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觉心理 || 源自于观察的心理变化 -秦 汉

 涤砚堂 2019-12-04

视觉心理

               __秦 汉

调色,源于对世界观察的心理变化。坡·柯克拜在《诗.画》(Painterly Poetry)中说:“绘画是我们在处理事物时的最远延伸,日常困扰挑动着我们的焦虑。光线就是困扰,困扰亦是光线。当光与时间相结合,就能突破自我。”

形式作为一种视觉知觉方式是人类认识世界与生命的直接途径。艺术家对图案的设计是经过理性艺术的构想,以突出视觉形式的图形样式而表达出来的心理感受接收到足够的视觉信息后,结合作者本身的心理感受才能够创造出好的作品所以视觉图案的形式与心理活动因素与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不同的图案又能呈现出创作者不同的心理诉求。我们不妨从视觉形式美出发探究它与心理情绪活动的关系。

柯克拜先生对景物的理解、自然光的敏锐以及色彩的感受可以追溯到他在哥本哈根大学求学时对自然历史和地质的研究,在上世纪50年代他在学生时代多次参加了探险队,远及北极和格陵兰岛。与他画家经历同样重要的是在1970年代他对建筑学的研究。他是激浪派(Fluxus Group)的成员,在1960年代深受流行艺术的影响。在哥本哈根艺术实验学校,若干柯克拜先生的激浪派思想活动从内到外地影响了空间设计的理念,同样也影响了对天生自然和人工的认知。同赏一处风景,初来之人欣赏其美丽,久住之人感觉而平淡等等。

当然,也不凡有一些共同的反应,它本身基于外在的图像像特征和人文历史特征,以及地域原因等在不同维度上会对部分群体产生相同的心里感觉或反应,正如雨过天空出现的彩虹等等自然现象,人们的审美还是有共性的;又比喻人们看到龙的图形,英国民众觉其邪恶而恐惧,中国民众则将自己作为龙的传人而感到骄傲等等。视觉心理的学术探索对于审美学的研究的意义很重大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便是视觉心理学的典型,在美学意义上所引起的诗情感收是让人赞叹不已的。

拜读过柯克拜先生的画作之后,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使我陷入一种缓慢的、青涩的、深刻的沉思,一种心灵高度敏感的状态……让我勾想起翻锄泥土的新气息,林子里的湿漉的清凉,雾霾下小憩之后嘴里干涩的金属味道,还有一种开车时迷失在陌生而又熟悉的乡村小道上的感觉……柯克拜先生的画作有些是抑郁的,甚至沉重而黯淡的感觉,像是隐约能感觉到它内心深处饱含着一种欲将发泄的激动。有时又透露出一种感恩,一种阳光喜悦的萌芽状态。

外界的图像通过视觉感官收集与过程中引发的心理机理反应,是一个由外引向内心的传输过程,但这个过程比较曲纵复杂,因此,自然图像的丰富程度与变奏,内在的心理机能也会跟着变得尤其复杂,二者之间,在互相链接过程并且发生演化时建立起了千丝万缕的兼容关系系。故而不同的人不同形象,以及相同的形象相同的人等,不同的人相同的形象和相同的人不同的形象产生的心理变化是截然不同的。比如同是观赏一簇花,当人开心时会觉其艳丽,而悲伤时又会觉得又凄婉的感受。   

 在绘画方面,艺术家也可以为此描述为“沉淀的过程”。绘画时探索自然和抽象表达之间的联系时,很经常性地回溯到风景主题进行技法层面的发明和创造,更重要的是试金石而进行艺术与历史背景的对话,特别是在现代抽象主义、十七世纪荷兰静物画、北欧风景画和拜占庭艺术等方面,立足于绘画艺术创作,同时要启发对科学、艺术、历史和人文的深度兴趣爱好,这些难能可贵的综合性素养进行沉淀。

坡·柯克拜先生又说:“对艺术历史的了解比单纯的创作更为重要,能弄清楚历史背景比苍白的创作更好,空洞的创作是失败的。如果能搞清楚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布局就能对我们的文化进行很好的描绘。不仅仅像空玻璃器皿、即将被食用的食物、熄灭的灯火等的符号标识;画面的光从何而来,是在画面内吗?是来自于熄灭的蜡烛吗?我认为是后者,是熄灭灯火的辉映。”

借助一个自然图像地质波动的术语和立意上呈现分层和侵蚀结构,将他们融合在一起,通过各种不以为然的材料更进一步表征想法和刻画,也就是在艺术背景和自然图像的同时进行对话。理查德·希夫先生评述柯克拜:“要去圆满一个思想或形式直至最终,尽管有据可循,但柯克拜先生仍指出自然界中几乎没有完美的晶体(无论是冰还是其他)。也许缺憾,但这就是本质,正是因为这样才显得更丰富、更复杂、更引人入胜。”

通过抽象的形式来展示完全不同的另一面,四方的形状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既非人物,也非风景。这些中性的几何图案中,达到充分展现各种传记性、个人风格、以及值得谈论的艺术语言,简直就是人的心理活动和自然图形的艺术倒影。

作者秦汉

独立艺术人,

祖籍湖南双峰,

毕业于中央美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