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研究:权威型父母的孩子发展更好,四个时期养育重点各不同

 漫步之心情 2019-11-26

导读:《发展心理学》里面谈到家庭教养对孩子的影响,分别对四种类型的教养方式:专制型、 权威型、放任型、不作为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权威型父母的孩子发展的相当好,专制型父母的孩子发展得不太好,放任型父母的孩子会表现出冲突和攻击性,不作为型父母的孩子容易走向极端。

心理学研究:权威型父母的孩子发展更好,四个时期养育重点各不同

还记得在《中国诗词大会》引得无数人称赞的'国民才女'武亦姝吗?通过一段父母的采访,我发现才女也并不是一下养成的。关于教养方式,她的父母也是走过弯路的。在武亦姝还小的时候,她的父母就采取了专制型的教养方式:给她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学习计划,并且强迫她去执行,结果武亦姝非常反抗,那段时期,她的父母都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到底是怎么了?

后来有一次他们见识了另一位朋友家的孩子,他和武亦姝年龄相仿,却喜欢看书,热爱思考。他们开始观察这对父母的教育方式。这对父母的确不会强硬的要求孩子去执行什么事,而是会通过自己的一系列行为去引导和激发孩子的兴趣。

这就是权威型教养方式的典范,照着这套方式,武亦姝的父母也开始改变了原有的教养模式,陪着她一起,才成长为今天的武亦姝。

不仅是武亦姝,还有广西南宁的高考理科状元杨晨煜,不仅是学霸,还是兴趣爱好广泛的全能学霸,书法、羽毛球,足球均有涉猎。他妈妈表示:他们家采取就是一种控制+民主的教养方式。这其实就是典型权威型教养。

心理学研究:权威型父母的孩子发展更好,四个时期养育重点各不同

权威型养育方式的特征

权威型的教养育式能将孩子培养的如此优秀,那么究竟它有何特征?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会有什么具体的表现?权威型的父母又是如何炼成的?下面就来给大家一一来说道说道。

权威型是一种控制+民主的教养方式。这类父母会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并且给孩子解释遵守规则的原因,并且以身作则,让孩子自己主动去遵从。

心理学研究:权威型父母的孩子发展更好,四个时期养育重点各不同

比如,我家大宝之前每次吃过饭就会擦擦嘴巴走开了,后来我告诉他,吃完饭要收拾碗筷,然后放到厨房刷洗后,再放进碗柜,留着下次吃饭用。如果吃完饭就走开了,谁来收拾呢?下次怎么用呢?并且跟他一起收拾,现在大宝二宝吃过饭后,都会帮忙收拾餐桌,还会比赛谁收的碗筷多呢!

与专制型的父母相比,权威型的父母会更多地接纳孩子的观点并作出回应,会征求孩子对各种事务的意见,以合理、民主的方式来控制孩子。

权威型父母的孩子通常在童年时期就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对社会以及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在青少年期有非常好的社交技能,有道德感和合作能力,成绩也普遍较好。

心理学研究:权威型父母的孩子发展更好,四个时期养育重点各不同

权威型的父母如何炼成?

权威型的养育方式总是将孩子的智力、情感、合作能力相结合。想要做权威型的父母可不是光明白这一句话就够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以温暖而接纳的态度来教养孩子;以一种合理的方式来对孩子实施控制;还会根据孩子每个阶段的行为来调整自己的态度和方法。

回到孩子几个重要的阶段,我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婴儿期:1岁以前,积极回应,建立依恋关系

婴儿对父母是高需求的,这个时候是最容易和孩子建立依恋关系的。父母除了对婴儿基本的衣食住行的照顾以外,还要多注意观察他的行为和情绪,及时的给予亲密的回应。这样孩子也会对父母产生最初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心理学研究:权威型父母的孩子发展更好,四个时期养育重点各不同

我有个朋友,从孩子出生就开始培养独立性。说抱多了就会养成粘人的性格,哭就让他哭个够,婴儿期只要保证好的健康营养就行了。孩子确实养的挺好的,白白胖胖的,可就是不怎么听她招呼,两人之间也不怎么亲密。就算是她出差几天,孩子回家再看到她,也没有很明显的依赖感。

表面上看我这个朋友这样带孩子,挺轻松的。但是等到孩子再大一点,问题就来了。等到他有自己的主见,父母的话孩子充耳不闻。因为最初的依恋关系没有建立好,孩子不信任你。怎么会听你的话呢?

