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济南那些藏的很深的历史名“门”

 海曲上人 2019-11-22

济南是历史名城,也是黄河下游的老城。因建于历山之北、古济水南岸而得名,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活环境,赋予济南民居独特形式:既具有北方四合院的厚重和理性,又具有南方民居的秀美和浪漫。门楼作为济南民居最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可分为如意门、随墙门、垂花门等。老城中,随墙门占据了绝对数量。随墙门不设单独的门屋,在住宅墙上直接开门。一般百姓人家,大多采用这种门。

济南那些藏的很深的历史名“门”

瓦脊处理是济南民居的重要造型特征,门楼屋顶的正脊多采用叠瓦拼砌而成的瓦脊,有的一左一右对称起翘,斜伸向天,被称为“朝天笏”,其轻灵舒展的形象与济南民居整体的厚重形成对比,与泉池、水巷相呼应,给济南四合院民居带上了一抹江南水乡的风韵。

济南那些藏的很深的历史名“门”

新街58号(老舍故居)

济南那些藏的很深的历史名“门”

老舍先生曾经在此居住三年。1931年夏,老舍返回北平与胡絜青完婚。之后,老舍偕夫人回到济南。他们在南新街租了一所小房子,当时门牌号是54号(今南新街58号)。他们在这里一住3年,其间胡絜青生下了大女儿舒济。老舍住的房子,坐东向西,西北东三面有房子。就在这个普通的小院里老舍写出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以及优秀短篇小说《月牙儿》、《黑白李》和《断魂枪》等,同时还写出了一批诸如《济南的冬天》、《济南的秋天》、《不是公园的公园》、《济南药集》等咏赞济南的散文佳作。

小兴隆街20号大门

济南那些藏的很深的历史名“门”

此门整洁干净,大号青砖砌墙、门槛高高,黑色大门锃亮,两面大青石做基础,年限应在百年以上。院内住户为李氏两兄弟,家庭和睦。

王府池子街9号(张家大院大门)

济南那些藏的很深的历史名“门”

张家大院的原大门为黑漆门板,有雌雄二狮威列两边,旁边有上马石、落轿处。院里的通道全是青石板;设有石碾、石磨、石槽、水井等,属于前院后厅结构;东西南排列五组院落,所有建筑均为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内部结构为四梁八柱。目前还保留着清末民初建筑的只有中院北屋和东屋两处。北屋内陈设古老家具,是一个套院式结构,后院有一棵100多年的石榴树,每年能结四五百个石榴。

现此门已更换为铁栅栏门,了无特色。院内现有餐馆,并有泉池可供游泳。院内一百年海棠,枝叶茂密,硕果累累,现住户七八家之多。

相传此门原住户张氏先祖当年武功超群,曾是大明德王驾前带刀指挥。明朝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随德王朱见潾伴驾来济南,距今已五百余年,当时的驾前带刀指挥是正四品官职。张氏家族的祖辈10代人在明、清时期为官,官居最高的是第七代张圣符,官居武义都尉正三品。

1668年张氏家族的先人张国泰购置了王府池子周围大片土地当做张氏家族宅基地,世代居住。前后共建房屋百余间,沿袭居住十四五代人。随着时代变迁,现仅余两亩许,真是世事沧桑。

南新街58号(老舍故居)

济南那些藏的很深的历史名“门”

此门枕泉而居,左右逢源,门左是曲水流觞的泉水溪,门右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刘氏泉。大门是典型的如意门,黑色门板,青砖砌墙,屋檐飞翘,乃风水宝地。

经四路291号

济南那些藏的很深的历史名“门”

济南那些藏的很深的历史名“门”

西公界街8号和10号

济南那些藏的很深的历史名“门”

非常典型的济南民居。黑色门板、红色对联、尺高门槛、条石做基,老青砖砌墙。其中8号院内又有小院,约有十余间平房,分属三四户人家,已有部分房屋废弃。两家时代比邻而居,源远流长。

西城根街42号大门

济南那些藏的很深的历史名“门”

