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古代的韵文要懂古代的音韵

 飓风居主人 2019-11-21
 阅读古代的韵文要懂古代的音韵

阅读古代的韵文要懂古代的音韵

  中国古代的韵文如诗词曲赋,都是押韵的。其中有的韵文如赋,类似抒情的散文,但是仍然还是押韵的。而要在今天阅读理解乃至吟诵这些韵文,就要根据这些韵文创作的年代,用相对应的古代音韵来确定这些韵文中的押韵,从而完整地领悟和感受韵文的音韵美感,加深对这些韵文的内容和断句分段的理解。
  古代的韵文为了押韵的需要,文字经常有所省略,或者刻意对仗和倒装词句。如果不能掌握古代音韵的知识,往往影响对作品的全面理解,也无法感受作者精心用韵的用心良苦和音韵之节奏美感。
  记得还是上小学的时候,读了陈子昂的名作《登幽州台歌》。当时觉得写得很有感染力,慷慨激昂,催人泪下,就是怎么读都不押韵。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者字念zhe,第三声。下字念xia,第四声。两个字无论怎么联系,韵母都不相同或者近似,怎么就成了押韵了呢?
  这个笑话般的疑惑,一直保留了多年。直到长大上了大学以后,才知道古人用的音韵不是今天的汉语普通话的音韵,而是古代的音韵。在古代的音韵里,者字和下字同分在一个韵目里,就是上声的二十一马。因此,者字和下字是可以押韵的。我们肤浅地揣测,或许古代的时候者字可以念为zha,发出第三声的上声,而zha和xia的发音就在韵母上有近似的地方了。就像如今山东青岛方言里,把喝啤酒说成是哈啤酒,蛤蜊说成嘎蝲。胶东方言里把口渴说成是害ka。而在古代的音韵里,喝、渴、蛤等今天读音韵母为e的汉字都和达、拔、拉等韵母为a的汉字同属一样的韵目,说明当时这些字的读音中韵母至少是近似的,所以古代的律诗用韵就将这些今天普通话中韵母为a和e的汉字列为同一韵目。因此,这些今天听起来挺好笑的方言读音,其实只是保留了古代的读音而已。
   还有一些古代韵文,因为用的是入声韵,而入声韵在当代普通话中已经没有了,就给一些不懂得古代音韵的读者阅读古代韵文造成了不便,不知文中哪些字是押韵的韵字。
  我们当初上大学阅读王粲《登楼赋》的时候,对最后一段的韵字就觉得难以把握。而到后来学了古代诗词韵律的知识,回过头来再读这段文字,押韵的韵字便是一目了然。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步栖迟以徒倚兮,白日忽其将。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
  这一段里,用的押韵的韵字有:极、力、事、匿、色、翼、息、恻、臆,侧。
  在现代的普通话里,这些字的读音差异较大,不构成押韵关系。而在古代诗韵用字里,这些字都是入声十三职韵目里的字,是可以构成押韵关系的。这说明三国时期王粲写《登楼赋》的时候,用韵就已经非常规范,以致和几百年后才编制的平水韵的诗韵韵目相一致。
  还有一些例子,证明古代的韵文从很早的年代起就非常注重押韵的规范,表明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用韵早就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这是我们传统文化中值得自豪的精华之一,就是到了今天也应该传承下来,其中就包括在阅读和吟咏古代韵文的时候,懂得古人是如何用韵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