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用光影造梦,金属木石不再冰冷

 youxianlaozhe 2019-11-29


奥托 · 昆泽里《DieSchonheitsgaleri Suzy》,75 × 62.5cm,1984 年

首饰早已不仅是身体的装饰,也不仅是昔日眼里财富与地位的象征,不仅是精雕细琢的工艺。「我们知道的越多,对生命的了解就越少。」被称为荷兰艺术概念首饰先驱的 Ruudt Peters 这样说。今天,我们带来的这些有生命温度的作品,不止是首饰。不妨斟上一壶茉莉香片,听听背后光阴的故事 ......

早在上世纪中叶,出生于 1928 年的德国金匠(Hermann junger),在一板一眼的金工劳作中就了解到:这些精确的横平竖直应该是属于机器的,而不是人的义务,人应该是一种鲜活的存在——有血有肉,有情有梦。

赫曼 · 荣格 1958 年作品

于是,在一隅安静的金工室,他逐渐抛弃了传统饰品的繁复华丽,而是打破常规,将人的思想放入作品,给冷冰冰的金银注入生命,包豪斯和后现代的美感,无数汹涌着的情绪和想法,尽在期间。

赫曼 · 荣格 1979 年作品

后来他的徒弟,1948 年出生于瑞士苏黎世的艺术家,如今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客座教师奥托 · 昆泽里(Otto K ü nzli)进一步打破了首饰的界限,他说,「黄金可能足以象征一切,太阳、无限、神圣,但是澳洲的原住民却聪慧地说出:你不能吃它。但它总是从黑暗中来,从石头、山峦中显现,代表着光芒 .....」

奥托 · 昆泽里 1984 年作品《DieSchonheitsgaleri Suzy》

从黄金宝石到树脂、木块,他用令人惊喜的颜色、触觉与肌理,诙谐幽默地表达了对规则的突破,将情绪、人生与荒诞幽默推向极致,开创了当代艺术首饰的先河。

在他看来,首饰作为身体的一部分,有着生命与情感的体验,同时也有着自主的审美。「用一个带有一丝欺骗感的简单审美,这个用墨条制成的吊坠就展示出了朝生暮死、传统、永恒和优雅。然而它又是脆弱的:即使最小的雨,也能让它溶解,最后成为某个穿戴者身上的一幅抽象毛笔画。」

奥托 · 昆泽里 1980 年作品,《烟灰墨块》吊坠

他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比如《Ring for Two》(两个人的戒指)中,他将两个人之间无形的距离变成可见;

奥托 · 昆泽里 1980 年作品《Ring for Two》

比如用 48 件已被戴过的结婚戒指创作而成的项链,叙事性远远超过它的形式感—— 48 对爱人分别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这本身就足以让人浮想联翩。

奥托 · 昆泽里 1985 年作品

突破的道路上不止他们。被称为荷兰艺术概念首饰先驱的 Ruudt Peters 也在作品中注入灵魂与生命体验,认为「所有的首饰都是相互关联的,是由事件的流动过程和各种灵感共同产生的」。

Ruudt Peters2015 年作品《IAM》

再往后,还有设计师 Dukno Yoon' 会动的首饰 ',将机械结构与运动方式融入到首饰设计当中,首饰与手指结合化身为飞翔的小鸟,与佩戴形成了亲密的互动关系。冰冷的机械,也注入了柔和的情感。

Dukno Yoon' 会动的首饰 ' 系列作品

东方的生命体验:飞花摘叶皆有情

的确,首饰终日与人体摩挲,感受肌肤温度,本身就和人本身有很深的联系,冥冥中承载着生命与情感——当首饰变成了对生命、时光的体验与记录,这样的创作,在一向「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中国,表达形式应该同样甚至更加动人。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首饰艺术还是传统的形式为主,开荒与转机要从 2004 年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作品《对话与独白》说起。

这组饰品以银为基本材料的手工精铸而成,结合了巴洛克珍珠(即不规则形状珍珠),弯曲不规则的造型更接近自然中的生物,带有温暖柔软的意味,传达出生命和情绪的美感,和前文的大师们异曲同工。

这组作品的作者——中央美术学院首饰专业的创始人滕菲老师,在自传《光阴集》说,「金属向来给人的感觉是冰冷、机械、锋利,而在我的作品中,我试图让它呈现出不同的姿态来,小心地保留了指纹的印迹 .......」,从而把首饰变成联结个体生命与思考轨迹、精神需求的载体。正是这种想法,渗透在她所做的 ' 国礼 ' 中,带给各国的女性元首和第一夫人们。

滕菲 ' 飞花摘叶 ' 系列作品,从左到右分别赠予时任俄罗斯第一夫人梅德韦杰娃、巴西女总统罗赛芙、美国总统奥巴马夫人

同样是雅致而温润的银质曲线搭配巴洛克珍珠,同样是指纹的痕迹和弯曲造型,梅花的姿态浑然天成,对生命自然情感的探索表达同时自带东方式的典雅含蓄之美。

滕菲 ' 飞花摘叶 ' 系列作品,从左到右分别赠予时任葡萄牙总统席尔瓦夫人   法国总理菲永夫人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夫人