心理学研究:权威型父母的孩子发展更好,四个时期养育重点各不同

1岁~3岁:放手+引导,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幼儿期是孩子的一个探索期,对自己的身体和世界的万物都会充满好奇。这个时候他还听不懂太多的语言规则,但是模仿能力会很强。父母就需要亲力亲为的去引导,而不是站着发号施令。

回忆一下,这样的场景我们是否经历过?

场景一:小男孩在玩水,非常投入,非常高兴。妈妈过去大声制止:'不能玩水啊,衣服打湿该感冒了'。

场景二:小女孩尝试自己吃饭,吃的衣服,脸上都脏兮兮的。妈妈露出嫌弃的表情,抓狂的再也不让孩子自己吃饭了。

场景三:下雨了,一个小女孩穿着雨衣雨鞋出来,高兴的在水里蹦。妈妈微笑的在旁边看着,在旁边告诉孩子:'这是雨水,你用手感受一下,是不是凉凉的'。

心理学研究:权威型父母的孩子发展更好,四个时期养育重点各不同

三个场景中,前两个我们是不是非常熟悉?那是因为我们不经意就会做那样的父母,表面上看是及时止损了,其实只是让自己更轻松了而已,对于孩子并不是什么好事。第三个小女孩的妈妈,才是我们应该去学习去做的榜样。充分的让他去探索未知的事物,父母只需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让他玩个够。

Tips:这个时期一些孩子可能会经历可怕的2岁,父母不用过分的担心。孩子说不的时候,正是在建立自己的独立思维能力,在不影响其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多满足他们的需求,并尝试着反复用动作和语言去引导他。

心理学研究:权威型父母的孩子发展更好,四个时期养育重点各不同

3岁~7岁:建立规则,培养其合作能力

3岁的孩子会进入幼儿园,开始集体生活。一旦开始集体生活,就要涉及到与人相处以及自身对环境的适应性。

人类心理学先驱阿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说到人一生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合作能力,并且在3岁时就能表现出来。他通过研究很多罪犯以及精神疾病的人发现,他们的不幸都与童年的经历有关,而且无不表现出他们都缺乏合作能力。

儿童期就是培养合作能力的最佳时期,在学校孩子会经历各种各样的问题,父母不要急着去帮他解决,只要告诉他必须要遵守的规则,让孩子自己去适应环境并且解决问题。

心理学研究:权威型父母的孩子发展更好,四个时期养育重点各不同

前不久听一个邻居讲,她家儿子上大班了,学校增设了足球赛的课程。目的就是锻炼孩子们的合作能力。邻居儿子开始很不适应,总是一个人猛冲猛闯,不在乎规则,也不在乎别人。老师每次就要点名批评,儿子就不愿意学了。

涵菱看儿子很抗拒,想以后也不指望他成为专业运动员,就干脆不参加了吧。还是涵菱老公一句话点醒了:'马上孩子进小学了,以后遵守的规则要更多,需要团队合作能力的地方更多,难道每次你都替他解决'。

最后是爸爸每天用电视上的足球赛,边教边看,跟孩子讲了什么是规则,以及合作的重要性,儿子也渐渐的爱上了足球,并且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合作,现在是足球队的前锋呢!

其实,像涵菱这种想法,我们应该也有过,总想着孩子遇到了困难,怕他受伤害,就帮他解决,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孩子终究是要走向社会的,在他进入集体社会后,先是建立规则感,再培养合作能力,这是为他以后的幸福人生打下坚定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权威型父母的孩子发展更好,四个时期养育重点各不同

7岁~16岁:尊重+监督,养成主观能动性

这个时期,孩子已经基本形成自己的性格。但自制力还是没有完善的建立,很多时候,都需要父母去监督并提醒。但是监督并不是说一味的专制,监督的过程还是要有的放矢。尊重他们的想法,才会让他对父母更信赖,从而听从你的合理意见,养成主观学习能力

心理学研究:权威型父母的孩子发展更好,四个时期养育重点各不同

之前网络上一个'出口成章'的孩子,因为自己调皮受到家长批评,她指出家长要用文明的语言来骂人,要用古诗骂人。要说服人,而不是选择暴力制止。

视频中的小孩大概7,8岁的样子,她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如果父母还是一味的用专制去压迫孩子,不尊重他,动辄以打骂来要求孩子强制执行,那是不可取的。

尊重孩子的想法,以理服人,让他们从内心上接受,并且主动去执行,那才是教育的根本解决之道。不是吗?

枕边育儿寄语:

教养孩子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实例研究,告诉了我们如何科学的养育孩子,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学习做权威型的父母,争取让我们的孩子将来更出色。

加入圈子,和我聊聊孩子的那些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