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20 秦献公在魏国当质子,他是如何回国夺位的?

 泥土清香 2019-11-21
公元前385年,秦出公即位刚两年,魏国动用三千兵力,护送公子连回国夺位。
魏武侯只给了公子连保命的兵力,至于能否夺取国君之位,还得支持公子连的秦人自己动手。
公子连带着魏武侯的竹简文书和虎符,从魏国都城安邑出发,向南渡过黄河到达南部军事要塞阴晋。
阴晋是魏国夺取河西之后新筑的城池,目的是封锁秦国进入“1崤函通道”,与北部的少梁城遥相呼应,构成了河西的两大核心要塞。
公子连凭借虎符,在阴晋领取三千魏卒,向西进发,踏上秦国故土。
三十九岁的公子连,自踏上故土那一刻,心情激动万分,告别三十年的质子生涯,苦尽就要甘来,当年的太子终归要即位!
这支魏军很快就开进到秦国的郑城附近,镇守郑城的秦军,似乎一直很讲原则,几十年后商鞅率队逃跑路过这里,就被郑城的守军给拦截阻击,最终抓获商鞅。
这次公子连回国争夺国君之位,庶长右主然却并没有像公子连想象的那样出城相迎,而是派人丢给公子连一句话:“一国没有二主,我现在为秦主效力,请公子海涵。”
一盆冷水浇下来,公子连的好心情被搅得荡然无存。怎么办,公子连还有其他方式进入秦国吗?
公子连最终选择的,是一条长途跋涉,曲线归国的路线。从魏国河西郡向北,到达上郡,然后向西跨越陇东高原,到达乌氏塞,与庶长菌改的守军会合,再南下取雍都。
这条路线最大的问题就是路途遥远,不确定的因素很多。
广阔的陇东高原,是义渠人的领地,一旦义渠人干涉,三千魏军可能就会长时间耗在高原之上。那时候秦出公完全有可能判断出公子连的意图,不但会加强防御,而且乌氏塞的庶长菌改也很危险。
但是要成为新的秦国国君,不冒点险怎么可能呢。相比直接从河西进入秦国,从北部高原进入秦国,至少能够与庶长菌改会合。
不知道红军长征是否参考了秦国公子连的归国路线,红军长征的最后一步,就是反过来从西往东穿越陇东高原,到达陕北延安附近。
顶着烈日,遮住黄尘,十多天之后,公子连终于到达目的地乌氏塞,沿途义渠人忌惮魏军的战斗力,并未找麻烦。
乌氏塞,又称焉氏塞,在小说《寻秦记》中,是项少龙的岳父乌氏的大本营,这里背靠陇山,是养马的好去处。
两军合并,经过一番休整,公子连正要发兵南下,雍都的平叛部队已经隆隆开过来了。
在雍都垂帘听政的秦太后,得到公子连和庶长菌改在乌氏塞谋反的消息,立即发动雍都守军,前往平定叛乱。
太后的执行力还是很不错的,她第一时间调动军队,准备在叛乱的火焰刚点燃时将其浇灭。
一个人的能力,往往由知识和见识两部分组成。就算公子连智商一般,他的见识可是远远超过这些在秦国的秦人。
公子连在魏国呆了三十年,远比他在秦国九年儿童时光要久,正宗的海归。面对数倍与自己的秦军,公子连不慌不忙,派人游说前来平叛的秦军。
秦人对于国君的争夺,与其他诸侯无异,多是明哲保身,好汉不吃眼前亏,自己保平安为上。坚定地站在公子连或者秦出公一方的人,少之又少。
乌氏塞的城头上,公子连身穿华服,体形挺拔,神态轩昂,西风中衣玦飘飞,宛如天帝下凡。
前来平叛的秦军将领,见公子连之神状,且军队也不少,背后又有强大的魏国支持,改变了他们的立场,决定采取观望的态度。
随后公子连立即统领魏军和乌氏塞的兵力,南下关中。
平叛的军队则尾随公子连的军队,他们做了两手准备,若公子连获胜,便就地投诚,擒拿太后和秦出公,在新国君面前立一个首功。若公子连输了,便趁机围攻并生擒公子连,在太后面前立个大功。
公子连知道这是一场不能输的战争,不过他在行军途中,显得非常冷静,看似行进速度不快,实际上他派出多组人马,到雍都活动,游说一些立场不坚定的大臣,许以高官厚禄。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打开雍都城门,迎公子连的军队入城。
尾随公子连平叛的军队,终于做出决定,他们纷纷跟随公子连的军队入城,一时间公子连的军队声势浩大,很快就占领外城。
接下来的事情很顺利,秦出公和其母亲纷纷自杀,公子连在雍都即位,是为秦献公。
即位之后,秦献公就像一个刚上任的美国总统,要一一兑现竞选诺言。
庶长菌改等人获得重赏自是不在话下,秦献公为了稳定,也没有处罚当初拒绝他入境的郑城庶长右主然。
国内的诺言好兑现,秦献公曾经承诺魏武侯,如果魏国帮助自己即位,在魏武侯有生之年,将不加兵魏国。关于这一承诺,秦献公虽然暂时不出兵魏国,内心却急切想与魏国开战,夺取河西故地。
公元前383年,秦献公即位第二年,便向东迁都到栎阳,夺取河西之急迫心情,显而易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