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新,让初中化学复习课精彩纷呈

 GXF360 2019-11-27

复习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课型之一。复习课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科学的方法,还能够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最终提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复习课没有统一的主题和内容,因此,教师可发挥的余地非常大。但复习课,不是知识的简单罗列,也不能是枯燥的习题演练。复习课要上的精彩,势必需要有创新。复习课堂的创新,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复习效率。

1.3.1 近期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为用药后无癫痫发作;显效为用药后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减少次数≥50.0%);有效为用药后癫痫发作次数有所减少(减少次数≥25.0%);无效为未达到上述标准甚或恶化。

一、传统复习课存在的不良现象

1.教学模式单一沉闷

化学复习课堂,以做题和讲题的教学模式多为常见。上课伊始,先让学生做几道习题,然后凭借自身的经验,对认为比较重要或者学生容易犯错的题目进行讲解。课堂缺乏对知识点的梳理,对方法的总结。只做题只讲题的教学模式,会逐渐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这样的方法得不偿失。

2.过分注重应试技巧

一些化学复习课堂,特别重视应试技巧。通过解答数道题目后,总结出解题的一般方法。虽然对短时间内提升学习成绩有效,但却失去了化学课堂的味道,使化学学习显得非常的功利。同时,也让学生逐渐沦为应试的机器,对科学素养的提升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心肌肌钙蛋白的分析问题:心肌损伤后cTn释放入血液循环需要一定时间,cTn水平到达峰值后逐渐下落。在症状发作初期,cTn检查结果与样本采集时间密切相关。因此,不能因cTn变化较小而判定为心肌梗死。同时,许多并发症也可导致患者基线cTn数值(特别是hs-cTn数值)上升,需引起注意。此外,围术期不同时间cTn的变化情况可用于鉴别急、慢性事件。

3.内容缺少深度和理念

化学知识分布较为零散琐碎。一些化学复习课堂,只是知识点的重新堆砌,知识点间没有联系,也不成体系。复习多半停留在低水平的记忆性内容上。这样没有深度没有理念的复习课堂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是极其不利的。

因此,如何避免传统复习课的不良现象,如何让复习更有效?这就需要在夯实知识、方法内化的基础上,努力创新,让旧知萌发新意。创新的化学复习课一定会让课堂变得精彩有效。

二、复习课创新的策略

1.重视知识主线 课堂新意盎然

复习课既不能是对旧知识的机械重复,也不能是枯燥的题海演练,这些做法都不利于科学素养的养成。而是应该把平时所学的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相对孤立的知识纵横联系起来,使之系统化、结构化。挖掘知识间的联系,以知识为珠,情境为线,以线串珠式的课堂结构,让复习课堂有了明确的主线。上课如同讲有趣的故事一般娓娓道来,这样独具匠心的课堂设计,能让课堂富有新意和深度。

在复习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时,利用美丽的化学反应为主题,搜索网上实验视频“美丽的化学反应”,剪辑出适用于本节课的视频片段,设计成复习课的主线:AgCl↓+NaNO3),这四个美丽的化学反应串起了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整节课围绕这四个反应类型进行巩固和延伸,带领着同学们感受化学世界的美。以这样的主线去复习,原本抽象和枯燥的内容,顿时有了生命力。让学生感受到了原来化学现象可以这样美丽,化学课堂可以这般灵动。

2.重视方法渗透 课堂新颖灵动

复习课,不能让学生停留在低水平的复习层面,即对知识进行单纯的记忆,而是要以这些知识为载体,给学生渗透一种复习方法,这才是更重要的,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各级监察委员会,深入推行全面依法治国,对于巩固、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深远意义

在第二章复习氧气、二氧化碳常见气体的性质时,这些知识学生固然要熟练掌握,但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种提炼归纳的复习方法。通过让学生给氧气、二氧化碳制作名片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式的创作来进行复习,收到不错的效果。在制作的过程中,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精美的名片,让人意外和惊喜。再让学生上台来汇报,真正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这种让学生制作名片来复习物质性质的方法,比呆板的流水账式的知识点复习,要有深度,更为有效。这样的做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课堂也更有新意和灵气。

