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工作25小时:除了累,我还想告诉你这几条职场忠告...

 浊水溪边 2019-11-25
每天都在忙工作,究竟是在忙什么?

今天本是休假的周末,毫无意外又加班了,自 3 月从悠闲的成都来到深圳,周末加班、晚上加班似乎已成日常

晚上,一老师问我,看你每天都是公司最忙的,在忙什么呢?


闭上眼睛开始仔细回顾今天做了什么...

修改新校区开业营销文案
临时替代离职老师做少儿课程
赶进度的技能培训课程授课
帮朋友编辑淘宝店的宣传视频
和同行聊了聊教育机构的社群
....


看上去很充实、很繁杂,但转念想,这些就是需要我在休息日加班 10 个小时的理由吗?

并且,我真的把这些事做好了吗?我从中又学到了什么?

答案是:都没有,除了累

今天本打算是回到家早点趴床上刷刷手机的,突然感觉很有必要打开电脑来记录下自己的真实工作感悟


你每天究竟在忙什么?

笔者相信自己绝不是个例,和我一样每天都生活在忙碌中的人还有很多

每当和朋友/同事聊到工作太忙时,总会收到诸如:"多劳多得"、"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等类似回答


他们往往陷入了这样的误区:

忙就是劳动,越忙就收获越多,越忙的人成长越快

真不知道从哪里看来的毒鸡汤,现实真是这样的吗?

如果是这样,那每天起早贪黑的环卫工人、除了吃饭上厕所只剩工作的生产线工人为何收入反倒是最低的

其实,忙并不是问题,问题是

忙,却不知道究竟在忙什么
忙,却没有把事情做到最好
忙,却自身没有收获,除了累

笔者之前在《我也想拒绝996,但没能力回怼王小川》提到过,大多数人反感的不是 "996" ,而是付出了却没有对应的收获

老天是公平的,它给了每人每天都分配了 24 小时,不会因为你是马云就多加几个钟,也不会因为你是街边乞丐就扣你两个钟

至少从时间上来说,大家都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


有的人每天按时上下班,周末出去爬山钓鱼,工作生活一切正常,十分惬意

有的人每天都处在忙碌中,工作不停,加班不止,最终也没有特别的收获,反倒因工作毁了生活

为什么?


一直没读懂的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的感悟来源于前天看到「圈外同学」的一篇文章

作者葛老师作为一创业公司骨干,每天只需 8 小时,却完成了诸如阅读50本书、写15万字文章、开多少次讲座等工作之外的项目

再对比下自己,实在惭愧啊

是我的时间不够吗?

不,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并且我的忙碌时间远超葛老师


真实情况是我没有把时间利用好,或者说不懂得时间管理

我们习惯用工作效率来衡量时间管理,即:

工作效率 = 工作量 / 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不易变化,那么缩短工作时间就成了提高工作效率的唯一方法,道理谁都懂,可具体怎么落实呢?

甚至明明现在每天工作 12 个小时都完不成工作,还要缩减工作时间?

所以上面的工作效率公式只能用于哲学家,对经济学家并不可行

再来看一个对工作时间的拆解公式:

工作时间 = 工作启动时间 + 专心工作时间 + 其他零碎时间

仔细看一下,这是不是符合我们的现实情况

例如写一篇公众号文章,大致会是这样一个过程:

首先需要完成整理桌子、准备纸笔、打开电脑等准备工作(工作启动时间)

其次纸上勾勒文章框架、上网查询案例资料、撰写修改文章(专心工作时间)


当然,中途我们可能会接个电话、发条微信、喝口水、上个厕所、甚至在查资料时刷刷淘宝(其他零碎时间)

现在看懂了吧,要提前我们的工作效率,只需要减少工作启动时间和其他零碎时间


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笔者自己也没有做好时间管理工作,以下内容为当前定下的规划,仅供参考

01.事项列清单(四象限法则)


首先把自己每天待办的事情列一个清单,然后分别归到 "重要且紧急" 、"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不重要也不紧急" 四大类

"重要且紧急" 的事是当天的工作重心,譬如笔者今天需要完成的营销文案(开业在即,急需推广)

"重要但不紧急" 的事则是未来工作重心,且需要未雨绸缪,在完成今天的首要工作后,就需要花时间做准备,比如下月的政府培训项目

"紧急但不重要" 的事应该选择性放弃或者交给他人协助

"不重要也不紧急" 的事则应该完全放弃


当我们把待办事项这样分类整理后,就会突然发觉工作量减轻了,工作压力小了,工作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02.科学合理利用时间

什么叫科学合理利用时间?每个人情况不一样

举例:早上是大家精神状态最好的时候,利于做一些项目方案规划;下午精神状态普遍不好,最好做一些动手不动脑的工作;夜晚是思维最冷静的时刻,利于完成一些思考性问题

不同时间段做不同事情,效率不一样

另外,有的人喜欢一边吃饭时一边刷抖音、一边听音乐一边写文章、一边喝咖啡一边思考...

