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时期的蒙古是什么样?昔日的草原霸主为何会衰落?

 夜读史书 2019-11-21

十三世纪初期,蒙古在北方草原上异军突起。蒙古人在传奇领袖成吉思汗的带领下南征北战,横扫亚洲北部。1279年,蒙古大军在广东崖山打败南宋,占领了中国全境,蒙古扩张达到了最巅峰时期。

然而时过境迁,当历史车轮前进到清朝的时候,蒙古却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强大无敌的草原霸主形象了。清朝将蒙古与中原紧紧连接在一起,共同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但蒙古人在这个帝国中只扮演着并不太重要的角色。今天夜读史书就来和大家聊聊清朝时期的蒙古是什么样?昔日的草原霸主为何会衰落?

清朝对蒙古采取的是“胡萝卜加大棒”政策,最初通过武力征服了四分五裂的蒙古诸部。之后又通过联姻争取到蒙古贵族的支持。

为了巩固对蒙古地区的控制,清朝在内蒙、外蒙都有军队驻守。外蒙的最高长官是朝廷指派的乌里雅苏台将军,负责管辖唐努乌梁海、喀尔喀蒙古四部(土谢图汗、车臣汗、札萨克图汗、赛因诺颜汗)及所附厄鲁特、辉特二部军政事务。不过到了十九世纪初期,外蒙东部(土谢图汗、车臣汗的领地)又归朝廷指派的库伦办事大臣掌管。

清朝时期的蒙古社会主要分贵族和平民两个阶层,其中平民又分为拥有相对人身自由的旗下属民(阿勒巴图)和没有人身自由的农牧奴两类。从理论上说,旗下属民只需要承担纳税和服役的义务,但蒙古贵族却经常利用手头的特权压迫、勒索旗下属民,甚至会篡改户籍,将旗下属民变成完全受自己奴役的农牧奴。

值得一提的是,旗下属民和蒙古八旗完全不是一回事。前者隶属于蒙古诸旗,后者是八旗军成员,是清朝最为倚重的军事力量之一。

清朝时期的蒙古实行的仍是奴隶制,所以在社会制度、经济、文化、农业、工业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然而造成蒙古衰落的原因还不仅于此。清朝统治者为了防止蒙古王公贵族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采用分旗制度割断了蒙古各部之间的传统联系。从前蒙古各部可以比较自由的放牧,但清朝给蒙古的王公都按旗划分了固定的牧区,各旗只能在自己的牧区放牧。此外,过去从属于一位首领的大部落,被划分为好几个旗,每个旗都有各自的札萨克(执政官),直接向北京的朝廷负责,这就使原来那些大部落的首领再也没有过去那种号召力。

在清朝统一中国初期,满人统治者曾极力维护与蒙古王公的关系,让他们在帝国中占有非常崇高的地位。然而到了十九世纪初期,清朝统治者已完全接受了汉人的文化和治国理念,帝国形势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稳固,此时的蒙古显然已不再是帝国的盟友而是完全臣属了。

随着武器技术的不断发展,昔日横扫天下的蒙古铁骑在枪炮面前表现得无能为力,所以蒙古军事实力也一落千丈。清朝时期的蒙古因没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无可挽回地走向了衰落。

参考文献:《清代的蒙古社会制度》、《蒙古近代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