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经汤|经方临床医案练习

 有缘者可网诊 2019-11-23
今日练习

黄某,男,28岁。

患者冬季受寒,而发高烧,体温39.5℃,病已3天。伴有恶寒,头痛、身痛、肢节痛,无汗,心烦,口不渴。舌红苔白,脉浮紧有力。

处方:__汤。 (请将答案留言在下方哦)

服药1剂后病得解。




卢某,女,40岁。

月经淋漓不绝,偶停而又复来,血中多挟瘀块。少腹冷痛,腰腿酸楚。或发寒热,两颧潮红,手心热,唇口干燥。脉沉弦无力,舌苔白而略腻。

寒凝血海,冲任阴阳失调,先以温经汤暖胞宫,散寒邪,和气血。

吴茱萸6克,川芎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党参10克,桂枝10克,半夏10克,生姜10克,丹皮10克,阿胶10克,麦冬18克,炙甘草15克。

服六剂后,经淋己止,少腹冷痛减轻。但带下仍多。此脾湿下注,谷精流失,改服当归芍药散调养肝脾,六剂而带下止。(刘渡舟医案)

按语

温经汤集温、润药物于一体,能阴阳兼顾,有二方面治疗作用:一是温经散寒,属气煦为阳的一面。

二是滋阴养血,属血濡为阴的一面。能使寒者温而燥者润,瘀者行而下者断,务使气血温和,冲任得养,肝胆得润为制方之宗旨。

所以,本方治疗妇女冲任虚损,月经不调,或经多不断,或崩中下血,以及半产漏下,瘀血停留,少腹急痛,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久不受孕等证,都有较好的疗效。

根据临床经验,凡用温经汤,必须重用麦冬以滋肺胃之津液,又能通心脉而养营血,同时,还能监制吴茱萸,桂枝等温燥而避免耗阴,可以减少服药后引起的头晕,咽干,心烦等副作用。

相关经典原文学习

《金匮要略·痓湿暍病脉证第二》: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已黄芪汤主之。腹痛者加芍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