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完饭就拉肚子,该扶脾?还是抑肝?关键在健运中焦、升清降浊

 道佛儒医旧葫芦 2019-11-20

在后台收到了粉丝留言,说自己总是拉肚子,吃完饭就拉肚子,或者一天好几回,想要个解决之法。

看到这样的留言,聪慧如我,也不禁犯了难——引起拉肚子的原因这么多,该如何辨明呢?

比如这位:大便溏,日行5~6次,伴呃逆,恶心,口苦,口渴思凉,头晕多梦,左耳鸣,腰酸痛,小便黄,带下色黄。舌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弦细。4个月前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术后月经来潮1次,量少色红,带经1日。

比如:3个月前生气后出现反复腹痛腹泻,每遇情绪波动发作,晨起5~6时左下腹痛,肠鸣腹泻,大便溏薄如水,日行3~8次,伴脘胀,呃逆,口于思凉,眠差易醒,无腰痛。肠镜检查提示:直肠炎。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舌苔薄黄,脉弦稍数。12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卵巢摘除术。

在中医看来,腹泻多由寒湿、湿热、脾虚、肝郁、中气下陷、肾虚等原因引起,引起腹泻的原因不同,改善的办法当然不一样,只有对症了,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不同原因引起的腹泻,该怎么改善?

1、寒湿壅盛证

寒湿壅盛证以泄泻清稀如水、脘闷纳呆、腹痛肠鸣、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为主症;若兼外感风寒,则有恶寒发热、头疼身痛、苔薄白、脉浮之症。

治疗思路:散寒化湿。

2、湿热伤中证

湿热伤中证以泄泻腹痛急迫、或泻而不爽、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心烦口渴、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主症。

治疗思路:清热利湿。

3、饮食积滞证

饮食积滞证以腹痛肠鸣、泻下粪便恶臭、泻后痛减、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思饮食、舌苔厚腻、脉滑为主症。

治疗思路:消食导滞,若食积较重,脘腹胀满,可因势利导,根据“通因通用”的原则,加以荡涤积滞,使邪去则正自安;食积化热加以清热燥湿;兼脾虚可补气健脾。

4、肝脾不和证

肝脾不和证以素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泄泻、攻窜作痛、矢气频作、舌淡红、脉弦为主症。

治疗思路:抑肝扶脾。

5、脾气虚弱证

脾气虚弱证以大便溏泻、迁延反复,食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脉细弱为主症。

治疗思路:补气健脾,化湿止泻,若脾阳虚弱,阴寒内扰用以温中散寒;若久泻不止,中气下陷,或兼有脱肛者,用以升阳举陷。

6、肾阳虚衰证

肾阳虚衰证以黎明五更时分脘腹作痛、肠鸣泄泻、泻下完谷、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为主症。

治疗思路: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总拉肚子,关键在健运中焦、升清降浊

属实证者,常用疏肝理气、辛开苦降、清热祛湿、消食导滞等法,对虚证则常治以健脾益气、温肾固涩。

《素问·藏气法时论》称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故治疗饭后拉肚子,当注重健运中焦,升清降浊。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湿胜则濡泄。”比如上面提到的第一位:

手术之后正气未复,脾胃虚弱,又逢长夏暑湿所伤,湿阻气机,肝失疏泄,中焦升降失常,故见呃逆恶心,头晕便溏。热扰于内,津液损伤,故见口渴思凉,多梦溲黄。治当调理气机,化湿清热。

《景岳全书·泄泻》称遇怒气而作泄泻者,“此肝脾二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比如上面提到的第二位:

素体脾胃虚寒,运化失健,复因情志刺激,致肝气横逆,克脾犯胃,升降失调,故见肠鸣痛泻,溏薄如水,脘胀呃逆。气郁化热,扰神伤津,故见口干思凉,眠差易醒。治当健脾疏肝,寒热并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