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谱》学习秘笈,这样学不想入国展都难

 三平斋 2019-12-04

《书谱》学习秘笈,这样学不想入国展都难

米芾《书史》云:“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书谱》不仅是草书名作,更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书法理论著作,其地位无须多说。我只是想结合自己学习《书谱》的过程粗浅地谈一下个人体会,谈不上经验,更不是指点,算是自我学习小结吧。

自己虽写草书多年,但之前从未临过《书谱》,我非对《书谱》有“偏见”。只是觉得二王一路虽为经典,但审美疲劳,凡二王一路有意避而不学。 此次接触《书谱》实属“意外”。本来已经开始写怀素《小草千字文》了的,后因故临时手边又失此帖,无奈选择 《书谱》临习。

至今天刚好学《书谱》满月,自刚开始,我便一直用六尺条屏来临,而且是通临。一个月时间约莫临过二十遍左右,算是抄得比较多也比较快的。期间并未进行过以《书谱》为基调的创作,最多只是以创作的方式在临,所以我不敢保证现在可以尝试出帖,但我相信下一步我可以进行一些尝试。

《书谱》学习秘笈,这样学不想入国展都难

下面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谈一下临池心得,在总结自我的同时,也请方家批评赐教。

一、临前准备

经常写草书或者对草书较熟的可能无所谓,因为草法一入眼心中就有数,但对草书了解甚少的朋友,应有前期的准备工作,那就是读帖先了解草法,如果连其字都不认识,盲目来临,最多只能画出来,脱离书写性,形再象,也只有形无神。

《书谱》学习秘笈,这样学不想入国展都难

二、笔法特征

《书谱》笔法属二王一路挺健秀丽、一拓直下的笔法,与颜真卿篆籀绞转用笔完全不同,这要求我们临《书谱》时下笔果敢爽利,中侧并用。对基础不好或笔性不好人来说,短时间是难以掌握和运用的。练习《书谱》需要有较好的运笔和控笔能力方能写得轻松浪漫、神采飞扬。

《书谱》学习秘笈,这样学不想入国展都难

三、书写工具

至于孙过庭时期用什么笔,很多书论上都进行过论证,这里就不必说了。个人觉得以兼毫或羊毫加健的毛笔较为合适,软硬适中便于使转。我一直使用一款机制六尺屏毛边纸来临,经济又好使,而且我常常正反面都写。之所以用六尺屏,是认为纸大可以制造创作效果,无论作手卷还是条屏写都可以。至于墨建议用磨墨或牛皮胶手工墨最理想,使于流畅书写不滞笔且墨色丰富。

《书谱》学习秘笈,这样学不想入国展都难

四、书写姿势

有书论提到晋为“斜”执笔,唐为“正”执笔,此处正斜是因坐姿随桌椅的变化影响到执笔方式。通过近段强化式的临习,认为以坐姿三指执笔(执钢笔手势)最为合宜。临《书谱》不宜写得过大,4厘米左右单字较为适宜,这可能与二王一路笔法有直接关联,不象颜真卿、怀素的字可以写很大不失其味。字小坐姿易于掌控、三指执笔易于使转且写久了手腕不累、笔杆经常向右适当倾斜易于表现中侧锋随意切换。

《书谱》学习秘笈,这样学不想入国展都难

五、临创结合

《书谱》横接近9米,但纵只有27厘米。因当时条件限制,实际上是用类似于我们现在的A4大小的纸书写后拼接的,整体章法上未有明显动作,可以说章法平,按我们现在的创作眼光来看,章法处理肯定是不足的。如果我们用大面积的纸来照书谱实临,既使临得很好,得出来的结果可能是有神少韵味。这需要我们在对其笔法及字法掌握较好的前提下,在临摹的时候必须融入创作思维,按现代尚式的要求进行有机处理,实际上是在逐步把自己向创作的道路上推进。这样以临带创处理后,点线面存在的方式和原作比可能发生了改变,但其用笔与结字还是《书谱》的,与原作比,画面生动,更具神采。

这种临创结合的学习方式,需要打破原作结构及节奏,有以下几点我们可以逐步尝试并调整。一是大小与粗细;二是断连与字组;三是墨色与块面;四是点线面的组合承接;五是正欹疏密的对比统一;六是中侧并用甚至破锋散锋;七是快慢与节奏。当然,需要进行再创作的手段远不止这些,这需要我们在不断训练的过程中随时请教、发现、解决、体会这些手段在临摹过程中体现出的效果和所起到的作用。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当创作来临的时候,或许别人不会说我们只是集字了。

《书谱》学习秘笈,这样学不想入国展都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