,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浑元桩的练习可以调和人体经络的气血,起到通经活络的作用。当功夫练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通过“心息相依,以意领气”的锻炼,随心所欲地“意到气到”某个部位或脏腑,从而练就“意气合一”。 ­

4、拉筋伸骨,增加全身生理活动范围。 ­

在技击中,若要动作到位,劲道顺畅,须有良好的身体柔韧性作基础,这样在做技术动作和发劲时才不会感到肌肉和韧带的阻碍。浑元桩独特的姿势使全身的肌筋都因骨骼的伸展而被拉伸,无形中锻炼了全身的柔韧性,增加了肌肉、韧带和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在搏斗中常能在普通人的生理活动极限中发出力道反击对手。 ­

5、上虚下实,稳固下盘。 ­

浑元桩要求练习者上虚下实,即上元(肚脐以上)轻虚,下元充实。练功时姿势的重心要放在脐下,此时身体才能稳如泰山,舒适自然。气息要求气沉丹田,从而使下元真气得到充实。待日久功深,下盘会随元气充足而逐渐稳固,最终产生落地生根的功效。

武术家王芗斋

意拳,是由清末民初武术家王芗斋老先生传承推广,重在精神,在意感,在自然力之修炼。讲究以形为体,以意为用,以静为和的修炼方法。

王芗斋先生自幼体弱,又患喘疾,家人恐其不寿,遂送其至形意拳名家郭云深处学艺。郭为形意拳承前启后的人物,素以半步崩拳打天下而独步武林,有“不倒翁”之美誉。当时郭已年迈,本不欲再收弟子,郭的弟子们也多不愿再有个年幼入室弟子,且留住于郭氏家中学艺,爱若己出。王芗斋则侍师如父,加之聪颖过人,练功刻苦,进步极快,深得郭氏欢心,将形意拳秘诀倾囊相授。

王芗斋先生在传授形意拳过程中,发现许多人过于注重外形及招法的练习而忽略了精神意念的重要性,于是提出了“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足”的练功要领,并将自己所教的形意拳又改称“意拳”。一方面是强调精神意念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自己继承了传统心意拳的真义,因为意拳即是心意拳的简称。

1926年,王芗斋先生在北平倡导意拳,后由张璧先生赠名“大成拳”。芗翁对弟子说:“拳学本无止境,何来大成之说。”但又却之不能,勉而受之。

1940年,日本在东京召开“大东亚武术竞赛大会”,并通过伪新民会顾问武田熙邀请王芗斋先生出席,王认为汪精卫是伪皇帝,所以不参加他的代表团,托病谢绝之,但欢迎日本拳界派人来京切磋拳技。后来的日本著名拳术家八田一郎、日野、渡边、字作美及泽田健一等先后来京,但均败北而回。后泽田健一经一周左右的下跪请求才得以拜在王芗斋门下习大成拳。

1947年,中国拳学研究会在北京太庙成立,王芗斋任会长,会员有二百多人,其中包括王少兰、秦重三、胡耀贞、陈海亭等。

1960年,卫生部中医研究院聘请王芗斋为顾问,在广安门医院推广站桩功,后来站桩功在全国广为流传,并被卫生部列为推广普及的五大气功功法之一。但王芗斋坚持叫站桩功或站桩疗法,而不叫气功,对气功界的一些不良习气很有看法,也较少与气功界来往。1961年,气功界门派斗争激烈,王芗斋无意与人争斗,曾作诗云:“时年壮志堪降虎,晚岁一人总让猫。”

1963年7月12日,王芗斋病逝于天津,但他创立的大成拳,却已流传到国内外,成为当代最受欢迎的拳种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