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社那些事:双碧交辉

 吴越尽说 2019-11-25
南社那些事:双碧交辉

作者:李红梅


    一天,《大公报 》报馆的茶房一路小跑而来,对正在看书的吕碧城轻声说道:“楼下,来了个梳头的男爷们儿——”,说罢,将手中的名片递给了吕碧城,上面写着“秋闺瑾”三个字。吕碧城忙放下手上的书,往楼下相迎。

    只见一个漂亮女人梳着高高的发髻,身穿一袭男人的长袍马褂,双目炯炯,英气勃勃,楼下的一帮男编辑全然顾不上礼貌,愣愣地看着眼前的女子。

    “我当是谁?原来是秋瑾女史,久仰!久仰!”吕碧城上前紧紧握着秋瑾的手,亲热地说:“姐姐路上辛苦了。”

    秋瑾上下打量着对方说:“今天见了赫赫有名的吕碧城,果然才貌俱美,自愧不及,我宣布,从即日起我自动取消'碧城’之号,'碧城’专属阁下!”说完发出爽朗的笑声。

    原来,秋瑾跟着在清廷度支部工作的丈夫王子芳住在北京时,受到丈夫同事的妻子吴芝瑛的重大影响,接触到大量进步书籍和报刊,思想上也越来越趋向于革命,行动也越来越富有激情。秋瑾不仅诗写得好,人也豪爽漂亮,因此,很快在北京南方文人的圈内有了名气,她常以“碧城”为号写一些诗文在圈内流传。当秋瑾在《大公报》接连看到吕碧城的诗、词、文时,这另一个“碧城”如此佳作迭出,令她十分倾慕和好奇,而且当时有许多人都以为吕碧城的诗作出自秋瑾之手,还闹出了不少误会。

    吕碧城是安徽旌德人,因其诗文受到《大公报》总理英敛之的赏识,出任《大公报》编辑,后来又因清政府学部大臣严修的推荐,主持天津北洋女子公学。在北洋女子公学,她不仅综理教务,而且亲任讲席。光绪三十二年(1906),增设北洋女子师范科,“厘定课程,力求精进”,贡献实多。当时学界称誉吕碧城是“北洋女学界之哥伦布”。 也正在这时,吕碧城的诗、词、文不断在《大公报》推出。

    南北两碧城心仪已久,今日一见如故。秋瑾此行,除了要结识吕碧城外,更想劝她与自己同赴日本留学,并参加排满之革命运动。吕碧城深思熟虑之后,婉言拒绝。她解释说:“你持民族主义,要排满兴汉;我持世界主义,没有满汉畛域之见。你们要把满人都赶出关外的做法,我认为不妥。起码,英敛之兄就是满族人当中的好人,没有他,也没有我吕碧城的今天。对于封建专制,我希望通过政体改良的方式,而不是通过激烈的革命方式。”

    秋瑾听罢,当即表示,人各有志,不能强求。但有一个要求,就是请吕碧城一定要为她将来创办的《中国女报》写稿。

    吕碧城立即应允。

    “那就一言为定!”

    秋瑾与吕碧城就此别过,不久,秋瑾在东京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积极进行反满革命活动;吕碧城依旧在天津埋首于女学工作, 1904年冬,中国近代最早创办的女学之一,北洋女子公学正式开学,吕碧城出任总教习。

    秋瑾1906年春回国策划起义,1907年1月去上海创办了《中国女报》,发刊词由吕碧城执笔,以秋瑾的名义发表。不久,秋瑾即被满清政府杀害,而吕碧城担任了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校长,培养出邓颖超、许广平等多名女界精英,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女教育家,她的卓越才华赢得南社同仁的钦佩,柳亚子称其“为南社女诗人中的佼佼者”。

    2019-11-2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