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会计者,最迷惑的就是“借”和“贷”。为什么有的科目“借”表示增加,有的科目“借”表示减少呢?这是个逐步磨炼体会的过程。 掌握“借”和“贷”的基础是弄清会计科目的分类及含义会计科目分为五大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这五类会计科目有二组平衡公式: 收入-费用=结余(公式一)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公式二) 由于结余是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因此可以将二个公式代入合并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移项得: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公式三) 左边的资产、费用类科目为同一性质,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右边的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科目为同一性质,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 这个概念要死记,不要问为什么,这就是规则。 在保持公式三左右平衡的前提下, 当发生一笔经济业务,涉及到公式三等式的一边时(例如只涉及资产、费用二类科目),这二类科目必须一个增加一个减少,公式三才能保持平衡。 当发生一笔经济业务,涉及到公式三等式的二边科目时(例如涉及资产、负债二类科目),这二类科目必须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公式三才能保持平衡。 上述描述,就是借贷记账法的基本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同类账户有增有减,异类账户同增同减。 只有遵守这个规则时,会计平衡式才能成立,这也是会计工作的基础。 而我们要理解“借”和“贷”,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就需要知道会计科目的性质分类,并通过反复练习掌握各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