那我们是不是就尽量把吃饭和刷抖音,听音乐和写文章,喝咖啡和做思考的的时间安排在一起,这样是不是就会省出一倍的时间了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把几件事情合并到同一时间执行,既能相互促进效率,又能节省工作时间


03.减少重复性工作时间

之前有调查数据显示:我们每天 95% 的时间都是在做重复性的工作内容

联想到自己的工作,身边同事的工作,的确如此,例如:写公众号文章时,首尾部分引导性图片/文字一般就是重复的

常言道:"熟能生巧",既然是重复性工作,那一定是每一天所花费的工作时间比前一天少才对

如何减少重复性工作的时间?

a.对同一事情采用多种方法完成,整理技能技巧选择最优解法
b.工作中多总结规律,把工作内容相同或相似的工作合并处理


如何正确地做好一件事?

前面聊了许久的时间管理,归根结底是为了方便我们更好地完成一项事情


投简历时,我们会发觉很多企业会在招聘岗位要求上列上一条:工作经验丰富或 3 年工作经验

这里的工作经验指什么?

千万不要天真地以为是工作时间的长短,工作经验是指做好一件事情的能力,或者叫工作体系

工作体系不是专业性的技能技巧,而是人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

工作体系需要工作时间来沉淀,学习、尝试、犯错、改进、犯错、再改进...

有工作体系的人在做事之前就已胸有成竹,做事过程中也是能时刻掌握整个项目进度

做起事来驾轻就熟,换个岗位也能立刻适应,这才是企业需要的工作经验丰富的人

当然,工作经验并不与工作时间的长短挂钩


例如:同样是做学习公众号文章,有的人在三个月内就可以投稿赚钱,有的人写了一年多连基础排版还是不入眼

那么,如何才能有体系地做好一件事呢?

01.明确目标

明确目标分为两点:

a.确立唯一目标;b.目标不轻易改变

别以为明确目标很简单,很多人在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中往往会偏离原有的轨迹

比如:本来我最初只想写一篇文章简单记录下自己近期的工作状态,万万没想到写到现在反倒成了一篇类鸡汤文


大多数人总是幻想着拿一块钱能做两块的事

以一篇公众号文章为例:既想着建立自己的伟大人设、又想着打广告卖点货、还想着用户转发涨点粉丝...


多个目标反倒会增添做事过程中的额外忧虑,最终让人蹑手蹑脚,不敢行动

另外,目标一旦确定了千万不要随意修改

大家看过黄宏的春晚小品《砸墙》吧,就因为在装修过程中房主巩汉林不停地换装修目标,最终本来好端端的新房被砸成了蜂窝煤

中途随意修改目标会让之前所有的付出都白白浪费,甚至还需要承担额外的补救损失

02.制定框架计划

先看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场景:

面对数学考试中最后一道大题,小明瞟了一眼就马上埋头写起来,写到中途发觉不对劲,又把之前写的删掉继续写,再删再写...

最后到考试结束也不知道是否做正确,反倒把试卷搞得一团糟

像小明这样的人在生活中普遍存在,简单来说就是做事情没规划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要砍柴就必须先磨刀,下手开始做一件事情前一定要先制定好框架、规划

还是以公众号文章为例,选题之后,我们要列出大致框架,开头怎么写,文章分为几个要点...文章最后怎么收尾

等到文章框架已经在我们的脑海中大体成型了,这时才是下笔的最好时

不然你就像我一样,本来要写简简单单的一篇工作感悟日记,到现在已经是想到什么写什么了,毫无逻辑关联

03.复盘总结

最近,笔者发现不少平台都推出了一个全新的项目 "案例拆解训练营" ,大致内容就是去拆解一些经典的运营案例(例如裂变涨粉、营销事件...)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透过这些过往的实际案例我们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找到改进的方法


既然拆解他人的案例都能有这样的效果,那自己亲自操盘过的项目岂不是更应该去深度复盘总结

我们不要把一个项目简单当作是一个单独的小个体,放大来看,很多项目之间其实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完成一个项目后,不管是结果是好是坏,及时梳理总结整个过程,站在项目外来看项目或带着结局来看项目,你会发现更多的新奇点

孔子曰的 "学而时习之" 大概也含有这层意思


给自己立个小flag

唉,从一篇工作感悟写成现在这样,也真是佩服自己,既然如此,再送给大家几条工作感悟

01.敢于放弃,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获得
02.学会换位思考,每个人的想法真不一样
03.请站在巨人的肩上摘苹果
04."道" 与 "术" 的较量中,"道" 才是核心
05.再好的东西,只要你不曾使用都是无用的
05.如果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时,要么放纵一把完全放空自己,要么把当下的工作做到极致,满则溢



另外,这个公众号完全属于个人后花园,没考虑过广告变现、涨粉等问题,即使我知道怎么去做

所以内容主题完全取决于笔者的见闻;更新时间更也不固定,得看工作与生活的时间安排

不过今天给自己立一个小 flag:

今后每天分享一条运营思维的文章,同见证

以上

作者  | 浊水溪边

来源 | 公众号运营砖家(ID:yyzj)


注:封面 / 正文图片来源互联网,侵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