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湖遗址刻画符号:专家解读为是个“目”字。初步测定是公元前6000年刻画。从材质和符号的形态来看,与公元前1800年左右出现的甲骨文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似乎可以证明,甲骨文的创造也是有源头的! 贾湖骨笛:有些骨笛至今还能演奏,这说明,早在8000多年前,中国的先民们就已经“文采斐然”了! 良渚陶罐上的刻画符号:这是分布在陶器碎片上的符号,看起来非常规整,已经具备了“文字”性质。 良渚玉器上的刻画符号 仰韶文化出土的刻画符号,距今约5000-7000年。 大汶口刻画符号,距今约6000-4500年。 山西临汾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文”字扁壶,距今约4500-4000年。 丁公遗址距今约2200年。 黄帝书:三皇五帝时候有文字,创造者是仓颉。仓颉创造了文字,鬼夜哭,天雨粟,成了惊天动地的大事。目前这两种观点都很难推翻,三皇五帝时候大约距今约5000-4000年,由以上“符号”可以看出,就算不能与“三皇五帝”时期逐一对应,也能旁证“三皇五帝”时期有文字的可能性!这是古书上记载的仓颉书,又称为“黄帝书”。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刻画符号:夏朝是中国古籍里明确记载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古书上所谓的“信史”,但迄今为止没有发现大规模成系列的文字,只是出土了一些这个时间段内的“刻画符号”。 夏禹书。 岣嵝碑:夏朝文字,记载的是大禹治水的事迹。 甲骨文距今约3800多年。商朝文明有文字、青铜器,有众多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大型城市遗址,这一点已经得到国际上公认,没有任何问题。 甲骨文以后,中国汉字发展就进入纯熟阶段了。周朝由于青铜器更发达,为了表功记事,很多青铜器上都有铭文,因此我们现在称周朝的文字之为“金文”,金文是对甲骨文的继承和极大发展。 春秋各诸侯国的文字。 “鸟虫书”。字体优美,变化多端,看起来有“鸟”和“虫”的形体。又称为“蝌蚪文”。其实所谓的“鸟虫书”、“蝌蚪文”,就是春秋战国时代的“美术字体”。 这是刻于秦穆公时期的石鼓文,大篆,中华国宝之一。 李斯撰写的碑文,小篆 众多楷书大家迭出——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为后代的文字书写创立了至高标准。现在的汉字,是联合国5种常用语言文字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