3.重视创新实验 课堂富有张力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根”,化学实验对于增强学生创造能力及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复习课尤其要重视实验,但以往新授课做过的实验已经不适合于复习课。复习课力争要在巩固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新的更深的认识。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民营企业面临的难题。为创新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破解融资难题,2015年起,云南省级税务部门与多家银行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共建征信互认、信息共享机制,将企业的纳税信用与银行授信有机结合,企业纳税信用成为一种权威凭证可据以融资,银税合作金融机构根据企业纳税信用等级,向纳税人提供金融产品支持和帮助,有效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引进数字化仪器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化仪器也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到初中化学的课堂。初中启蒙阶段,数字化仪器的选择上我们不一定要选择很复杂或是很庞大的仪器。一些小型的手持式的数字化仪器,可以有效地将一些看不见的事物可视化,辅助解释化学问题。

在复习到缓慢氧化这一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设置这样的实验环节:如何证明苹果腐烂这一缓慢氧化的过程需要消耗氧气。提供给学生小型数字化测氧仪,学生设计了以下的实验(图1):先用测氧仪测出此时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再将苹果放于集气瓶中,与测氧仪相连,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数据的变化。发现氧气含量在降低,可以初步说明苹果腐烂这一缓慢氧化过程确实需要消耗氧气。通过数字化的实验将看不见的化学现象以数字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不仅让学生明确了苹果腐烂需要消耗氧气的事实,更让学生感受到了先进的数字化仪器带来的便捷,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

图1 数字化测氧仪测试瓶中氧气的含量

(2)设计自制仪器

当实验室现成的仪器无法满足复习课实验的需求,我们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改造,研发出适合课堂需求的自制仪器。这种创新底蕴浓厚的自制仪器运用于复习课,不仅弥补了实验仪器的不足,有效地完成复习任务,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道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物质的检验这一专题复习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设置了这样的环节:检验充气包装中的气体是什么。要检验其中的气体,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取样收集包装袋中的气体。传统的集气瓶取样收集在此很难实施。首先,包装袋内气体未知,无法选择何种排空气法;而若用排水法收集,实施时气体由于溶解、逃逸等原因而损耗,操作起来也有一定难度。于是,自制仪器——自制抽气仪(图2)的引入便水到渠成,它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收集方法的局限。自制抽气仪的构造如下:将大号注射器的前半部分截去,将针头与一段导管相连(针帽去底后与针头熔合),再将带导管的针头旋入单孔橡皮塞。利用自制抽气仪可以迅速快捷地完成取样收集和气体检验的所有操作,而且收集到的气体纯净无损耗,有效弥补了书本排空气法和排水法在该复习环节的局限。实验过程如图3和表1所示。

图2 自制抽气仪

自制抽气仪的使用,是一次大胆创新。让学生感受到复习课上,不一定要拘泥于课本上的原有仪器,生活中有很多器材可以改进为课堂上的实验器材,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图3 实验过程

表1 自制抽气仪抽取、检验包装袋内气体步骤

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将注射器活塞推至底部,排尽空气,再抽取包装袋中气体。拔下塞子,伸入燃着的木条。若步骤二中小木条熄灭,则吸入澄清石灰水,再重新吸入包装袋内气体。

4.重视板书设计 课堂美不胜收

板书是对一节课的高度凝练,考验着老师的基本功。复习课的板书不能是流水账般的记录,也不能是寥寥几个字的敷衍。需要通过精心的推敲设计,形成条理清楚、美观大方,能体现出教学艺术的高质量的板书。

可以根据复习内容的需要,设计出各式各样的板书。如可以设计成“树形”的板书:用彩色粉笔画出树的大体轮廓,将复习主题写入棕色的树干,围绕主题的各大知识点写入绿色的树叶中。这样如画的板书定能高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美的感受。或者还可将板书设计成“鱼骨头形”的板书。鱼头是主题,鱼骨头的主体鱼刺上写入各个知识要点,鱼尾是小结,这样类似于总-分-总的板书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板书的设计在一节复习课中,是画龙点睛之笔,可以提升整节课堂的美感,同时富有创意的板书更是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国土资源网络舆情监测与应对处置探析(路雄英) ........................................................................................5-31

创新的复习课堂,不能只停留于表面的形式热闹,还需要不断潜心研究,设计出一节节有张力、有深度、有思想的好课。要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产生更多更新更深的认识,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参考文献

[1] 徐宾.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学化学教与学,2017(4):17-19

[2] 张月清.如何上好初三化学复习课[J].读与写,2015(21):324-325

[3]詹发云.“基于问题探究证据推理”的教学设计——以“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为例[J].中学化学教与学,2018(3):13-16

[4] 万延岚,卢巍.对化学复习课的重新审视与思考[J].化学教学,2013(5):10-13

[5] 赵奎,杨洋,朱鸿博.化学创新实验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管理,2018(5):32-3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