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杏林学院 2019-11-25 11:43:57 辛杏林学院之“我想学中医”【针道文化】原穴怎么用? 原穴是脏腑原气流经、留止之地,为人体经络、脏腑交通必经之路,也是经络之气、气血汇集之地。《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最早提到以五脏为主体的十二原穴,乃分布在上下肢的五脏原穴(肺经原穴太渊穴,心包经原穴大陵穴,脾经原穴太白穴,肾经原穴太溪穴,肝经原穴太冲穴),膏之原(鸠尾穴),肓之原(脖映穴)。 此图与本文无关 “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九针十二原》所以原穴的用法一:反映脏腑的生理病理状态的作用。那么具体怎么操作呢?《终始第九》给的方法如下: “三脉动于足大指之间,必审其实虚。虚而泻之,是谓重虚,重虚病益甚。凡刺此者,以指按之,脉动而实且疾者则泻之,虚而徐者则补之,反此者病益甚。其动也,阳明在上,厥阴在中,少阴在下。” 可见,脚上阳明、厥阴、少阴对应的原穴,冲阳、太溪、太冲之脉动可作为诊候方法。根据某原穴脉动的异常,可对诊断五脏病有帮助。 原穴的用法二:主治五脏六腑疾病。本文提出了“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者也。”由此可见,古代医家把总结临床上行之有效的十二原穴,远近兼选,相提并论,并把规律性的东西制定为运用十二原穴主治五胜有疾的法则,也就是循经远近取穴配穴治疗方法的理论基础。例如,我们在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常常循经远取心之原穴大陵(或取内关),并取膏之原穴鸿尾(或取擅中),就能缓解冠心病人的临床症状及消除心绞痛。 原穴在临床上还有许多妙用,待我们往后一一道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