此门为普通民居。门板为传统黑色,宽不到一米,一尺高门槛,青瓦覆顶,“朝天笏”正脊,院内多为租户。

西熨斗隅40号

济南那些藏的很深的历史名“门”

此门所用砖为红色,应为建国前后所建。但墙体斑驳,门板老旧,年限亦在五六十年年以上。本院紧邻将军庙天主堂,南行百米即是繁华的泉城路。

院后街4号大门

济南那些藏的很深的历史名“门”

典型的如意门,青石打底、青砖砌墙、黑色大门,红色门联上还有那个时代的痕迹“举国战四化万众争朝夕”,难能可贵的是——这个大门的上面还有精美的雕刻,走进大门,正对的为一影壁,影壁上还有仙鹤图!虽锈迹斑斑,仍难掩昔日盛况。

小兴隆街14号

济南那些藏的很深的历史名“门”

传统黑色门板,旁边老青砖砌墙,门槛约一尺余,基石巨大。院内房屋亦较老旧,现有多户人家居住。

王府池子23号

济南那些藏的很深的历史名“门”

传统黑色“如意门”,两级台阶、灰砖砌墙、门槛较高,一米高大石做基础。院内房屋保存较为完好,现住有三四户人家。此户左拐就是著名的王府池子(即濯缨泉),此泉泉水长流,积成大池,一年四季常有人在此游泳。

珍池街5号

济南那些藏的很深的历史名“门”

此门老青砖筑墙、大青石打基,大门极为厚实,历时至少百年以上,是典型的“鸡眼过道”式大门,具有典型的济南民居特色。往北百米为济南老街——后宰门,往东数十米为县西巷泉乐坊,吃喝玩乐购俱全。

上新街80号大门

济南那些藏的很深的历史名“门”

这个大门是近代风格的“山字型”雕花大门,门前还存有两个抱鼓石底座,而抱鼓石已经消失。里面是四座完整的院落,靠近大门的1号院正房为典型的中式古建民宅,用料工整,宽阔大气,前厦木栏格雕花精美。在2号院与3号院两门之间为一牛角花脊砖雕照壁,顶部砖雕花脊漂亮而流畅。进入2号院后,映入眼帘的是宽大的正房、东西厢房和1号院正房后门庇檐等共同构成的一处非常完美的老济南古建四合,工整的青砖石料、精美的格子木栏雕花,再加上荫蔽大半个庭院的三棵香椿,一种令人怡然温馨的古韵扑面而来。最靠里的是3号院,在院门内左首是两间带有拱圈型房门的侧房,本院除略大于2号院外,房屋布局基本相同,同样的风格、同样的精致带给人的是同样的风雅和古朴。在里弄东侧是已被加盖二层的4号院。此门为西式风格的拱圈式大门。据说,这里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共山东地下省委活动之地,黎玉、武中奇、关友声等许多名人都曾经在这院落里活动和居住过。

上新街64-78号大院院门

济南那些藏的很深的历史名“门”

此门为近代拱圈型山字门。院内东西两排对称排列了8个四合院。门牌号码分别是从64号到78号之间的双号,这里是济南近代具有中西融合的特色院落群体——里弄式组合院落

在宽阔高大的近代拱圈型山字门楼内,东西对应并排着6个统一标准的院落和2个大四合院,前6个院落是同样的用料、同样的结构、同样的小巧而规整,条石压顶的石墙群、厚重工整的红砖墙、菱形压砖的房屋檐以及四面坡型红瓦顶和青砖垒砌的庭院门,所有这些都色差鲜明地展示着它们独特的近代民居建筑风格,标注着半个多世纪前那个时代的烙印。在64号、66号等院内,粗大茂盛的石榴树荫护着铺满青砖的天井,盆花绿植点缀其中,工整洁净的小院透着宁静与闲雅。而北端的70号院则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其小院门与其它院门无异,然而来到宽大古朴的二门后却发现这是一处较大的老四合院,宽阔的正房和两侧的厢房基本保留了中式古建风格,硕大的庭院顶着晴朗的天空让人置身其中恍如隔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