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要广开言路,为何又痛打上万言书的大臣?只因两字戳中痛点

 夜读史书 2019-11-21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皇帝了,因为在所有开国皇帝里,他的起点和背景是最低的,甚至可以说就是“零起点创业”,但他所缔造的大明帝国,又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和繁荣的帝国。

由于朱元璋出身社会底层,他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直到称帝后才有所改善,就是这样的人才非常尊重和敬畏知识。还写下过“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样的千古名句。不过尊重和敬畏并不代表他一个舞枪弄棒、带兵打仗的人对繁文缛节有着良好的耐心。虽然文言文相对于现代文而言是比较简洁的,但古人还是酷爱长文,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骈文,虽然对仗工整、词藻华丽、极具文字的美感,但也可以说废话很多,形式大于内容。甚至一些公文也往往有这样的毛病。

洪武八年,朱元璋觉得要广开言路,因此就下令大臣们都可以向朝廷上书、提建议。于是一个叫茹太素的大臣,本着一颗忠君爱国之心,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万言书”上奏。朱元璋一看到茹太素的文章就头疼,这个腐儒,废话太多了,但是奏折都呈到御案上了,他又不好装没看见,于是就让中书侍郎王敏念着给他听。当听到六千三百多字的时候,朱元璋还是没有听到任何实质性的内容,都是铺垫。心里已经把这个茹太素骂得狗血淋头:什么玩意,跟老太婆的裹脚布一样。这时候,正好听到文中有一句:“有才能的人,这几年侥幸活下来的百无一二,现在任用的都是腐儒。”这可是大大地触了朱元璋的眉头了。洪武大帝最忌讳的,就是别人说他滥杀无辜、嫉贤妒能了。更何况,“腐儒”,朱元璋心想:“你茹太素不就是腐儒吗?真是乌鸦站在煤堆上,瞧得见别人黑你瞧不见自己黑!”

火冒三丈的朱元璋当即就派人把茹太素找过来,逼问他:“你说说看,朝廷里哪些是俗吏,哪些是腐儒?”茹太素根本没想到皇帝会这么问他,被问了个措手不及,而且他也就是这么一说,并没有准备什么实质性的证据,怎么敢随便地攻击同列?。半天才嗫嚅着说:“其实朝中的官员臣也不是都认识。”朱元璋一听:“好啊,人都不认识就敢给我胡说八道,我不打你打谁?”当即让人把茹太素狠狠打了二十板子。可怜茹太素被打得皮开肉绽,朱元璋却仍不解气,最后还是大学士宋濂求情才勉强揭过。

但是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朱元璋的明君体质又凸显出来了,理智占了上风。他觉得自己的本意是广开言路,这样一来,不是反而成了闭塞视听了吗?于是就又把白天茹太素的奏折拿出来继续看。终于在第一万六千五百字后面,看到茹太素切入了正题。值得一提的是,茹太素在文章中一共提出了五条建议,朱元璋至少采纳并且实施了其中四条。回来他觉得这个人虽然废话多了点,但能力还是有的,就开始重用他。洪武十年,茹太素出任浙江参政,洪武十八年,升为户部尚书。

以茹太素的事为契机,朱元璋还专门制定了以后公文的格式,限定了公文的字数。要求大臣上书时一定要言简意赅。

朱元璋常常被人认为是残暴杀戮、刚愎自用的独裁者,茹太素后来也因为牵涉到胡惟庸案而被处决。但至少从这件事情来看,朱元璋和茹太素是一对很好的君臣。从茹太素的角度看,他虽然喜欢掉书袋子,但他和那个三纸无驴的酸秀才不一样,他不是为了卖弄而卖弄,提的建议都是具体可行的,所作所为也都出于公心,铺垫太多也是为了让朱元璋能够采纳自己的建议。之所以挨揍,只是因为当时不够了解朱元璋的性格。

而朱元璋呢,知过而后能改,并且能做到孔子所说的“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在问题出现的时候,他不仅仅是惩罚犯错误的下属来发泄或者是震慑,还能主动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避免下次出现类似的问题,并且会反思自己的行为,这对于领导来说。是很优秀的品质。从这里看,朱元璋还是个开明的领导。

参考文献:《明太祖实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