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软弱的唐高宗为何能灭掉高句丽?两个有利条件都被他碰上了

 夜读史书 2019-11-21

高句丽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今中国东北南部和朝鲜半岛中北部存在的一个政权。中国隋朝的第二任皇帝隋炀帝曾视高句丽为“眼中钉,肉中刺”,不惜连续三次发动倾国之兵攻打高句丽,试图将之征服,可结果高句丽没有灭亡,隋朝却因穷兵黩武导致国力耗尽,百姓民不聊生,引发了遍及全国的大规模起义。隋朝就在一浪高过一浪的起义军讨伐下被终结了。

唐朝取代隋朝统一天下后,采取了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国策。经过几十年发展,唐朝国力日渐强盛,唐军所到之处攻无不克。于是,雄心勃勃的唐太宗李世民就将征服高句丽提上了日程。

唐太宗之所以对征服高句丽特别感兴趣主要出于这几点原因:一、高句丽在汉朝时期曾是中国的一部分,征服高句丽就意味着收复中国旧有疆域;二、阻止高句丽统一整个半岛,防止出现一个更强大的政权与东北的靺鞨结成联盟;三、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失败,这也激发了唐太宗挑战艰巨任务的兴趣。

然而尽管唐朝方面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唐太宗在公元645年发起的远征高句丽军事行动还是以失败告终。虽然此役未动摇到帝国的根本,但却沉重打击了唐太宗的信心,而且高句丽对唐朝的态度变得比过去更加傲慢无礼。

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皇太子李治继承皇位,是为唐高宗。唐高宗的历史评价比较低,他意志软弱,没有乾纲独断的魄力,任凭皇后武则天从他手中一步步攫取权力却毫无办法。然而正是这么一位软弱甚至有点无能的皇帝,却完成了隋炀帝和唐太宗都无法完成的事业——成功征服高句丽。那么问题来了,唐高宗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其实,唐高宗之所以能完成两位前辈都无法实现的功业,最关键原因并非他有什么雄才大略,而是攻灭高句丽的两个有利条件都被他碰上了。

当时朝鲜半岛上共存在着三个政权,分别是:高句丽、百济、新罗。高句丽和百济很早就结成了军事同盟,而新罗则是唐朝的藩属国。公元656年,高句丽联合百济入侵新罗,在两国军队的合力攻击下,新罗很快就丢失了三十多个城镇,形势变得岌岌可危。为了活下去,新罗向宗主国唐朝发出了求救信。

在看过新罗的求救信后,唐高宗和大部分朝廷大臣都认为应当出兵解救。因为,作为宗主国,眼看着藩属国被攻占而无动于衷会有失天朝威严,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更重要的是,唐朝可以借这个绝佳机会将势力扩张至朝鲜半岛,为将来攻灭高句丽打下基础。

公元660年,唐朝名将苏定方率领十万大军从山东半岛出发,通过海路抵达百济。同时,约五万新罗大军从西部向百济发起进攻,以配合唐军的行动。在唐朝和新罗联军的围攻下,百济迅速被击溃,百济皇室成员被押往长安当了人质。

唐朝占领百济后,很快就开始策划对高句丽展开军事行动。原本唐朝进攻高句丽需要穿过辽东漫长的陆路,这条道路夏天因雨水过多而非常泥泞,冬天又因过于寒冷而令人无法忍受。如今唐朝大军就能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高句丽,让对方难以应付。

公元666年,高句丽的军事独裁者泉盖苏文去世,高句丽内部很快就陷入了混乱,这又为唐朝征服高句丽提供了第二个有利条件。

同年年末,唐高宗任命老将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领大军攻打高句丽。同时,唐朝在原百济驻扎的军队也向北进发,配合主力行动。668年九月,高句丽都城被攻破,包括高句丽国王在内的二十余万人被唐军俘虏,高句丽灭亡。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