然而提起滕菲,不应只是中国当代首饰艺术的奠基人,国礼的设计者,央美首饰专业创办者这些华丽的名头,也不应是学版画出身、在德国柏林艺术大学留学时转而爱上首饰艺术的才女,而是一个真正生活过的人,对待生命与时光,日出与日落有着极为深刻细腻的体验。

1993 年,滕菲(右)于柏林联展现场

这个在江南水乡长大的女子把自己的生命体验比作 ' 天梯 ',在梯子里埋存有许多与自己生活休戚相关的小东西。「如一根儿时的蜡笔、一颗彩色的玻璃球、一枚少先队队徽、一辆小汽车、青年时代的一块表 ...... 一捧茶叶和一片集成电路板……我在想,人生的痕迹可能就是这些在无意间留下,却又在搬家时被我们从落满尘土的一角发掘出来的东西。拾起东西,置于掌心,任凭思绪游弋 ......」

那个夏天的光阴与暗香

也正是这种细腻的生命情感体验,有了她带给我们的那个夏天,光阴荏苒中暗香浮动。《那个夏天》指的是 1988 年的夏天,那时候滕菲初为人母。很多年后她为自己设计制作了这一款首饰,银色的 choker 紧紧围绕脖子,带着一大块如血般殷红的漆雕——形状来源于剖腹产的疤痕。

从身体与个人体验出发,探索生命与自然、时间、光阴的关系,让外在的首饰与个体内里的精神共生,这正是滕菲对首饰艺术的理念。她把人生时空的忧切情怀统一在和谐浑厚的首饰设计意象中,正所谓「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盖阳气萌而玄驹步,阴律凝而丹鸟羞,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深矣。」

滕菲作品《磨玉》

后来的作品《梅香》更体现这种精神,深刻表现了由人事代谢而对古今往来的自我觉醒式的探索追求:苍老遒劲的梅树已经是「竹篱茅舍自甘心」,却砥砺重生,抽出来一枝新芽,似有疏影横斜,暗香浮动。

「小心守候岁月,'变化’却还是不知不觉附着于身,人的经脉、骨骼、肌肤、精力都被时间作用着,就像生活的改变一样的抽象,其过程是肉眼看不见的,而结果却往往触目惊心。」酷爱老庄学说的滕菲如是说。在这样的基础上,她制作了光阴系列,把光斑拍摄的形态提取出来,做成项链。

而这件项链也只是个工具,交给不同的人去抛洒、把玩,最后定一个形态,每个人都可以有一片属于自己、量身定制的光阴,用手作皮带背在身上:「其实阳光是你永远不能收纳下来的,而通过这样一种转化方式,你就捕捉到、收纳了一片属于你自己的光阴,你背着它,就可以前行」

造梦永不停歇

在《光阴》之后,滕菲老师受 Lens 的邀请,再次用了捕捉光斑、凝聚时光的灵感,为雷克萨斯设计了这款镂空胸针《光之灵》:

这款胸针的形状如同「鱼鸟抑或蝶蛹」,「在诗意和谐的氛围中,幻化作光的精灵。锐利与圆钝,犀利与平和,滋养了温润的天地。」

不对称的设计,一面锐利、一面柔和圆钝。圆钝的一面镂空的小孔就复刻和发展了光斑之美,当孔洞跟后面人的衣服之间形成一个距离时,就会形成一种穿越和留白。

而锐利的一面,金属镂空上加了透明珐琅,宛如哥特式教堂玫瑰花窗上镶嵌的花菜玻璃,在阳光照耀下的投影也是如梦如幻的彩色。

《光之灵》是和雷克萨斯的联名,左边这些琉璃金属镂空与雷克萨斯 LS 内室设计 ' 鹤羽折布 ' 的结构形态和灵感都很有相似性。

雷克萨斯从传统折纸工艺中汲取灵感创造的 ' 鹤羽折布 ' 内饰,通过精准的折叠呈现出具有独特光影效果的立体纹理。

当光线照射 ' 鹤羽折布 ' 时,光和影的相互作用在门板上形成三维图案,就像《光之灵》的斑驳镂空在阳光下的倒影,带着光阴的温度。是的,不止首饰不是冰冷的金属木石,汽车也并不是冷冰冰的机械,而是承载温度与情感的载体。

一个是将艺术与情感注入产品的豪华汽车及生活方式品牌,一位是将情感融入手工饰品的艺术家,雷克萨斯与滕菲,都是在用各自的 ' 匠心 ' 精神打造不同领域的艺术品。双方的跨界合作是以一种柔性的方式传达了品牌对艺术的、文化的、审美的理解与追求,将品牌自身价值予以艺术再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