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住院患者营养不良、营养风险及肠内营养支持

 MITOMMY 2019-11-26

营养风险在住院患者中普遍存在,营养风险与不利的临床结局密切相关,有营养风险患者的临床结局较无营养风险者险者差,而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这一状况。

住院患者存在营养风险

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对营养风险的定义是指现存的或潜在的与营养因素相关导致的疾病或手术后出现不利于临床结局的风险 。如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营养知识的缺乏等因素,可增加营养不良的风险。

营养风险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

① 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由于营养因素导致不利于临床结局。

② 存在营养风险患者能从营养支持中受益的机会更多。

研究表明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13.0%~48.6%,营养不良发生率为9.0%~48.1%。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在2005年开始对全国医院进行营养不良、营养风险、营养支持状况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全国13大城市15098例患者中营养不良发生率为9.5%,而营养风险发生率高达35.5%。2008 年在欧洲开展涉及12个欧洲国家的研究,通过随机抽样调查5051例新入院患者的营养风险,结果表明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33%。

营养风险一个重要特征是营养风险不利于临床结局,影响患者的康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对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能及时筛查出存在营养风险的住院患者,并对其早期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对改善住院患者住院期间的营养状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营养风险筛查常见工具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营养筛查工具有主观全面评定法(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malnutrition universal screening tool,MUST)、身体组成评价法(body composition assessment,BCA)、微型营养评定法(mini nutrition assessment,MNA) 和 NRS 2002等。

其中NRS 2002是2002 年的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ESPEN)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首次制定了专门针对住院患者的营养评定工具即营养 风 险 评 价 法 ( nutrition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  。

NRS2002为临床营养风险筛查首选

国内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 NRS2002 发现的营养风险可独立预测不良的临床结局。与其他方法相比,NRS2002 被认为是目前具有最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的营养筛查工具。

住院患者营养支持现状亟待改善

营养支持对住院患者的作用

营养支持是指为治疗或缓解疾病,增强治疗的临床疗效,采取科学的膳食营养措施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对存在营养不足或营养风险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营养支持能减少有营养风险患者的住院天数。对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进行营养支持,能减少抗生素使用和再次入院次数。营养风险患者获得营养支持后能降低其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国内临床营养支持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临床营养支持治疗中,选择营养治疗方案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一方面,营养支持方案的选择影响患者临床结局,不合理的方案致使患者营养风险并无纠正。另一方面,过多的肠外营养支持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合理的营养支持选择原则为:优先选用肠内营养,肠内营养不足时可选用肠外营养加强;需长时间营养支持者应使用肠内营养,期望短期内改善营养状况可选用肠外营养,优先选用经外周静脉进行肠外营养。肠外营养适用于胃肠道完全丧失功能时,胃肠道功能不良。

因此,住院患者营养支持现状应引起广大医护人员重视,将肠内营养支持适应证与患者营养状况评估相结合,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基于循证医学的肠外肠内营养指南和应用规范,对条件许可的住院患者应尽早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使得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得以改善 。    

肠内营养应用现状分析

肠内营养是以口服或管饲的方式将营养物质注入到患者胃肠道内,这些营养物质只需化学性消化或不需消化就直接能被胃肠道吸收。肠内营养途径以口服为主,口服肠内营养是最简便的营养输送途径,口服肠内营养液能刺激唾液的分泌,最符合人体正常生理过程,能提供患者所需全部营养成分。肠内营养管饲途径以鼻胃管多见,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简单方便,适用于无法经口进食或者经口进食不足、需短时间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

肠内营养并发症

肠内营养常见的三种并发症

代谢性并发症、机械性并发症、胃肠道并发症

住院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以胃肠道并发症为主,胃肠道并发症的常见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腹胀等。肠内营养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最多为腹泻,引起腹泻的原因有肠内营养受到细菌污染、所配制肠内营养为高渗性饮食、持续给予含乳糖制剂等。恶心、呕吐则是由于胃潴留、输注速度过快、营养液温度低等引起。便秘是由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少、床上排便习惯改变、肠内营养中膳食纤维减少、低钾导致肠麻痹等引起。

加强肠内营养管理,减少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

1、规范肠内营养输注流程,输注量应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浓度由稀到稠、温度适宜。

2、配制肠内营养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原则,避免肠内营养液被污染。

3、膳食配制浓度不宜超过20%,肠内营养液应现配现用,冰箱内保存不超过 24h,常温保存不超过8h。

4、急危重症患者、儿童、有误吸/反流风险的患者应使用营养泵来进行肠内营养。

5、在输注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肠内营养的注意事项。

6、针对乳糖吸收不良的患者在输注肠内营养时应严格控制乳糖含量,减少因乳糖吸收不良而导致的腹泻。

7、针对严重腹泻的患者应通知医生留取细菌培养,如为肠道菌群失调,可遵医嘱给予鼻饲乳酸杆菌制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