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汉字8000年发展简史,一文带你了解

 云锦居士 2019-12-04

汉字作为我们记录语言、交流思想的工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信息。中国汉字发展虽然漫长但却从未中断,具有完整的演变与发展脉络。我们来给大家梳理一下中国汉字的发展史。总共可以分为六个大阶段,让大家可以非常明晰地了解中国的汉字发展。

汉字的起源——贾湖刻符

随着原始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祖先群体开始慢慢出现组织架构,而在这发展过程中,就模仿事物的形状画画来记录事情,表达意思。这些图画是他们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和认识。其表意的特征更是古代生产生活、自然地理、社会风俗的真实写照

后来,聪明的祖先们把图画简化,把形式固定下来,渐渐地演变成了最最古老的文字——象形文字。中国最早的字符是出自于贾湖遗址。

中国汉字8000年发展简史,一文带你了解

20世纪六十年代初,在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发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前期重要遗址,提供了连接黄河中游至淮河中下游之间新石器文化关系的一个连接点。

中国汉字8000年发展简史,一文带你了解

在这里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就是出土的龟甲上契刻的符号,从其形状看,具有多笔组成的结构,应承载契刻者的一定意图,多数专家却认为那些符号是有意识刻画的,但不能确证为文字,但毫无疑问,贾湖刻符是中国汉字的起源,商代甲骨文的历史源头探索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中国汉字8000年发展简史,一文带你了解

因为专家研究发现,8000年前贾湖契刻与比它晚四、五千年的殷墟甲骨文有着惊人的相似,一是书写工具相同,皆以利器为工具把符号刻在龟甲、骨器上;二是作用相同,商代甲骨文是用来记载占卜内容的,而贾湖契刻也与占卜相关;三是造字原理相同,贾湖契刻是事理符号,而甲骨文的事理文字很多。

刻符结构为“横”“点”“竖”“撇”“捺”“竖勾”“横折”等笔画,书写特点也是先横后竖,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里后外,与汉字基本结构相一致。有些契刻符号的形状与其4000年后的商代甲骨文有许多相似之处,以下图的“目”字为例。

中国汉字8000年发展简史,一文带你了解

左一为“目”

中国汉字8000年发展简史,一文带你了解

从8000年前的贾湖刻符、到7000年前的双墩符号、5000年前的大汶口符号、4000年前的龙虬符号,构成了淮河流域字符体系。淮河流域文化对商代文化的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在河南南部、安徽西北部正是夷夏商交会地带,也是先商文化的最南分区,因此,淮河流域符号体系对甲骨文的形成,应产生过很大影响,在中国文字史、汉字起源史上有重要地位。

中国汉字8000年发展简史,一文带你了解

汉字走向成熟—甲骨文

虽然在商代之前还有夏朝,但是目前并没有发现夏朝文字,从中国目前出土的甲骨文来说,甲骨文标志着中国汉字已经开始慢慢走向成熟,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

中国汉字8000年发展简史,一文带你了解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 》中对古文字构成规则提出了概括和归纳:

象形者,画成其事,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甲骨文是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出土在河南安阳小屯一带,因为这里曾是商代后期商王盘庚至帝辛的都城,史称为“殷”。商灭国,遂成为了废墟,后人便以“殷墟”名之。因此,甲骨文也称“殷墟文字”。其内容绝大多数是王室占卜之辞,故又称“卜辞”,或“贞卜文字”。这种文字基本上都是由契刻而成,又称“契文”、或“殷契”等。

中国汉字8000年发展简史,一文带你了解

甲骨文的发现时间很早,在汉代就已经有发现“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但是一直没有人认为这上面的是字,直到1889年由王懿荣发现,学者才开始对其重视并且进行研究,根据1989年统计,国内外目前共存在甲骨154604片。

中国汉字8000年发展简史,一文带你了解

无论象形文字, 象意文字, 形声文 字, 假借文字, 从甲骨文的形体结构和写刻结构,都可以看出它的精巧,它有一套严密的造字系统。

根据胡厚宣老先生的研究:

像甲骨文人字,本象侧面的人形。突出它的脚,就形成了翘企的“企”字。突出它的头,就成了元首的“元”字。再把它的头加大,就成了大头鬼的“鬼”字。突出它的眼睛,就成了看见的“见”字。把眼睛仰起来,就成了仰望的“望”字。眼睛,上加了斜毛,就成了眼眉的“眉”字。。。头上的毛发长了,就成了长短的“长”字和年长的“长”字。

甲骨文的写刻极具艺术性,也是中国书法的起源,商代契刻 卜辞, 有单刀, 有双刀, 有复刀。 刻划内大字涂朱, 小字涂墨, 有的一片甲骨上, 有的涂墨, 有的涂朱。 记事文字有的还镶有松绿石, 象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宰丰骨”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藏的“虎骨刻辞” , 原来都填有松绿石。

