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联人|黄象明 书与石,诉说穿越时空的美感

 mengk4fz0yyf5h 2019-11-26

策划 黄振华 本刊记者 赵汉琪

特约通讯员 居文君

黄象明,字鹤闻,别署青桐居主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南京市青联委员。自1998年起,书法作品数十次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各项展览,也是中国书法兰亭奖、林散之奖提名奖作者。

采访黄象明是在天马行空的漫谈中进行的,从书法到美学、再到生活、社会、人生,黄象明都从内心出发,希冀从审美层面去看待一切,从中汲取美的思想情操,还原、回归生活的本真。近年来,他致力于对南京历史典籍的梳理,通过书法的美学形式展现对金陵佛教、山水园林及历史古迹的心灵观照。

清新淡逸,匠心独运

黄象明祖籍江苏泰州,谈泰州必谈文化、谈书法。泰州古称海陵,在学术史上与书法史上都出过了不起的人物。如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他的传世论著《书断》乃书学理论重要著作;又如开创泰州学派的明代大哲王艮,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重大影响;还有现代诗人、学者、书法家高二适,融章草、今草、狂草于一体,风骨峻朗,古朴遒劲,有“天下一高”之美誉。

生于斯长于斯,幼年时黄象明受父亲影响,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在书法家、篆刻家黄惇的悉心指导下认识到,亲近古人、从古典的书法中汲取营养,才是学习书法的正确方式。在这之后的几十年中,他临池不辍、废纸三千,创作了许多精品力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同样对应着一方文化。18岁时,黄象明从家乡泰州走出来,一直在外地生活,但原有的生活环境与习性依然深深影响着他,因此泰州平原质朴、实在的自然品性在黄象明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说:“少年时我从家乡走出来,其实思维、理念已经定型,无论是书法创作,还是为人处事,我都喜欢直抒胸臆。”也可能正因如此,黄象明性格非常内敛。年少时他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从富足的、原生态的平原地区一路北上参军,亦在军营中度过了难忘的岁月。

从军营到艺术院校,黄象明对自己始终有着严苛的要求。他一直在探索最适合自己的东西,比如深思关于人性本身的内涵,或者思考如何将美育植入生活、以美育引领生活,更深层次地从书法本体中去想、去悟。作为书法的虔诚爱好者,他希望通过自身的经历、感悟,关注人性、道德,实现艺术上的更高追求。

黄象明在书坛出道甚早,但他却低调如隐士。他的书法清新淡逸,一如他的为人。中国美术馆馆长、教授、艺术家吴为山如此评价黄象明:他工于楷、行、草、隶、篆诸体,功力颇深,我欣赏其有三。一赏精。用笔精到,行书手札、小楷手卷、尺牍、斗方、长卷、短笺,入骨三分。此主要在于他深入传统而悟得其妙。二赏书卷气。所谓书卷气,是文风在书风中的体现,是书法的字外之象和诗性特征。黄象明吟哦诗经,得其文韵。三赏气度与勇气。书法有法,讲究出处,提按使转变化,既遵循笔性,还服从主观情感,在似与不似之间,体悟古帖精、气、神。黄象明有着自觉的艺术追求。从把一笔漂亮的字到写出“丑”,写出“拙”,写出“支离”来,这不仅需要气度,需要勇气,更需要胆识。

说故事的石头

鲜有人知,黄象明还是一位玩石20多年的“石痴”。他说:“美石胜玉,几千年前,南京人就懂得欣赏雨花石了。”南京特有的雨花石,他称之为——南石头。自从20多年前书法启蒙老师把他引进赏石的大门,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有朋友将黄象明带到六合石农家淘石,他的面前才真正打开了一座石头的宝库。

如今,他已经收藏了几百枚形色各异的雨花石。无数个夜晚,黄象明把玩着自己淘来的雨花石,脑中浮现出自己喜欢的明代散文家张岱等人的诗文。深谙张岱的他,在多年前看到一块南石头时,突然就想起了那段“九溪在烟霞岭,西龙井山南,其水屈曲回环,九折而出,故称九溪,其地径路崎岖,草木蔚秀,人烟旷绝,幽阒静悄,别有天地,自非人间。”这么“一石一文”之间的对语,在不断精研之中,一发而不可收拾。黄象明发现了其中隐藏的自然与人文联系,他以雨花石蕴藏的美丽图景为起源,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将中国书法的笔法构架之美、古典文词的优雅之韵、雨花灵石的自然之美融合为一。

2014年8月,黄象明应邀为第二届世界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主题创作《南石头记》,其系列作品集中陈列于青奥会主媒体中心,向来自全球的三千多名媒体记者传递、共享金陵物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亲临展览,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国际友人观看作品后,均给予高度赞誉。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先生评价《南石头记》系列作品,展现了黄象明对古典人文的领悟与现代审美的高度融合,对当代书法的创作具有独特的启发意义。

“南石头记”系列选取黄象明自己收藏的珍贵雨花石,通过国际先进技术造影于宣纸上,根据需要略作勾染,再配上书法、题签,同时融入构成元素,使不可思议的造化之功和古典唯美的个性书写相互融合升华。雨花石、书法和散文通过有机的链条结合在一起,让人一边通过石头来理解文章,一边通过文章来观赏石头。通过观察每颗石头的形状、成色、图景、质地等方面,用隽永的文字加以注解,诉说了南石头的前世今生。

为什么要给雨花石配上明代散文家的文词呢?黄象明说,自己爱读文史,明代的散文给了自己一种穿越时空的通感,那种自然主义的光芒让他感动,而且明代散文在雅致唯美的意境上又略带白话甚至南京土话特别亲切。《南石头记》中,有不少配上了张岱《陶庵梦忆》的文字。“深夜一个人在家看石头,突然发现有块雨花石中的图景,就是与张岱文辞里相匹配的山水。”黄象明说,虽然是几百年前的文字,有的却像是在写雨花石的观感。张岱其实是一个对生活有特别追求的人,他甚至写过诸多的民间秘方,《夜航船》便是当时的社科全书。他喜欢归于自然的生活状态,也可以说是当年的小资青年。还有袁宏道,同样很讲究生活,但时有抨击时弊的激进文章;还有李流芳,这几人当时其实是“玩在一起”的。这些人让黄象明有一种穿越时空的知音之感。

以石为介,与古为邻,时空相应,全新的“石、文、字”相伴共鸣的艺术形式,既是黄象明优游于石之中,将不可思议的造化之功和古典唯美的个性书写相互融合,也是在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奇石中安放内心的东西。

编辑|安吉

中华儿女

家国天下,民族脊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