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学习紧张,压力太大,我严重失眠。个中的痛苦,实在是不愿去回想。当时的情况大致是:失眠刚开始的几天,一躺到床上去,脑子里就开始想很多事情,挥之不去,往往从一个事情联想到另外一个事情,大脑就是安静不下来。后来时间久了,就开始不相信自己能很快入睡,于是一躺到床上,大脑就开始高速运转。最为恼人的是,我知道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大脑太兴奋了,也反反复复地对自己说你别想了,可大脑这个家伙却反而越来越不听话,就像家长打孩子似的,越压迫就越反抗。 后来我发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绝招:不再告诉自己不要胡思乱想,而是设法把胡乱的思想引导到一个点上。承认“大脑无法安静”这个事实,不再去想我为什么会这样,不再对自己说“你这样子不对”,而是去引导我的想法,将注意力集中到某个画面。同时慢慢地让自己大脑运转地慢一点,这样也就慢慢能够入睡了。 取得了一些效果之后,真正最后让我彻底告别紧张性失眠的是这个办法:我把我的意念集中在身体的一个地方,比如丹田区域,温和地去坚持这种“冥想”。每当有新的杂念冒出来,可能思维在一开始的时候,会被这个杂念绑架一段时间;一旦发现自己的意念被绑架了,我就立刻抛弃这个杂念,让思维回到丹田。来来回回几次,慢慢地,就不再有新的想法冒出来,大脑也开始休息了。可能是它觉得,“老想着肚脐那儿太没意思了,还不如歇着呢!” 我喜欢躺着“冥想”来消除杂念,什么姿势都行。慢慢地,新想法少了,人也睡着了。 在大学期间, 还会出现因为太激动或太紧张而难以入睡的情况。只要这种情况出现,我就故技重施,也就不再失眠。这段经历让我相信:我是可以控制情绪的,同样道理,我也可以让自己变得乐观。 回想自己高中的那段经历,其实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于:一定要让杂乱的思想有一个寄托的地方,然后思维才会慢慢平静下来。绝对不能寄希望于直接消除这些杂念,其背后的道理和大禹治水颇为类似——疏而不堵。后来我逐渐习得这样一种能力:在看书或思维疲劳的时候,可以在座位上闭目靠几分钟,做一次短暂的冥想,让大脑休息一会儿。结束冥想状态时身心特别舒畅,再开始学习时,感觉脑子特别灵光,特别好使。 冥想的状态其实也是一种介于睡与醒之间的状态,用瑜伽的说法,这是一种最好的休息。 国学大师钱穆显然精于此道。曾经在一本书中看到钱夫人如此回忆: 宾四(钱穆字宾四)有时候参加学校集体旅游,从一大早出门,巴士、邮轮、涉海、爬山,等到晚上回来的时候,年轻人都累得去睡觉了。可宾四每次回家,只静卧休息了十几分钟就能开始工作……他年轻的时候身体不好,为求健康,对“息念”之道下过很大的功夫,并应用到生活中来:乘巴士,走路,甚至白天,在忙于应付学校里一件件事情的时候,只要有几分钟空闲,他就能用心息念,获得休息。 钱穆先生年轻的时候身体虚弱,也得过肺病。后来一生潜心做学问,活到96岁,身体好与他一直坚持的息念功夫密不可分。 其实不管是打坐、冥想还是息念,其本质就是通过训练达到自由控制大脑劳逸节奏的目的。 学会消除杂念是一个重要的开始,也是我们学会主动调整心态和控制情绪的有效做法。 |
|