中国汉字8000年发展简史,一文带你了解

宰丰骨

可以说,中国的文字系统在甲骨文时期就已经趋向成熟,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造字规则,后来的中国汉字都是一个不断增加、优化的过程(比如对古文字体异众多情况的解决)。

金文的发展:因为诸侯分封,文字出现差异

金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体名称,指的是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朝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中国汉字8000年发展简史,一文带你了解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末期,下至秦灭六国,约8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

金文的书体,一般称为大篆或籀书,也有称为古籀的。籀是周宣王时的史官,籀书即为他所写的字书。青铜器铭文是按照墨书的原本先刻出铭文模型的陶范,再翻范铸造出来的。由于商周时期已有很精湛的青铜铸造技术,所以翻铸的金文一般都能够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墨书的笔意。因此,商周的金文实际上是一种墨书的书法艺术。

中国汉字8000年发展简史,一文带你了解

字体古拙

但是随着西周分封诸侯国,七国的文字虽然都源于西周王室的金文,语言也源于西周的雅语,但各国文字其实都有一定的差异性,。韩赵魏三国从晋国分裂而出,晋国本为姬姓诸侯国,因此三国文字相近,语言相似。燕国王室与西周王室同宗,齐国是姜子牙后代,楚国是周王室册封的国家,秦国是东周开国诸侯,因此在周王室的领导下,语言文字相似,但在不断的伟承中又各有不同。

中国汉字8000年发展简史,一文带你了解

东方六国认为秦国是蛮夷,但是秦国却是周文化的正宗继承者。原来周王室东迁后,关中平原封给了秦人立国,而秦人原本没有什么文化基础,于是在关中立国后全面采用了西周的文字与语言。最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西周文字的基础上发明了小篆字体,在全国推行使用。

秦小篆:一统六国文字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为了改变原先那种弯弯曲曲的笔划线条,整理出一种笔画匀整,便于书写的新字体。对文字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这种书写形式被称为“小篆”。

中国汉字8000年发展简史,一文带你了解

在《说文解字·叙》记载了李斯对汉字的改造过程:

“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认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在小篆字体时,因为汉字本身发展的社会诉求;再加上契合于汉民族传统的平衡对称、谐和中庸的思维模式。通过强化、分化和形符与声符的直接组合等方式,形声字开始逐渐增多。

中国汉字8000年发展简史,一文带你了解

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秦王朝使用经过整理的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但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也使古文字体异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汉字8000年发展简史,一文带你了解

汉隶:对小篆的继承发展

汉隶的发展在中国学术界是一个头疼的问题,因为汉朝存在的时间太长了,文字有一个明显的发展变化,大体来看,隶书的发展经历了古隶、汉隶和八分三个阶段(或三种形态),汉隶大致在汉武帝中晚期形成,至汉宣帝时期成熟,可以五凤元年简和定县汉简为标志;八分书法在汉成帝时期形成,至西汉末年已相当成熟,可以尹湾名谒木牍为标志。

中国汉字8000年发展简史,一文带你了解

隶变无疑是最伟大的变革。隶变是对篆体文字的简化、草化、快捷化,其结果导致字形简化、抽象化、符号化,其实到汉隶的时候,就算我们是现代人,也可以七七八八看懂上面的文字是什么。

隶书系统对小篆系统的继承与发展.有这几个方面:

1、象形表意文字向衍形表意文字的发展小篆以前的'古文'是随着实物的曲线描画出来的,因而形体各异,姿态万千;小篆是秦国通用的文字,为追求字形的匀称、整齐,已逐渐线条化、符号化了,其形体是固定的,有规律的,但并没有摆脱象形表意的成分。如'(水)',象河流之貌;'(步)',象脚印之形;'(木)',树根树冠分得很清;'(豕)',大猪的尾巴还在。而汉隶的构形已基本脱离篆书范围

2、在笔势方面,隶书系统用笔画代替了小篆系统中匀圆均称弯曲的线条,隶书系统在小篆系统没有勾挑的情况下凭空加弯,隶书系统出现波势.在结构方面,从小篆系统到隶书系统出现了四种变化,分别是省变、转变、讹变和突变。隶书的体势由篆书的狭长取纵势,变为扁平取横势。

3、 汉字随着社会的实际应用而不断发展变化,绝大多数的部首不仅是独立使用的汉字,而且还出现了变形,其中一部分可以作为大多数汉字的部首。

中国汉字8000年发展简史,一文带你了解

可以说,隶变不仅加快了汉字定型为方块字的进程,造成了汉字形体的空前的巨大的变化,而且使汉字由图画表意文字完全变成了符号表意文字,这在汉字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中国汉字8000年发展简史,一文带你了解

正楷:延续2000年的方块字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

楷书诞生于汉末,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汉末、三国时期,汉字的书写逐渐变波、磔而为撇、捺、且有了“侧”(点)、“掠”(长撇)、“啄”(短撇)、“提”(直 钩)等笔画,使结构上更趋严整。如《武威医简》、《居延汉简》等。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是字体中的楷模,所以称为楷书。

