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学家顺拐研究

 cat1208 2019-11-30



根据哈里·谢顿教授(Hari Seldon)的研究,顺拐是一种传染性的行为障碍,在学术界表现为某种对经典文本的早期误读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并在漫长的学术传播史中反复强化(《银河百科全书》,Vol. 3721,116th edition,端点市:银河百科全书出版公司,基地纪元1020年,p.211314。)今天咱们聊聊哲学家的一个顺拐案例。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体系中有一个bug。亚里士多德把主谓判断分为两大类:全称判断和特称判断。例如,“所有人是有死的”是全称的,其特征是以量词“所有”引导;“有些人是有死的”是特称的,其特征是以量词“有些”引导。一个明显的破绽是,很多判断无法归入这两类,例如“苏格拉底是有死的”。这类判断没有量词,主词是一个单称词项,后世逻辑学家把这类判断称为“单称判断”。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体系忽略了单称判断。

 


亚里士多德之后500年,亚弗洛底西亚的亚历山大 (Alexander of Aphrodisias)修补了这个缺陷。亚历山大是雅典逍遥学派的教授,首屈一指的亚里士多德文本诠释专家,他整理和重述了亚里士多德的体系,在他的阐释中,“单称判断”被视为“特称判断”的特例,简单地说,“苏格拉底是有死的”被视为“有些苏格拉底是有死的”的简写,其中的量词“有些”被省略了。在亚里士多德的原文中,有两处文本支持亚历山大教授的解读。

令李师傅惊异的是,亚历山大之后1600年,哲学家遗忘了这种正确解读。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笃定地说,传统三段论把“单称判断”视为“全称判断”的——而非“特称判断”的——特例!康老把这件事彻底搞错了。熟悉本体论的小伙伴知道,单称判断和特称判断有本体论承诺的功能,而全称判断没有这种功能,康老的这个错误是重要的学理错误,而非简单的语词失误。

 


康老对逻辑学相当重视。在论证“代议制政体”的合理性时,他援引三段论为证据。老实说,李师傅在读康老的论证时看不懂,后来发现,康老在应当使用“全称判断”时使用了“单称判断”,基于这种错误,他的论证才能“顺”下了。

康老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讲过几十轮《逻辑学》课程,算是半个专家。他对自己的逻辑学造诣非常自得,自视超越前人太多,以至于前人的逻辑学只配称为“旧逻辑”,自己的逻辑学是“新逻辑”。在后世逻辑史家看来,他对逻辑学的贡献相当有限。康老对“什么是逻辑”提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定义,流传至今,除此之外,他的逻辑学著述价值不大。

康老在哲学史上有“蓄水池”之誉,如果蓄水池出现污染,后果相当惊人。康德哲学诠释专家在解析《纯批》相关文本时,对“单纯归于全称”的论述照单全收,以这种方式,康老的误读流传至今。为了写这篇瓜文,李师傅检查了十来本中外大牛解析《纯批》的名著,不出意料,这些大牛都没发现康老的错误。直白地说,康老在研究三段论时走顺拐了,而后世大牛都被康老这位超级大牛带顺拐了。

 


这种顺拐效应不仅限于哲学界,好多逻辑学大牛也“中招”了。《纯批》之后百余年,凯恩斯(John Neville Keynes)出版《形式逻辑》,在这部权威教程中,凯恩斯教授延续康老的说法(这个凯恩斯不是经济学大师J. M. 凯恩斯,是后者的老爹。)此外,逻辑学大师塔斯基也沿用此说。

康老本尊为什么会顺拐呢?李师傅的猜想是,康老在研究三段论时,既没有读亚里士多德的原文,也没有读亚历山大教授的诠释本,而是借助某部权威著作(大概率地是某部权威教程),这部引领康老的权威著作已经弄错了,连累康老也弄错了。进一步说,这部引领康老的著作又是如何顺拐的呢?小伙伴们当然猜到了,这位权威同康老一样,没有利用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教授的文本,而是诉诸于另一部先前的权威著作。顺拐链就这样传递下来。

当代科学界对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相当谨慎,理由之一是,意外制造出来的某种恶劣基因有可能污染现有物种的“基因池”,并传播失控。在学术界有同样的风险。

 


亚里士多德的光华过分耀眼,以至于后世受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束缚,史家甚至有“权威崇拜抑制学术进步”的指责,公允地说,责任在于后世对思想的误用,而非思想本身。同样的评价适用于康德。

要是小伙伴们对顺拐现象还有余兴,李师傅补充两则。

其一是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中的两个词——“Sachlage”和“Tatsache”。前者译作“事况”,后者译作“事实”,二者有重大区别。前者与一般而言的命题相对应,可以是发生的或不发生的;后者与某一类特殊的命题相对应,是发生的。李师傅读学生论文时经常发现,在应当用“事况”之处出现了“事实”。其中缘由,亲们自行脑补。

其二是蜡块说。此说是一个比喻,用来解释人类心灵的感知能力:感觉对象(外物)在人心中留下感觉印象,正如一枚金属图章在蜡块上留下印记。哲学史教科书通行的说法是,亚里士多德发明了蜡块说。实际上,柏拉图曾提出此说,并称此说延承自荷马。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的说法上附加了“形式”与“质料”的区分,除此之外,二者的说法无异。发明权属于柏拉图而非亚里士多德,那么,权威著作如何搞错了?

据专家考证,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把发明权归于亚里士多德,而后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承袭黑格尔,苏俄哲学史权威承袭列宁,天朝哲学史权威承袭苏俄。前日李师傅参加博士答辩,在一本博士论文中见到对蜡块说的论述,想提问,咬咬牙忍住了。

做人要厚道,吃瓜要开心。权威崇拜要破除。

来,吃瓜。

(图片来自必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