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诊断学——绪论

 康泰wjr图书馆 2019-11-28
青医君整理知识点,必须学习


1.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是

A.整体审查

B.司外揣内

C.以常衡变

D.见微知著

2.下列望诊专著中,属于明代医家所著的是

A.《伤寒金镜录》

B.《伤寒观舌心法》

C.《望诊遵经》

D.《辨舌指南》

答案:BCD、B

中医诊断学  第一单元绪论

要点一、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整体观念、相互联系认识基础之上的。

具体有如下三点: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

(一)司外揣内

指疾病表现于外的症状、体征;内,指脏腑等内在的病理本质。即通过诊察其反映于外部的现象,便有可能测知内在的变动情况。《灵枢.本藏》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说明脏腑与体表是内外相应的,观察外部的表现,可以测知内脏的变化,从而了解内脏所发生的疾病,认识了内在的病理本质,便可解释显现于外的证候。这一认识与近代控制论的“黑箱”理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二)见微知著

语出《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微,指微小、局部的变化;著,指明显的、整体的情况。见微知著,是指机体的某些局部,常包含着整体的生理、病理信息,通过微小的变化,可以测知整体的情况。临床实践证明,某些局部的改变,确实有诊断全身疾病的意义。因而有人说,中医学含有当代“生物全息”的思想,认为人体的某些局部,可以看作是脏腑的“缩影”。

(三)以常衡变

以常衡变又称以常达变,常,指健康的、生理的状态;变,指异常的、病理的状态。以常衡变,是指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

要点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正确运用科学的诊断思维方法,才能在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中找出疾病的根结所在,才能确诊无误。中医诊断的三大原则有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

(一)整体审察

整体审察,是指诊断疾病时,重视病人整体的病理联系,同时,还要将病人与其所处环境结合起来综合地判断病情。因此,整体审察可视为整体观念在中医诊断学中的集中体现。

1.整体审察的理论

依据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在的脏腑与体表的形体官窍之间是密切相关的,整个人体又受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人体一旦患了疾病,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全身;精神的刺激可以导致气机甚至形体的变化,脏腑的病变可以造成气血阴阳的失常和精神活动的改变等,任何疾病都或多或少地具有整体性的变化。

2.整体审察的含义

(1)通过诊法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时,必须从整体上进行多方面的考虑,而不能只看到局部的痛苦。要从整体上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脏腑气血阴阳的变动状况,不仅应对局部的病状进行详细的询问、检查,而且要通过寒热、饮食、二便、睡眠、精神状况、舌象、脉象等了解全身的情况。

(2)要了解病史、体质、家庭、环境、时令、气候等对疾病有无影响。

(二)四诊合参

四诊合参,是指四诊并重,诸法参用,综合收集病情资料。

1.疾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临床表现可体现于多个方面,必须四诊合参,才能全面、详尽地获取诊断所需的临床资料。

2.望、闻、问、切四诊是从不同的角度检查病情和收集临床资料,各有其独特的方法与意义,不能互相取代。

(三)病证结合

中医诊断包括辨病和辨证,中医的诊断结论由病名和证名组成。病与证是疾病诊断的两个不同的侧重点,辨病是探求病变全过程总的发展规律,认识贯穿疾病始终的基本矛盾;而辨证则是识别疾病某一阶段的主要病理症结,抓住当前疾病的主要矛盾。中医历来既强调辨证,也不忽视辨病,把辨证与辨病结合起来。

1.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

2.证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所作的结论。

3.病注重从贯穿疾病始终的根本矛盾上认识病情,证主要是从机体反应状况上认识病情。辨病有利于从疾病全过程、特征上认识疾病的本质,重视疾病的基本矛盾;辨证则重在从疾病当前的表现中判断病变的位置与性质,抓住当前的主要矛盾。

编辑:刘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