中国汉字8000年发展简史,一文带你了解

楷书出现之后,汉字尽管在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的变化、发展,但是基本上没有像甲骨到金文,小篆到隶书这样的大变。正楷字的诞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对汉字又进行了简化,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简体字。

中国汉字8000年发展简史,一文带你了解

简体字

简化汉字由来已久, 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楷书的已见于南北朝(4-6世纪)的碑刻,到隋唐时期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之为“俗体字”。

汉字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中,简繁互补是中国文字的演变规律,就以“風“来说,宋人为了在陶瓷上刻画方便,就用的是“风”这个简体。

中国汉字8000年发展简史,一文带你了解

近代简化汉字运动在五四运动就开始开始,当时倡导白话文,许多学者提出了提升国人知识水平的方法,而要提升知识水准就先提升识字率,增加识字率就要将复杂的中国字简化。简化文字获得许多知识分子的赞成,主张使用白话文的知识分子绝大部分赞成文字简化。

1949年10月10日,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成立,汉字的整理和简化也成为协会研究的目标之一。但协会成立后,人们对于新文字的热情远远高于汉字简化。但是许多学者想创立一种拼音化新文字以取代汉字,这其实对中国文化的传承性是非常不利的。

中国汉字8000年发展简史,一文带你了解

后来,这样的行动被废止,1952年2月5日,在中央教育部的筹划下,由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改组合并其他机构组成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收集民间主张汉字简化学者们的建议。

1952年3月25日,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汉字整理组成立,开始着手拟定《常用汉字简化表草案》。专家们采用普遍通行的简体字为主,辅以草书楷化的方法,选定了在群众中比较流行的700个简体字,拟出第一稿。后来毛泽东看过后却很不满意,他认为这700个简体字还不够简,作简体字要多利用草体,找出简化规律,作出基本形体,有规律地进行简化。

中国汉字8000年发展简史,一文带你了解

截止到目前,汉字的简化都是按照一套比较科学的简化规则来进行的。总共有四种方法:

一、简化原字 就是把繁体字的笔画简化,形成简化字。或部分保留 ;或局部简化;或整字改换。
二、简化偏旁 《汉字简化总表》之中,简化偏旁共14个。
三、废除今字,保留古字 “古字”产生在前,“今字”产生在后。“古字”包含的意义很多,而“今字”一般只表示“古字”多项意义中的一种。“今字”常常是以“古字”为声符,再加形符而产生。如:
云 (雲) 甲骨文本象云彩之形。但是后来被假借表示“说”义(如:人云亦云),于是古人以“云”为声符,再加形符“雨”,成为“雲”,表示云彩之义。而《汉字简化总表》简化了“雲”字,保留了“云”字。
四、合并同音字 只要音同(甚至不同),不论意义,强行合并。(有人称此为“同音代替”,不确)这种简化,是把几个字合并,由一个字形表达这几个字的所有意义。合并同音字的简化方式有两种:
1.选择笔画最少的字作为简化字,其它几个字则被作为繁体字而淘汰。因此,这个简化字不仅具有它的原有意义,而且还兼有其它几个被淘汰的繁体字的全部意义,最有名的就是很多书法家为了显示有文化经常翻车的“後”与“后”,这在古代是两个词,“後”表示方位,例如“後面”、“後来”等,“后”则是一种特定称谓,例如“皇后”、“后土”等,记得某某明星给别人题字“九球天後”这是错的,我们现在是将“後”表示的意义与“后”合并了。
2.另造一新字,其它的几个字则被作为繁体字而淘汰。这个新字具有被淘汰的几个繁体字的全部意义。比如歷和曆,歷本义是经过、越过。而曆本义是历法,推算岁时节候的方法。《汉字简化总表》将“歷”、“曆”、两字合并,简化了“歷”、”曆”,另造了一个新字“历”。“历”兼有“歷”、”曆”两字的全部词义。所以你如果想要写“历”的繁体要根据语境来写。

简化汉字是历史发展来说是一件非常正确的时期,因为有利于扫盲,普及文字,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中国汉字8000年发展简史,一文带你了解

可以说,汉字是现在仍在使用的历史最悠久的文字。现在能看到而又能认读的最早的汉字是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这已是相当成熟、相当系统的汉字了。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字像汉字那样历尽沧桑,青春永驻。古埃及5000年前的圣书字是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但它后来消亡了,有记载的古埃及文化也被深深地埋藏起来了。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也有5000年的历史。但在公元330年后,它也消亡了。历史上衰亡的著名文字还有玛雅文、婆罗米文等等。而汉字不但久盛不衰,独矗世界文字之林,还不断地得以发展,影响也越来越大。

中国汉字8000年发展简史,一文带你了解

也希望每一位都可以了解汉字之美。

参考教材:

1、古代汉语教材

2、《从甲骨文看汉字的特点》胡厚宣

3、《说文》小篆与汉隶构形的比较研究》张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