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策略

 新父母在线 2019-11-20

来源 新父母在线

作者:遂平县沈寨镇中心小学 邹雨诉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指违反教学要求和课堂规范,对课堂教学秩序和学习产生不利影响的行为,会降低学生学习效率,还有可能干扰课堂秩序。

当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会提高,这两者是相互的。当课堂问题行为发生时,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受到影响,良好的课堂秩序得不到维护,甚至会影响到教师的授课水平,影响教学质量。比如小学生在课堂中随意交流、传递纸条、手指摆弄物件、睡觉、踢板凳等,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师教学进度。在上课期间若是新课程比较有趣,在一些游戏的带动下,班里的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基本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一些纠错、评讲试卷等的时候,学生掌握的东西就有了偏差,有些学生觉得自己都会了,或者觉得别人都不听我也不听,课堂上就会有开小差、做小动作的表现,从而出现有些题目讲了很多次仍有同学出错的现象。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策略

(一)对小学生自身加强培养与教育

1.培养学生的课堂自我管控力

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很多学生自己知道上课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是对的,但是控制不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就要教师培养小学生学习自主性、调动小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这就要求教师发挥作用。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约束自己,宣扬自我约束的意义与方法,并鼓励学生。其次,教师要多组织集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信心,增强班级凝聚力。最后,教师可以采用班干部轮番担任,在增强学生竞争力的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2.深化学生的心理教育

小学生性格逐渐养成,有些学生腼腆甚至有些自卑,对严厉的老师会产生恐惧心理。还有一种学生相反,在老师的批评下会与老师顶嘴,或者情绪冲动产生攻击性行为。因此教师可以多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或者多倾听学生的内心、倡导学生多阅读,并相互沟通。自卑的学生多表扬鼓励,自负的学生多克制约束,从心理上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1.提高授课水平并改善教学观

首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和自学能力,表扬进步者树立榜样作用,带活班级氛围。台上的老师教学方法刻板不知变通,学生们昏昏沉沉;教师经常注意不到,被忽视的学生会提不起兴致玩弄文具、跑神或者用发出笑声、抢接老师话等过度表现博取关注。其次老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根据本堂课所要教授的内容,适当地安排学生的行为互动。以一种较为生动的讲课模式,让学生们可以跃跃欲试参与到教学内容的探究之中,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果坚持采用老式的教学办法,老师提问和学生回答,学生兴趣得不到提升,教学成果也会大打折扣。

2.教师要精研业务,努力提升专业素养

作为教师不但到有坚实的学科知识,还要能深入生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课堂上想要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就要使课堂丰富多彩。教学内容是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这样学生树立起学习兴趣就不会分散注意力,从而减少学生的问题行为。

3.提高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

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力直接决定了妥善处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能力强弱。当个别学生跑神或者摆弄小物件时,教师可以对周围的同学进行表扬、提问其周围的同学、提高音量等;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是有限的,在学生注意力低下的时候教师可以转变教学方式。 对于经常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教师必须从“严”管理。可采取一些处罚措施,适度干预:个别学生在课堂搞小动作,影响范围小,教师可通过适当的提醒、提问或暗示的方式,让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对于比较严重的情况,则需要辅助于一些处罚手段:如批评教育、课后留校,也包括体罚、停课等。非常时期采取非常之手段,当然,也必须慎用,以免造成学生的对抗心理或反抗行为。

(三)教师与家长相互配合

“家庭和学校在小学生健康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双方有效合作更能扬长避短。”教师应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反映学生在校情况。当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不够无法矫正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时,应及时与家长联系,可以采取班级群,电话沟通,面对面交流等方式使家长了解孩子情况,解决问题。学生离校后,家长应尽到责任,检查学生作业,督促并帮助学生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当发现学生学习情况异常时,应及时主动与教师取得联系,核实情况,以采取对应措施纠正学生。

(四)优化环境建设

1.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不只是校园建设,更是卫生环境,班级风貌,学习氛围。教室敞亮、班内布置积极、卫生良好、良好的班风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维护好教室环境,比如卫生分组轮流打扫,建立“学习园地”、“图书角”等,树立良好的班风班纪。

2.借助社会力量

良好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比如“争做小记者”、“植树节活动”等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感受团结的力量。对于社会上的不良影响,比如网络成瘾,暴力性质活动等,教师与家长要加强监督。

小学生已经渐渐形成独特的个性,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较低,在课堂上容易产生问题行为,这就需要教师妥善应对。此外,家庭环境方面的原因要更加重视,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必不可少。其他周围环境方面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小学生的生理、心理也会发生变化。面对小学生不同的课堂问题行为,应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从而提高课堂质量。

本文作者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