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慢性胃炎中医经验方,您想要吗?

 河南豫东中医馆 2019-11-30

慢性胃炎属于一种常见的胃病,并且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引起本病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胆汁反流、幽门杆菌感染以及刺激性物质等。临床症状表现并不明显,或者表现为消化不良的症状,以腹胀、反酸以及上腹疼痛等表现为主。本病容易反复发作,随着病情的发展,很可能会发展成恶性病变,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危害,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很关键。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疗效好,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50例患者均为慢性胃炎患者,男性25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34~76岁;症状:胃脘疼痛,久治不愈,肋胁胀满,食少口干,舌淡红少苔,脉弦;中医辨证为阴虚肝郁型。

治疗方法

处方:白芍、沙参各20克,茯苓、山药、石斛、海螵蛸各12克,麦冬、佛手、浙贝母各10克,甘草5克。

加减:有痞满现象者,加郁金、鸡内金各6克;出现灼烧感,加珍珠粉(先煎)、瓦楞子(先煎)各10克;嗳气者,加乌药、百合各6克;有胃痛较重者,加延胡索、沉香各10克;食欲差者,加麦芽、谷芽、山楂各9克。

用法: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每日1剂。连续用药治疗两个月。

沙参

石斛

海螵蛸

白芍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

治愈:黏膜病灶完全恢复,临床症状消失;

有效:有效改善了患者的黏膜病灶,症状有所缓解症;

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变,甚至有加重现象。

治疗结果:治愈22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

体会

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诱发本病的原因有很多,治疗不彻底很容易复发,导致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本病一般采取西药治疗,但是用药时间长,很容易产生耐药现象,治疗效果并不明显,而且复发率较高。

在中医学中把本病的范畴归为“胃脘痛”,认为导致本病的原因在于饮食不规律、素体虚弱以及情志不舒。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养胃行气、疏肝降逆。方中的具有养胃滋阴功效的是山药、石斛以及沙参等;起到镇痛作用的是白芍、甘草;起到养护脾胃功效的是茯苓。同时甘草还能够调和诸药,最终起到调和脾胃、补中益气的功效。之后再根据患者具体病症,对药方加减,辨证治疗。本方能够起到消痞散结、行气止痛、健脾养阴功效,且药性缓和。中医治疗不仅能够保护胃黏膜,而且能够积极促进胃黏膜修复,帮助患者尽快痊愈。

综上所述,慢性胃炎患者采取中药内服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并且复发率较低,故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与使用。

文字:《医药星期三》图片:网络

编辑:彭海波 周思初 曹琤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