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说战争打不得,背着皇帝割让香港,皇帝得知后大怒:革职抄家

 夜读史书 2019-11-21

1840年6月21日,英军统帅兼全权代表义律率领英国舰队(十六艘战舰、四艘武装汽艇、二十八艘运输船,总兵力约四千人)从广州海面一路北上,沿途毫不费力地攻占了浙江定海(今舟山市),并于8月抵达天津大沽口外。

之前一直把英军当成是蛮夷流寇的清朝道光皇帝此时彻底慌了。因为天津是北京的门户,英军既然已经抵达天津,那么离北京也就近在咫尺了。为了解决迫在眉睫的危机,道光帝派出了文渊阁大学士、直隶总督琦善作为钦差大臣,前往天津同英军进行谈判。

琦善是一位非常精明的旗人高官,同时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对世界形势有一定了解的清朝官员。琦善知道虽然大清以天朝自居,可外部世界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英军虽然人数不多,但船坚炮利,而清军在长期的和平岁月中逐渐腐化堕落,战斗力丧失,很难与英军相匹敌。所以他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同英军谈判,以和平的方式化解争端。另外,道光皇帝本人也不愿意发动战争,但他交代给琦善的任务是:既要讲和,又不许让步。这就给琦善的外交工作增加了无尽的难度。

为了完成皇帝指派的任务,琦善通过自己的伶牙俐齿,成功说服了英军统帅义律率领舰队返回广州,琦善本人则从陆路南下与英军展开下一步的谈判。

英军主动撤离的消息让道光皇帝非常高兴,但也让他产生了一个误解,即对付英国人只要用智谋就绰绰有余了。

1840年12月,琦善和义律在广州展开谈判。义律要求占领香港,琦善则希望交出一笔赔款和新开放一个通商口岸来作为交换条件。由于双方分歧太大,所以谈判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1841年1月7日,义律命令英军占领了虎门沙角炮台和大角炮台,以此来进一步向清朝施压。这两处炮台的失陷意味着英军通往广州的门户大开,英军随时都由可能向广州城发起攻击。

在英军武力的压迫下,琦善无可奈何的在1841年1月20日和义律签订了一份《穿鼻草约》,主要内容是:香港本岛及其港口割让与英国;赔偿英国政府600万银元;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英军撤出沙角、大角炮台,归还被英军占领的定海。

琦善的想法是虽然《穿鼻草约》割让了香港,但从英军手里拿回了定海以及虎门的两处炮台,从清朝的国防角度而言,这么做显然是有利的。同时在《穿鼻草约》签订后,英军暂时不会再发起战争,这样就为大清帝国争取到了较长的军事准备时间,待到万事俱备后,就可以主动进攻,一雪前耻。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琦善的如意算盘很快就落空了。当时广州有许多人都传言说琦善用香港做交易,收受了一大笔贿赂。而广东巡抚怡良则是直接向京师奏报说琦善隐瞒皇帝秘密割让了香港。

一个月后,当紫禁城中的道光皇帝看到这份奏折后,立刻勃然大怒。他下令将琦善“革职锁拿,查抄家产”。最终,琦善带着镣铐离开了广州。

值得一提的是,当义律将《穿鼻草约》的内容送回到英国伦敦后,英国政府也极为不满,认为英国明明能索取到更多权益,却只甘心接受了最低条件。结果义律也遭到了解职。

两位当事人相继被开除后,中英双方硝烟再起。在武器装备及军事制度完全落后的情况下,清军毫无悬念的彻底溃败。1842年8月29日,清朝被迫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如果当初琦善和义律签订的《穿鼻草约》能贯彻到底,想必无论如何都比这个结果要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